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感冒、流感、肺炎打败了一大波家长。 早就听说,养娃之路就像升级打怪,只是一路上这“小怪兽”也忒多啦~ 众家长焦虑、担忧、劳心劳力……你们心里的苦俺都懂! 可此时,还不是难过的时候,因为,新一轮病毒又来袭了,它的名字叫轮状病毒。 已经有不少宝宝“中招”,小编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越早预防越好!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下它。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临床上引起2岁以内小宝宝胃肠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此病有典型的流行季节,每年10月中下旬—次年的2月,2~5岁宝宝也可能会“中招”。 这种病毒多起病突然,典型症状是呕吐、发热及非血性腹泻。在病初1-2天,先呕吐、发热,然后出现腹泻,大便每天可达3-10余次,还可伴有腹胀和肠鸣等。排便急且量多,粪便多且呈淡黄色的稀薄水样或蛋花汤样,偶尔有黏液,但无脓血。 轮状病毒肠炎症状有轻有重,轻者,可能不发热、呕吐,只是轻度腹泻,甚至可能还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能因发热、持续呕吐和水样大便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肠套叠等。 好可怕有木有?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轮状病毒分为A、B、C、D、E、F、G七个组群,其中,A、B、C组均可感染人类,A组又是婴幼儿的重要致病源,会引起急性、自限性腹泻,更令人难过的是,这玩意感染一次后,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好心塞~ 咋来的呢? 病毒由婴幼儿的嘴巴吃进去,在肠胃道进行繁衍,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的病毒。又因为婴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范意识较差,使粪便中的病毒被手触摸,沾染到各种玩具和家具表面,以及婴幼儿的口中,导致轮状病毒性肠胃炎。 其次,其病毒颗粒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轮状病毒肠炎的病程约1周,少数可达2周以上。一般预后良好,但脱水严重又没有积极治疗的,可能会引起死亡。免疫缺陷的还常因混合感染而转为慢性腹泻或严重的疾病,这种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办法。治疗的关键,就是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1.反复发热,体温超过38.5度或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控制不佳; 2.有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和进行口服补液的; 3.大便为粘液样便的; 4.腹痛明显,休息后无法缓解、无法进食; 5.精神较差,昏昏欲睡,口唇、皮肤干燥、烦躁口渴; 6.尿量明显减少。 难道就没有办法对付它了么?也不是啦,可以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疫苗有两种可供选择: 一种是针对A组轮状病毒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有效保护率在70%以上,需每年口服1剂。一般在服用后2周产生抗体,4周时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接种成功后,保护期一般为1年。 另一种,是进口的五价轮状病毒疫苗,也是口服的。但接种计划与第一种不同:首次接种时间为6到12周,第二次接种距上次接种间隔4到10周,第三次接种间隔4到10周,婴幼儿接种最晚完成不低于32周(即8个月前),此种疫苗保护期约7年。 以上两种疫苗均属自费疫苗。想为孩子接种的家长,可就近选择社区医院咨询。目前,我市让区、萨区、龙凤区等均有疫苗,此外家长要注意,接种过疫苗不代表百分百不得此病,要正确看待疫苗哦。 除了接种疫苗外,护理也很重要。比如,家长在喂宝宝吃奶或吃饭前,用流动水把手洗干净。3-5岁的宝宝,家长要叮嘱宝宝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少带宝宝去公共游乐场所,如果有一个潜伏期的宝宝无症状下在游乐场玩,通过打喷嚏,流口水等方式污染了游乐设施,那么同时在游乐场的其他宝宝就有可能受威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