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溜子 晶晶亮

 娄旭在玩儿 2020-10-24


连发了几天的紫禁城之雪 反响很好

发现很多朋友和我一样 都留恋冰溜子

把它当成童年里的一个美好记忆

确实 如今城市中想要看到它们太难了

很多孩子甚至根本没有见过和听说过

也许因为气候变化 也许因过度城市化

帝都这些年的冬季 雪都下的极少

那因雪而生又不是每每都来的冰溜子

就更是太少见 太罕见了


北京人叫它冰溜子 其实学名叫冰凌

科学上是这么定义它们的

冰凌是水在0℃或低于0℃时凝结成的固体为冰 积冰为凌 冰凌可分为水成冰 沉积冰 冰川冰三大类 水成冰是由水直接冻结而成 包括河冰 湖冰  海冰 沉积冰是由大气中降下的雪沉积而成 冰川冰是由积雪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冰 其中水成冰与工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 水利建设及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关系最密切

我们能见到的自然冰凌 大多挂在屋檐

它们一般来自降雪 雪化后雪水流下

又被低温冻成了冰 后面的水不断流下

那冰柱儿也就不断地 加长 加长 加长

往往能在清晨 看到屋檐垂下一排冰凌

晶晶亮亮的透明 上粗下细的形态

又像一只只水晶宝剑 千锋直指向地面

事实上 男孩子们确实经常拿它当宝剑

握在手里挥舞着 假装自己是古代将军

记得有个同学 把一大根冰溜拿进教室

挨了老师好一顿说 大家却都很羡慕他

上课时 听见外面 啪啪啪啪 的脆响声

就知道那是冰溜子们集体坠地摔碎

再到课间时 已经只剩下一些碎块水迹

而童年的你我 谁又没尝过舔过它们呢

即便大人们反复说它们有多么不干净

但那晶亮透明 就是无法抵抗的诱惑

据说东北确实有一道菜叫 油炸冰溜子

是用深冬冻得瓷瓷实实的天然冰溜子

切成小块儿 均匀裹上面粉 再次冷冻

随后用面粉淀粉等按不同比例混合成糊

再将冰溜子放入面糊中 使其完全包裹

然后在油锅里炸至金黄色 再迅速捞起

这道菜外皮酥脆口感清爽 想想就好吃

平房的坡屋顶 和一道道的瓦垄

也是冰溜子产生的重要因素

古建筑滴水瓦下 整整齐齐挂成了排

在明媚的阳光下 冰凌映得更加通彻

可惜 美好是短暂的 阳光还带来温度

晶晶亮亮的同时 也开始慢慢地消融

固态变液态 滴滴答答的化整为零

而这过程 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妙呢


印象里最后一次见到大规模冰凌

是在2015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

那日之前 连着下了一天一夜的雪

一早就发现 屋檐下挂满了冰溜子

雪大 雪量多 尤其是雪早温度高

几种因素共同创造出了这道美景

最后 看看宫里大内侍卫的功夫

闲庭信步举手间 冰剑应声而落

可遥想月黑风高的紫禁之巅......

哈哈 我这位朋友 从此成为大网红

今冬已经下了两场很棒的雪了

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久违的冰凌

见到那童年的冰溜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