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纹与《河图》

 扫罗 2020-01-29

       《河图》是上古流传的一本书名,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古文献记载:“河出图,洛出书。”道出了此《河图》书的出处。又有古文载伏羲在河见龙马纹图,得启示而创八卦,所以,称之为《河图》,在汉代谶纬学蜂拥兴起,皆根出《河图》、《洛书》,后世的术数堪與学有《河图》的图,是四方排列着小圆圈,有序的排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除了四方不同小圆圈的数量不同之外,没有任何让人能明白的意义,据说这张图还是华山道士陈抟留传下来的,后来经过朱熹师徒推广,就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而被认可。在宋之前是没有这个四方小圆圈图的,这个图在宋以后就是《河图》,很多人是看不懂这《河图》的,被称之为天书;有人努力地去研究解读,只能从数字的加减乘除来解答,它的其它意义是一无所知。这个在宋代出现的《河图》真的就是上古的《河图》吗?就此笔者依据考古学的现实出土的陶器文物作一个探讨吧。

       陶器是上古人类智慧勤劳的结晶,历经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粗制花盆,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在仰韶古文化遗址中,马家窑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和石岭下类,距今已经用炭十四K验证为五千多年的文物,在这里出土的一批彩陶器上,绘画着一种纹饰,是水漩涡纹,这种纹也只能是在流水中有,有流水的地方当然就是河水,这种纹的出现在陶器上,是河水纹的形貌而被绘成图形装饰在陶器上,这种图形给人的第一视觉就是河水漩涡图。汉纹饰就是漩涡衍变来的。

        马家窑文化遗址,早期5000多年,相当于颛顼时代,为新石器中晚期。由马家窑向半坡发展的,半坡文化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的代表,其年代为尧舜时期。

         这两个不同的陶器上的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漩涡水纹,这种图纹,就是后来的太极图,也就是《河图》一书的雏形。

       盆的内底有了四个方位概念,盆的沿上则有了对衬的符纹,刚好八个,这就是水漩涡纹诞生于水漩涡为太极,衍化为阴阳图两仪后再生出东西南北四象,由四象衍生八个方位,是八卦的象征,八卦再生万物,《易》就形成了。

                                                       

        陶器的水漩涡纹,就是太极形图的雏形;半坡山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在盆底四个方位都有图纹,分东西南北,假如以人面鱼为北南的话,东西的位置就是没有人面图的鱼形纹图,只有南和北有人面和鱼形结合的图纹,这个盆内的图纹代表着四象。

      水漩涡纹,是表示了水的重要性,陶盆内盛水后,用手一搅盆内的水,那水就会旋转起来,形成一个漩涡。漩涡不只是水流有,古人发现这个图形也在人的头顶发丝内有;牛的头顶门也有;夜中观望天象,有雌雄斗星对旋也有水漩涡的象征;就连自然界里的风,也有旋转行走,于是,受这一些的现象,意识有了广阔的义象概念思维,给予了无限的寓意。那时的古人类,言行还是很朴拙,语言表达不像现在人灵活全面极致,大多的事物,都是在少言的情景内去意会,这就给一个刻符、图标、手势之内寄以了广义的内含。

       这个漩涡是个有劲道的,与陆地上的旋风相似,以这个原理,发明出旋转制陶的转具器;也在同时观察天象,星辰也是有规律地旋转,一岁四季的往复循环,日月的交替升落,都是一个旋,于是,这个河图的水纹样子又向太阳和月亮的形貌伸展扩义,太阳和月亮它们的形状是一个圆圈,外周围是放射线条;又和水漩涡的形貌相似,这样,这个河图的意义就更广阔了,是为天地河图,因为,里边含有了日月黑夜和白昼的概念,就诞生了太极图内的阴阳之义。

       屈家岭文化的陶纹,已经有从水漩涡纹向太极阴阳图过渡的雏形,和形成太极图的陶纹图。由此可以铁证了漩涡纹就是古籍中所称的天书《河图》,由它发展成太极阴阳两仪,再由阴阳生四象。

                                                               

彩陶纹还出现了动物的图画,是一只大鲵 ,(这是考古者称大鲵)笔者认为这就是《易》的原始根,因为,易字在水书《连山易》中它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只蜥蜴。易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蜥蜴、壁虎、蝾螈、蛤蚧 、等四足类爬行动物。大鲵也是四足类爬行动物,它也在易的范畴之内,鲵字的字音和易的字音是很近的,只是稍微的发音区别,说得快了可以相互混淆,在上古是否就是易内的包含,到以后分生区别了。

      水纹的漩涡发展成太极图,太极图是阴阳,生出《易》来,这个源头就在上古彩陶上出现了。

       仰韶文化是彩陶的辉煌代表,有水漩涡纹的彩陶只有一个遗址常见,其它同时期的文化遗址没有这种纹饰图。这个图纹遗址的年代为五千五百年以上,恰好与炎黄时期吻合,自古历史记载的《河图》之说,这个彩陶的水漩涡纹也的确有几个图纹衍变为太极的图形,《河图》的出处;以及太极图的来历,就是这彩陶上的水漩涡纹。再一个是,这种图纹只有这个遗址常见,说明这个地方发达,也是透露出来是个集权之地,因为,最高的文化集中在天子王都,这个地方是否就是炎帝神农都城?

        在商王朝的甲骨以上的文子是夏王朝文化,夏王朝虽然没有留下文字,但是他是有文字的王朝,无非是改朝换代后被商王朝的甲骨文所取代,有学者考证水书就是夏王朝的文字,那么在夏王朝以前的舜、尧、帝喾 、颛顼、少暤、黄帝、神农等以上这些时期,他们是不是有文字?这个是肯定有的,只是还不能够义象化和丰富而已,只是一些简朴;或者是形象的图文。陶纹的漩涡就是《河图》,顾名思义就会明白。《易》在古藉为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在这瓶上的也就是夏王朝以上时期的陶纹《易》。这就是易学的根源。这个就是文明的曙光 ,中华文明的根源。

公丕刚撰文

2020.1.29.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