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 | 例说峡谷探成因

 讲地又讲理 2020-12-09


峡谷是众多流水侵蚀地貌的一种,其成因往往被老师用作提高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的一种素材,是平日模拟、考练中的一大知识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往往会因思路不清或因组织答案时地理专业术语使用不够规范而失分,成为学生平日学习中的一大难点。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总结发现:峡谷成因及过程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现。具体来讲就是XX板块和XX板块碰撞、挤压后,地壳隆起,并发生断裂;或板块的拉伸、断裂、塌陷,形成深切的河谷和瀑布或断崖;后在XX气候的条件下,降水多,流量大,流水长期强烈的侵蚀、切割、搬运后形成峡谷。现举例说明之。

【 例1】材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地区地理环境独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此平行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奇特景观的地质原因

【解析】由材料和图可知,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地区为一系列平行山脉,平行褶皱山脉的主要形成原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致使地表隆起;由图分析可知,三江大江源远流长,水流充足,河道受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影响强烈。三江并流地区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

【答案】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抬升,形成一系列平行山脉;在地形抬升过程中,分布于山谷的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加剧,从而形成了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自然奇观。

  【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下游地势低洼,年均降水量不足100mm。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部分景观。

请你推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解析】据材料“岩层含有生物化石”可知:首先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由图中“太平洋”和“美国”信息可知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后,地壳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由材料“上游降水量200500mm可知降水多,流量大,流水长期强烈的侵蚀、切割、搬运后而形成峡谷。
【答案】首先是外力搬运的物质在低处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由于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进而导致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加大,河水流速加快,下切侵蚀能力增强,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

推荐全网最值得一看的公众号!

讲地又讲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