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潘家园旧书市一瞥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1-29

再残酷的现实,当它降临了,当你不得接受了,你也就平静了,也许,是麻了。在北京做了视网膜脱离手术,这次又来取硅油。这次似乎没有了前次的心灰意冷,那就去潘家园旧书市逛逛吧。


  第一次去没在周未,我知道周未才有旧书市,但我的行程等不到周未,那还是去潘家园旧货市场看一下吧。跟着手机导航,我是从侧面进去的,一进去就看见一排排的珠宝摊,大棚子下面,一个个那种旅游景点的摊位,摊子也是柜子,下面可放东西。我对这些没兴趣,也不相信,只是一边走一边慢慢地打量着。


  很快就来到了正大门,大大的影壁上写着潘家园旧货市场,保安很热情,帮我拍了照,告诉我大门右侧往前就是旧书市。


  虽说今天没旧书摊,还是想看看。走过去,是一个小广场,摆满了地摊,全是一些珠宝、艺术品、工艺品、钱币什么的。也有两处旧书摊,驻足看了一下,没有我想要的书。


  地摊后面是一些大件的石器石雕,什么水缸啦,石狮子啦,石凳啦,石磨啦,我随意看了下,没什么兴趣。


  许多门面这时也开门了,卖根雕的、卖玉器的、卖木器的,我随意逛了几家,兴致索然。旧书市没开,我只好回了。


  又一次到北京治眼睛,到了周未,我又一次来到了潘家园。


  潘家园的旧货市场在周六周日凌晨420开市,实际上,在此前几个小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在旧货市场进行交易了,这样,卖家可以省去一笔摊位费,而买家呢,又可以捷足先登买到好东西,因为天黑,买家只好打着手电,甚至戴着矿灯似的帽子照亮。


  我到潘家园,已经十点过了,自然是买不到好东西的,当然,我自己也没抱希望,来逛一圈见识见识足矣!


  书市就是一大幢钢结构房屋,上一层据说是非动车停车场,下层就是旧书市。一个个的摊位倒是规划得整整齐各的,摊主的书有的摆在摊位的柜子上,有的干脆就摆在铺了塑料布的地上,大抵与其它地方的旧书市差不多,一些书是合并放在一起只露出书脊,一些书看样子要好些,平放在书摊上,要是成套的书,就用绳子捆在一起,好点的,用透明塑料袋套着。有旧书,也有新的下架书,还有杂志啦画册啦之类的,有的书摊书摆得很整齐,有的摆得乱七八糟的。除了书,也还有什么像章啦、根雕啦、钱币啦什么的杂陈于其间。摊主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自己在看着书,有的在整理着书籍,有的在回答买家的问题或是在讨价还价,有的已经在开始把书收起装进蛇皮口袋准走了,也算是一幅卖家众生相吧。这会儿早已过了高峰期,买家三三两两游走于各通道之中。大致观察,买家也算是姿态各异,有的弯腰抚膝注目于旧书,有的蹲下来仔细翻阅,有的站着背手用眼扫视,有的一手支撑,趴在摊上伸手取书,有的用手按着眼镜费力地看着,有的两人一起着书指点着、议论着,摆在柜子上的较为方便,买家站着就在摊子上就伸手就可以翻看了。我很想买一本,就算做个纪念也好,但还是没有想买的,看来,只能空手而归了。


  关于潘家园旧书市的来历,据说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劲松南路和旁边的一个土山,当地居民把家中的旧家俱、瓷器拿来变卖,由此逐渐形成市场。1992年,潘家园街道办事处新建了90多间铁皮房建成市场,市场里卖杂货、古董等。起初一般是当地市民拿出家里的东西卖来换钱。当时在附近的华威桥边有北京民间艺术品旧货市场(现在北京古玩城的前身),给这个市场供货的有不少外地摊贩,他们也会在潘家园的市场里售卖。外地人来北京,到达时往往是深夜,干脆就在在凌晨摆摊出售,于是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鬼市。说起旧时北京的鬼市,还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家道中落的皇亲国戚们变卖家产,当街叫卖有失颜面,于是就打着灯笼半夜交易,当然鬼市也有来路不明物品在此销赃。到了现代,潘家园一带也出现了同样的景象,黑灯瞎火中,人们打着手电,翻看物品。那时候路边还有一人多高的草,人们就在草丛里走来走去,神秘兮兮的。1994年,市场从劲松南路迁入现在的地方,并挂名潘家园旧货市场。主要经营古玩杂项、字画、书刊杂志、民间工艺几大门类。潘家园是一个产生传奇的地方,据说,一些出版社、文化机构搬家、清库,流出过巴金、周作人、郭沫若等大家的手稿被人低价买到;也有过有人捡漏一夜暴富的传说。


  我这次椐据保安的指点,所在位于西北角,据说还有南书刊街,我当时不知道,没有去,不过我想,大抵也差不多。北京潘家园旧书市曾经在全国都算是淘旧书的圣地了,不过,随着像孔夫子旧书网这样的网上旧书店的兴起,旧书书源一天天的委缩,潘家园旧书市早已风光不再了,只是留下一些人们捡漏的传说、留下当年盛极一世的回忆供热爱旧书的书友们怀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