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冬天开始,几个建筑师陆续在一个北京远郊的村子里盖了些房子,这是其中的一座。这些房子的基地各不相同,有的傍山、有的临路、有的囊括了百年老屋,有的就是普通村舍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这块,是一片废墟。 特殊的基地 迈进院子,满目是倾颓的老屋和古树荒草。但颓垣之间,曾经的生活场景仍可想象。虽然它们很难归为传统意义的美,但这些景象中无疑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它们构成了此刻与过去的纽带。这种与往昔的奇妙链接令人着迷。于是我们鬼使神差的将这片已无修复可能的废墟进行了测绘。而新建筑也尝试着收藏这些“特殊”的风景。 并行的时空 在拍摄北立面时,我们发现总也拍不全,因为一辆农用车常年停在房子的东北角上,后来我们慢慢释然了,这辆车和这座建筑一样,都是日常风景的一部分,它们早晚要握手言和。拍摄照片时,我们请来邻院的小朋友做模特,闲聊之中,发现这里曾是他们的“老家”。难怪当他们看到院落中熟悉的老屋时,兴奋地不断的在空间中奔跑。 静谧的庭园 乡村的日常风景 看这些孩子的年纪,应该没有在这所老房子中居住的经历。但这所荒宅风景的日常,大约已是深深植根于他们生命经验中的存在。拍摄的最后,突然有些羡慕他们,在这个城市与乡村物理空间都飞速变化的时代,能不断和童年风景重逢大约也是一种幸福吧。 荏苒堂不过是这个乡村物理空间变化的一个片段。我们不指望一所小房子能改变什么,但希望在某个局部带来一种乡村风景的新平衡。我们期待人们重新审视历史痕迹的意义,也期待人们能发现废墟与时间的美,我们更期待人们能重新关注这片土地,让它们能够重新被艺术描绘和歌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