分享

科普:呼吸、肺病常用中药,家中可以常备哪些?哪些症状可以使用?

 茂林之家 2020-01-2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将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多个中成药列入本次疫情中药治疗方案,在治愈出院的病例中,中西医结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在重大传染病诊疗中,中成药在常见呼吸、肺病类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根据部分临床资料,整理经典方剂科普应用如下:


外感风寒,咳嗽,发热恶寒,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头痛

通宣理肺丸

【成    分】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辅料为炼蜜。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主治病机】

若起居不慎,感受风寒,外邪袭表,正邪交争,可见恶寒发热;

肺与皮毛相通,邪气犯肺,则肺气失宣,故见咳嗽、鼻塞流涕;

邪郁肌表经脉,则肌表经脉气血运行不通,不通则头痛、肢体酸痛;

寒性收引,毛窍闭塞则见无汗。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当以发散散寒,宣肺化痰为治法。

【方    解】

方中麻黄、苏叶疏散风寒,宣肺止咳,为君药。桔梗、枳壳升降配伍,利气止咳,陈皮、半夏、茯苓取二陈汤义,燥湿行气,化痰止咳,上五味助理肺化痰止咳之功,为臣药。杏仁、前胡助降气祛痰之力,黄芩清泻肺热,既防邪郁化热,又制诸药之温燥太过,皆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之功。

【组方特点】

辛温发表与理肺化痰结合,使外邪去则寒热除,肺气利则痰嗽止。

【临床应用】

凡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辨证属风寒袭表,肺失宣降见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者,皆可选用。

【规    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1.若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辨证属外感风热见发热喘咳、咽喉肿痛,口干舌燥者,不宜使用。

2.忌烟酒、辛辣、生冷食物。服药期忌补。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银翘解毒丸

【处方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名银翘散(有鲜苇根)

【成    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辅料为炼蜜。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主治病机】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卫表被郁,正邪交争,故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温热之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咽喉为肺系之门户,故又可见咽喉疼痛,若邪致肺气失宣则可见咳嗽等。本方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当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治法。

【方    解】

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君药;薄荷、牛蒡子助君药辛凉解表之功,又兼利咽解毒之用,为臣药;荆芥、淡豆豉虽辛温,但辛助透邪达表,温可通毛窍,以防辛凉太过,遏制肌表而不利透邪;淡竹叶清热生津止渴,为佐药;桔梗、甘草宣肺、利咽、调药,为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剂。

【组方特点】

辛凉与辛温相伍,使凉而不遏;疏散与清解相配,使疏清兼顾。

【临床应用】

凡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者,皆可选用。

【规    格】每丸重3克

【用法用量】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若以上疾病中医辨证属外感风寒者不宜使用。


风热犯肺,久咳不愈,喘促气逆

复方矮地茶片

【成    分】矮地茶、岗梅、野菊花、枇杷叶、甘草。辅料为蔗糖、羧甲淀粉钠、薄膜包衣预混剂(胃溶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主治病机】

外感风热,入里犯肺,肺失宣降则咳嗽,咯痰;热伤肺津则烦热口渴;咳盛则喘促气逆,经久难愈。故本方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当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治法。

【方    解】

方中矮地茶、野菊花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君药。岗梅清热解毒,生津利咽,助野菊花之力;枇杷叶清肺润燥,降逆止咳,以助矮地茶之用,为臣药。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共成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剂。

【组方特点】

清热解毒与化痰降逆配伍,使热毒清、痰浊化,逆气降,痰嗽止。

【临床应用】

凡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辨证属肺热所致者,皆可选用。

【规    格】每片重0.27g(相当于饮片1.62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使用注意】忌辛辣香燥之物。寒饮咳喘者不宜使用。


风热疫毒,侵犯壅滞肺,发热,咽喉肿痛

感冒退热颗粒

【成    分】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辅料为 蔗糖、糊精、乙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属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证,症见发热、咽喉肿痛。

【主治病机】

本方主治外感风热疫毒,侵犯壅滞肺系,以发热、咽喉肿痛为主症,常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当以清热解毒,解肌退热,消肿散结为治法。

【方解】

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为君药。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臣药。拳参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清热解毒,解肌退热,消肿散结之剂。

【组方特点】

清解配凉血,以清热解毒为主。

【临床应用】

凡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辨证属外感风热疫毒,侵犯壅滞肺系,症见发热、咽喉肿痛为主者,皆可选用。

【规    格】每袋装18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使用注意】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火热疫毒侵犯肺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痈疽疮疖肿毒

喉炎丸

【成    份】硼砂(煅)、黄连、蟾酥、熊胆、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冰片、珍珠、五倍子、细辛、人工麝香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痈疽疮疖肿毒。

【主治病机】

若火热疫毒侵犯肺系(中医认为咽喉、鼻等都属肺系),壅滞于咽喉则见咽喉红肿疼痛,甚至化腐成痈。故本方主治火热疫毒所致之咽喉肿痛,单双乳蛾,或痈疽疮疖肿毒等。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治法。

【方解】

方中熊胆、水牛角、黄连、牛黄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为君药。蟾酥、细辛、冰片、麝香可解毒利窍,消肿止痛,为臣药。硼砂、珍珠、人指甲、五倍子解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佐药。诸药配伍,共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剂。

【组方特点】

清热泻火与凉血解毒共用,利窍消肿与化腐生肌同施,使热清毒解、腐去肿消,疼痛自止。

【临床应用】

凡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或痈肿疮疡辨证属火热疫毒为患者,皆可选用。

【规    格】每100粒重0.3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粒;小儿一岁一次1粒,二岁一次2粒,三岁一次3-4粒,四至八岁一次5-6粒,九至十五岁一次7-9粒;一日2-3次。外用,凡疮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未破溃者,可取10余粒,用冷开水或醋调化,涂覆红肿四周,日涂数次直至肿退。

【使用注意】

1.勿使过剂,即不能过量或久服。

2.忌辛辣香燥、鱼腥虾蟹、狗羊牛肉等食物。


胸闷,咳嗽痰多,色黄粘稠

橘红丸

【成    分】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炒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辅料:蜂蜜。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胸闷口干。

【主治病机】

若痰阻气滞,日久不愈,气郁化火,痰热互结,壅滞于肺,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痰多,色黄质稠;阻碍胸中气机,则见胸膈瞒闷;热伤肺津则口干咽燥。故本方主治痰热互结所致之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胸闷口干等。当以清肺化痰,降气止咳为治法。

【方解】

方中化橘红行气祛痰,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二药共为君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取二陈汤之义,以助燥湿化痰之力;浙贝母清热化痰,石膏清泄肺热,二者以助清泄肺热之功,上六味共为臣药。苏子降气祛痰;紫菀款冬花润肺降气止咳;桔梗、苦杏仁宣降肺气,利气止咳;麦冬、生地黄润肺养阴,制诸燥湿化痰药之温燥太过,共为佐药。甘草还兼调和诸药之用,为使药。诸药配伍,共成清肺化痰,降气止咳之剂。

【组方特点】

行气与降气并用,化痰与润肺同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临床应用】

凡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辨证属痰热咳嗽者,皆可选用。

【规    格】每100丸重10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7.2克,一日2次。

【使用注意】

1.忌食辛辣,油炸食物,忌烟酒。

2.寒饮停肺之咳喘,非本药所宜。


风寒化热入肺,身热不解,咳喘气急,口渴、苔黄

麻杏止咳糖浆

【处方来源】(汉.张仲景《伤寒论》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成    分】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炙)。辅料为蔗糖、防腐剂(苯甲酸)。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及喘息。

【主治病机】

若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肺,或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皆致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故可见身热不解,咳喘气急,甚或汗出、口渴、苔黄。故本方主治表邪化热壅肺之发热、咳喘。当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为治法。

【方解】

方中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泻肺热,二药共为君药;杏仁宣利肺气以平喘,与麻黄相伍宣降相因,与石膏相配则清肃协同,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以防石膏寒凉伤中,又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之用。全方配伍,共成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剂。

【组方特点】

辛温与寒凉并用,寒凉大于辛温,为辛凉重剂。

【临床应用】

凡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见发烧、咳喘气急,中医辨证属表邪不解,化热壅肺者,皆可选用。

【规    格】每瓶装120ml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

【使用注意】

若风寒袭肺,肺失宣降之咳喘痰嗽;或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喘,咯痰稀薄色白,胸闷者,皆不宜使用。


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降,咳嗽或咳喘,痰多、胸闷

支气管炎片

【成    分】矮地茶、黄芩(酒制)、地龙、甘草、盐酸麻黄碱。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定喘止咳。用于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

【主治病机】

若风寒犯肺,郁久化热,或邪热壅肺,又脾不运湿,聚而成痰,痰热互结于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痰热阻碍胸中气机则见胸膈瞒闷;邪热伤津则口干。故本方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治疗不当,或误治、失治,经久不愈,化热生痰,壅滞于肺,肺失宣降之痰热咳嗽或痰热咳喘证。

【方解】

方中矮地茶化痰止咳,黄芩清热燥湿,二药相伍清热化痰,共为君药。地龙清热通络解痉(增加肺灌流量,舒张支气管),麻黄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二药具有止咳平喘之功,为臣药。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成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剂。

【组方特点】清热化痰与解痉平喘配伍,中药与西药合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临床应用】

凡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哮喘型支气管辨证属痰热所致,症见咳嗽或咳喘,伴痰多、胸闷、口干,舌苔黄腻者,皆可选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5片,一日3次。

【使用注意】

1.小儿、年老体虚者遵医嘱服用。

2.运动员忌用(服用麻黄碱后可以明显增加运动员的兴奋程度,对运动员本人有极大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品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

3.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其升压作用缓慢而持久)。


风热犯肺,肺失宣降,咳嗽多痰

止咳枇杷糖浆

【组成】批把叶、白前、桑白皮、桔梗、百部、薄荷油

【功效】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病机】主治风热犯肺,肺失宣降之咳嗽多痰。

【方解】

本方证因风热犯肺,肺气失宣降所致,症见咳嗽多痰。故治以疏风清肺,宣利肺气,化痰止咳。方以枇杷叶味苦微寒入肺经,既清肺降气,又祛痰止咳;以薄荷油辛凉疏散风热以透邪,共为君药;桑白皮甘寒泻肺止咳,利水消痰;百部润肺降气,祛痰止咳共为臣药;桔梗、白前宣肺降气,升降配伍,以助利气宽胸,消痰止咳之功,为佐药。诸药配伍,共成疏风清肺,祛痰止咳之剂。

【组方特点】

辛凉解表与清肺止咳相配,升散与肃降相伍,共成疏表利肺之方。

【临床应用】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肺失宣降之咳嗽多痰者。

【使用注意】

若咳嗽多痰证属风寒犯肺者不宜使用。


气阴两虚,肺失宣降,气短,干咳,久咳不愈,痰多痰粘

健肺丸

【成    分】法半夏、陈皮、红参、茯苓、芥子(炒)、瓜蒌子、紫苏子(炒)、苦杏仁(炒)、川贝母、百合、麦冬、紫苏叶、枇杷叶(蜜炙)、枳壳(麸炒)、青皮(麸炒)、桑白皮、白术、天冬、五味子、甘草。

【功能主治】补气润肺,止咳化痰。用于体弱气虚咳嗽,肺热咳嗽,阴虚久咳,痰多痰粘,气急干咳。

【主治病机】

本方主治多因素体气虚,痰湿停留;或肺热咳嗽,经久不愈,气津耗伤;或阴虚肺燥,久咳不止等,致肺失宣降,气津两伤,见咳嗽痰粘,或气急干咳者。当以补气润肺,化痰止咳为治法。

【方解】

方中红参、白术、茯苓、甘草取四君子汤义健脾益气以补肺,为君药。百合、麦冬、天冬滋阴润肺;瓜蒌子、枇杷叶清热润肺,皆为臣药。贝母、桑白皮清热化痰;法半夏、芥子、紫苏子、苦杏仁、枳壳降气祛痰;青皮、紫苏叶行气以助消痰,上九味使气顺痰去而咳止,共为佐药。五味子敛肺生津,既防久咳耗气伤津,又制祛痰药过燥伤肺,为佐制之用。诸药配伍,共成补气润肺,化痰止咳之剂。

【组方特点】益气润肺与降气化痰结合,燥润兼施,邪正兼顾。

【临床应用】

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慢性咽喉炎、肺结核、矽肺、肺不张辨证属气阴两虚,燥痰停肺之久咳痰粘,或气急干咳者,皆可选用。

【规    格】1.5克/袋*15袋/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克,一日3次。

【使用注意】

1.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急性咽喉炎等辨证属邪热或痰热壅肺者,不宜使用。

2.忌烟酒、辛辣。


肺燥,咽干口渴

玉竹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咽干口渴,气虚食少。

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板蓝根颗粒


中风,高热不退,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

安宫牛黄丸

【组方出处】:源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位列中药温病“凉开三宝”之首,常用于热症及瘟疫。

【组    方】: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功效。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方    解】

君药: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

水牛角——咸寒入阴,清心凉血解热毒;

麝香——芳香开窍醒神;

合用则达清心开窍,凉血解毒之效共为君药。

臣药:黄芩、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解毒。

佐药:冰片、郁金——助麝香通窍开闭醒神;

雄黄——助牛黄祛痰解毒;

朱砂、珍珠——镇心清心以安神,。

【组方特点】:苦寒清热与芳香开窍并用,“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温病条辨》。

【近代主要传染病应用】

列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SARS) 中医诊疗指南》

列入《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诊疗方案》

列入《甲型H1N1流感中医诊疗方案》

列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SARS) 中医诊疗指南》所用到的扶正类药物

SARS早期,进展期,恢复期有正气亏虚者,采用扶正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 百令胶囊 、金水宝胶囊等。


六味地黄丸

【处方来源】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成    分】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组方特点】肝脾肾三脏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补中有泻,以泻助补,使补而不腻。

【临床应用】

凡素体阴亏失养、肝肾不足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足跟疼痛;或阴虚内热所见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以及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囟开不合、发育迟缓等。另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中作为扶正类药物辅助治疗正气亏虚。

【规    格】200丸/盒;216丸/盒;320丸/盒;360丸/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补中益气丸

【处方来源】金.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名补中益气汤)

【成    分】黄芪(蜜灸)、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蜜灸)、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组方特点】补中寓升,甘温除热。

【临床应用】

凡脾气虚弱之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以及气虚发热等皆可选用。另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中作为扶正类药物辅助治疗正气亏虚。

【规    格】200丸/瓶;360丸/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参考资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SARS) 中医诊疗指南》《方剂学》

end

产品资讯请点击这里:

驴胶补血颗粒 | 六味地黄丸 | 阿胶

安宫牛黄丸 | 补肾固齿丸 | 足光散

逍遥丸 | 杞菊地黄丸 | 补中益气丸

   归脾丸 | 生发丸 | 小金丸 | 喉炎丸

阿珍养血口服液 | 芝牌阿胶口服液 | 阿胶糕 

裸花紫珠洗护套装胶原滋养面膜母婴系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