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出阳关无故人】99%的人都不知道阳关三叠原来是这么“叠”的

 江山携手 2020-01-28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饮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阳关曲》,也叫《渭城曲》,在课本上叫《送元二使安西》。如果是《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维的私人经验,就是诗;如果是《阳关曲》,就是替天下所有需要送别的人送别,是送别者的群体经验,就是乐府。


词人写流行歌曲的灵感,也可以是由自己的私人经验触发的,区别只是在于:如果不需要太多人明白,就是诗;如果想让大多数自己不会写诗的人产生共鸣,然后拿去用,就是乐府。看不懂也觉得好的,就是诗;在KTV聚会的时候必点的,就是乐府。

这首诗是王维送自己朋友的时候写的,或许是事实,但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谁送谁都是这样,不光王维送元二是这样,所以可以拿来当乐府。

前面说过,盛唐人去西域,内心深处是怵的。不管政府怎样号召开发边疆,不管丝绸之路的姑娘多么漂亮。所以,送人去西域的歌,不能悲伤得太明显,但是淡淡的悲伤总是会有。

祝酒词的目的是劝人多喝一杯酒,所以一定要举出有力的理由来。“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理由,因为这是当时任何一个汉人去西域都要面对的问题。

 “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永远是鼓动冲动消费的利器,对于以后再也不会遇到的事情,人们总是担心自己现在做得不够,将来后悔。你这一去,阳关外面就没有我了,再喝酒就得找胡人了。

阳关外没有的东西不仅是我,也包括这细雨后的柳枝、车马扬起的尘土和汉家风格的房舍,是这个帝国繁华地带的整个小资生活,喝完这顿酒,你就要彻底告别过去的人生,去面对一个全新的天地了,眼下是你在帝都生活的最后一幕。


就像食指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结尾写的情景:在即将开出站台的火车上,即将远行的年轻人握住车窗外的手,甚至顾不上在意这是谁的手,因为“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渭城曲》也是这样,我劝你饮下的,并不是平日的风花雪月,而是你最后的长安。这句话触动了远行者内心的焦虑,听了这样的话,人总难免会强迫症发作,再喝一杯。这大概就是这首送别诗为什么会这么流行。

乐府没有严肃文学那样沉重的版权意识,流行歌曲可以不断地被翻唱,歌词好的还可以被重新谱曲,歌词也可以改。《阳关曲》的歌词那么让人有共鸣,难免会被不断翻唱,配上各种好听的、越来越繁复的曲子。

一首七绝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相对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沉感情,就显得太单薄了一点。所以翻唱的人就得把这四句二十八个字反复地唱,来表现感情的发展,所谓“一唱三叹”。有一种以反复为特点的唱法,就叫“阳关三叠”。


根据苏东坡的说法,所谓“阳关三叠”,就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唱一遍,后面三句都各自唱两遍。大概唱两遍就叫“叠”,有三句需要唱两遍就叫“三叠”。在元朝,“阳关三叠”的唱法是这样的:

  渭城朝雨,一霎浥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大致跟苏东坡说的一样,中间还加了好多衬字,可能是音乐比较复杂,原来豆腐块一样的二十八个字不能满足需要了。到了清朝,琴曲歌词里的《阳关三叠》就更复杂了,这里且不论。我说这个,是想给大家看,音乐家在翻唱的时候是怎么给诗人改歌词的。

  另外,这首《阳关曲》还是“折腰体”,也就是大体合格律,但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该“粘”而没有“粘”。“客舍”的“舍”是仄声,“劝君”的“君”没有跟着仄,而是成了平声。

所以《渭城曲》不是按严格的七绝要求来写的,说不定本来就是乐府,写成“折腰体”是为了方便乐工拆开来玩的。遇见“折腰体”的七绝,我们也不妨按《阳关三叠》的格式拆开了来玩。

苏东坡自己就有一首可以拆开玩的折腰体七绝,也叫《渭城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弟弟苏辙时作的,不仅借了王维《渭城曲》的主题,也借了王维《渭城曲》的名字,在平仄格式上也有意模仿了王维《渭城曲》。据苏东坡自己说,他的这首《渭城曲》,也是可以“三叠”了唱的。不知他写成折腰体,是不是也是为了方便乐工拆开来玩。

后来的杨万里夸苏东坡这首诗是“四句全好”,也就是单拿出来哪一句看都好,这在绝句里是很难得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随便抽出一句来玩,都不会难看。加上这首诗和王维的《渭城曲》一样,是平起的折腰体,平仄上完全一样,所以特别适合拿出来玩。


于是我就淘气,仿照元代《阳关三叠》的格式,给苏东坡这首《渭城曲》加上了衬字,重新写了一遍,然后就成了这样:

暮云收尽,秋水溢清寒。笙歌歇,银汉无声,华烛灭,树杪转玉盘。笙歌歇,银汉无声,树杪转玉盘。见说道,此生此夜不长好。红颜易逝,朝露易晞花易槁。莫被闲愁催老。见说道,此生此夜不长好,但饮酒,明月明年,登山临水,知从何处看?但饮酒,明月明年,知从何处看?

看起来还挺像回事的。不知道苏东坡当时是怎么“三叠”了唱的,不过可以证明,这首确实一样可以“三叠”了唱。

传说中的“阳关三叠”,其实就是这样。大概每一首平起的折腰体七绝,都可以这样拿来拆开玩。这个游戏告诉我们,把一首乐府七绝拆开,加上字,就可以变出一首内容更为丰富的慢词来。古代的乐工这么做,是为了适合演唱的需要。这种拆拆装装的游戏,也是宋词词牌的一个重要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