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的服饰到底写了些什么?②

 采撷天下 2020-01-29

之前讲了男装的部分,可以参看此处,前情提要一下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43627050482340

关于《红楼梦》的女装,好多人都有一种迷思,就是红楼梦写的是明代服装,这当然是因为后来的各种版画等等都把红的服装往汉装靠,所以我们也想当然尔的认为是这样,这里就举一个例子,即著名的王熙凤出场,首先,把他跟几本可以确定写的是汉女装束的同时期小说做个对比,如图所示:

[转载]《红楼梦》的服饰到底写了些什么?②

以《绿野仙踪》、《儒林外史》、《林兰香》及《三续金瓶梅》所得出的汉女穿着有几类:

氅/鹤氅/披风 夹衣(衫或袄) 裙 (小脚绣鞋)

    比甲/背心 衫/袄 裙 (小脚绣鞋)

再对比王熙凤的衣着,刨开那些眼花缭乱的词藻,其衣着的重心只有三点:

    石青褂 窄褃袄 裙

清早期 汉女装束与旗女装束

汉女装束的背心

清早期,旗妇,女主人穿石青褂,侍妇穿长袍,戴领巾

汉人女性当然也有褂,主要是指小褂,它主要是表里的衣服,或用在家常穿着的,看《醒世姻缘传》里的关于女性褂的描写:

只见那个闺女手里挽着头发,头上勒着绊头带子,身上穿着一件小生纱大襟褂子,底下又着一条月白秋罗裤、白花膝裤、高底小小红鞋,跑将出来。(从床上起来的)

只见一个妇人,身穿旧罗褂子,下穿旧白罗裙,高底砂绿潞绸鞋儿,年可四十光景,站在门口商量着买豆腐干儿。(从家里跑出来站家门口)

素姐起来梳洗完备,穿了一件白丝绸小褂,一件水红绫小夹袄,一件天蓝绫机小绸衫,白秋罗素裙……(这时是一个由内到外的顺序,倒一边讲,就是最外面是天蓝绸衫,中间是水红色夹袄,再里面是白丝绸小褂,除了还有更私密的抹胸,里外共穿了三层的衣服)

从这些描写,大体就可以看出汉人女性的褂,基本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在家里的家居服之类的性质,就是没到能真的走出门会客见人的地步,但在家里及家门附近活动倒个垃圾或拿个快递还可以的状态(不知道有人能明白没?)  而它可以是长袖的,也可以是袖子比较短的,甚至在夏天较热的时候可能就是无袖的(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下)。

清乾隆 《燕寝怡情》中在内庭穿小褂的女子

但显然凤姐那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并不是此类装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清代,是有着两套不同的服制的,一种是汉制,一种是满制,凤姐的石青褂 窄褃袄,其实是当时而言,是旗妇较为正式的服装, 窄褃,即指腋下收的比较小的衣服,这样穿在身上比较紧窄,所以另一回大家赏雪烤鹿肉,史湘云穿着 “ 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襟银鼠短袄 ”,被人笑像孙猴子,又说他是小子模样,这都紧指这类衣服类似箭衣, 第六十七代衍圣公(康熙至雍正生人)的夫人张氏有一张旗装像很耐人寻味,她在里面穿着汉式的金质子母扣的竖领袄儿,外面又罩了一件箭袖,最外面是一件石青八团褂,如果近看的话,就会发现她是一个汉军旗,因为她的耳朵处各扎了三个洞眼,即旗人的耳戴三钳,但以她的父亲, 直隶、山东、河南总督,兵部尚书,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张铉锡的地位而言,倒也并不奇怪,她的头上戴着一顶钿子,上面装饰着金累丝镶嵌珍珠,各色宝石的蝴蝶等饰物,而头顶上沿口一圈垂下的金凤上口衔珠滴,如果你不要总把凤姐的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往汉人的方向想,其实张夫人的打扮是更能对应她的出场装束的,虽然这张画像据说是追绘的,曹雪芹时代的旗妇可能戴的都未必是钿子而是包巾,但包巾在古代装束中,也可以称之为髻(假髻的一种),旗妇的钿子是由包巾发展来的,在清早期,旗妇大多为盘辫于顶,或者在外再加包巾,然后在巾子上缀加装饰,在早期的画像中,就可以看到一些在包巾上插饰凤钿的,五凤甚至更多,一直到晚清,都依然能见到类似的五凤钿。

第六十七代衍圣公张氏像

张夫人头部装束特写

清初旗妇的包巾加凤钿

清早期至中期 由包巾到钿子

清晚期的凤钿

但旗妇是不穿裙的,所以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汉军旗,这种满汉杂合的打扮是可能存在的吗?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汉军旗不是汉人,汉军旗是归附旗人的人,是在身份文化上认可满制的不管他原来是什么人,嘉庆九年,嘉庆曾怒斥说,镶黄旗汉军装的秀女中竟有19人缠足,而稍后一点的《儿女英雄传》中,身为旗人的安太太就说过, “我们虽说是汉军旗人,那驻防的屯居的多有汉装,就连我们现在的本家亲戚里头,也有好几个裹脚的呢。”,满清入关后,为了尽快稳固政权,所以吸纳了大比例的汉人进入汉军旗,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打土豪分田地的作法,但等到江山坐稳后,旗人认为的这些汉军旗本系汉人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了,由于种种原因,在乾隆时期,对除了满蒙军旗以及原来的从龙出关的旧汉军以外的大量汉军旗强行删除旗籍,出旗为民,就是再次变成汉人,可见,从乾隆之前,汉军旗约占旗人总数的三分之二的数量,一直减到了出旗之后依然占了略少于二分之一,而安太太犹有这样的话讲,那么在曹雪芹的生平时代,即康熙、雍正至乾隆时期,汉军旗着汉装或半满半汉的现象是只多不少。

而这种现象,在王孙贵胄的身边也是可以看到的,比如雍正的两张行乐图,其中一张,雍正坐于月洞前读书,他的右侧有两个满装的女子,他的前方有两个女子,一个是汉装,另一个女子,头上包巾,耳带三钳,配带项圈,身上却穿着汉人女装;另一张图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执扇的女子穿的是旗装,头上包巾或戴钿子不详,脖子上却戴着汉女流行的云肩,上方的女子梳着汉式发髻,穿着旗装长衣,脖子上也同样围着云肩,当时小说中或称为项帕(参看《林兰香》)或花领子(参看《红楼梦》中鸳鸯的打扮),康熙万寿图中的旗妇,穿石青褂,箭袖,戴项圈璎珞之流,脑后却象汉女似的梳着燕尾。

左侧的旗妇,包巾,耳戴三钳,戴项圈,肩帕,汉装

画中的女人长袍,有的包巾,有的却梳汉式髻,戴肩帕,也有全式汉装的穿氅衣的女子

康熙万寿图中的旗妇,石青褂子,类似包巾或钿子,戴项圈或璎珞

王熙凤有很多这类东西,像石青皮草褂子(灰鼠银鼠各种),这也都体现了清代旗人服制文化的一方面,他们由于游猎民族的特质,对皮草非常重视,不同的皮草甚至对应的身份、季节都不同,所以当准姨娘袭人回家探亲时,穿着青缎灰鼠褂,王熙凤都嫌不好,认为不够体面,给了她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天马皮,据 《大清一统志·奉天府五》说的,沙狐生沙碛中,身小色白,皮集为裘,在腹下者名天马皮,颔下者名乌云豹,皆贵重。就是说凤姐给袭人的这件衣服的皮草,是沙狐腹下的毛,称之为天马皮,还有海龙皮,贾宝玉的海龙皮小小鹰膀褂,其实就是 熏獭皮,  总之,红楼梦里各种皮草的描写非常之多,而这种频繁的描写在其它的一些汉文化的小说中是看不到的,比如《金瓶梅》,即可见不同的群体在服饰文化上关注的焦点全然不同,当然不是说汉人就不穿皮草,但这不是他们强调的重点,整本书写的最多的也就是冬天的貂鼠披肩(一种冬天防寒的裹头的帽子,史湘云也有戴过),项圈在旗人礼服中称为领约,可以说清代以后项圈类的装饰物的发展,是与旗人这点密不可分的,王熙凤连典当换钱,拿出来的都是项圈。

乾隆 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

康熙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吉服褂

清嘉庆 双喜皮马褂 熏貂皮镶嵌银鼠

雍正 明黄色缉线绣云龙天马皮龙袍

康熙 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

金镶青金石领约

清代外销油画中的一个戴钿子或包巾的女子,佩戴项圈璎珞

整部《红楼梦》里,能看出有缠足的只有一个晴雯,书里说她穿着红睡鞋,她本来就是汉人,从小被拐卖的,包括底下的仆人,套放到现实去,可能都是旗汉杂处的,至于其她人到底缠没缠足呢?以当时汉军旗的状况,实在很难讲,比如说赏雪那回,说黛玉穿了羊皮小靴,但清初的尤侗就有诗说“ 羔儿三寸小乌靴 ”,讲的就是满装女子,也穿着羊皮靴,但是个小脚……

包括清前期,清帝又特别喜欢往江南找漂亮的汉女,所谓的“ 找漂亮小姑娘送进宫里伺侯 ” ,李家和曹家就干过这样的差事,这也是他们“采办”的一部分,所以,在清前期,从顺治到康熙、雍正,乾隆,他们身边都是有汉人妃子的(不是汉军旗),但皇帝对她们的身份却刻意打压,基本上位份很低,许多人一直没有正式封号,直到皇帝死后才能封个贵人,嫔什么的,像康熙朝的王氏,她入宫三十几年,生了三个儿子,没有正式封号,到了康熙临死前几年才封了个密嫔,等雍正时代才晋了妃,满人从入关之前,就非常重视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并且满化他族是他们一直很重视的工作,尚在关外时就规定“ 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俱照满洲式样 ”,但入主中原之后,对衣冠服饰毁而犹存的状态,以及打压汉人又对汉女以及汉文化不免被吸引的矛盾态度,当然更多的是中国太大,而以他们的人数,除非象废除男装那样禁止,否则这种装束的不统一性就很难避免,尤其对于汉军旗而言。

乾隆《万国来朝图》中穿石青八团褂吉服的女子,以及一侧出现的汉装女子

崇庆皇太后万寿图贴落中穿凤冠蟒衣的女子

所以,凤姐在初见刘姥姥那段,“ 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又俨然是汉人女子的装束了,这当中也许有曹雪芹的刻意模糊,但至少在各种蛛丝马迹中,可以窥见像他们这样的汉军旗人的某些生活形态的真实性。

清早期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中戴昭君套,穿青色披风,红色袄子和裙子的汉装女子

至于其它一些服饰在书中关于角色、时尚的指引以及后世的错位,下次再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