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欣赏,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

 江山携手 2020-01-29

文 | 华静

佳作欣赏,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

那个时候,我十五岁,和父母家人住在山东聊城临街的一幢俄式风格建筑的楼房二层。楼后,是东昌路,一条城市的主干道。道路两边,是一排排遮天蔽日的泡桐树。

从我们家的窗口望下去,是一片树尖的叶片,看不见主干道上的车辆和行人,却听得见车辆穿行的声音。母亲总习惯关窗子,是想关闭外面的噪音。而我喜欢开窗子,是想随时能看见那片绿色的景观。

故事就从这高大茂密的泡桐树开始。

夏日雨后,主干道上布满了一朵又一朵淡紫色的泡桐花儿。凋落在雨水中的花儿们,那么孱弱,那么无助,任凭车辆和行人的脚碾压和踩踏。穿着凉鞋的我看见了,竟无端地有了责任感,一趟一趟地奔跑在雨水里,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花捡拾起来,然后放在一楼的窗台上。花朵与窗台之间,50多米的距离,我却足足跑了二三十趟,没来由地兴奋着。

路上的行人,看我捡花,主动避开了。那时,路上的车辆少,且多是大客车和大货车,开车的驾驶员视野开阔,老远就能看见在路上捡花的我,所以,当车就近我身旁的时候,他们的车速十分慢。

“小姑娘,捡这花干什么用啊?”总有爱说话的人。

我只是笑笑,并不作答。一方面,性情腼腆,另一方面,我只是因为心疼这些花而已。隔壁的王大妈是胶东半岛人,她会在这个时候抱着她的小儿子出来,挑一朵我摆放窗台上的花给他玩。她的小儿子一把就把一朵花扯碎了,我紧张的冒汗。我一再用眼睛恳求王大妈离开。大妈看我一副舍不得的模样,竟然扯着嗓子大笑:“哎呦,这花不解渴不解饿的,你捡它有什么用啊。一条街的落花呢,你个傻闺女能捡的完吗。这也就是你,但凡有点心眼的,也不会干这傻事。”

佳作欣赏,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

我能听出她的嘲笑,但分明又知道她没有一点恶意,就只好任她几次去拿窗台上的花朵给她的小儿子。

或许,是王大妈将这件事说给了我的母亲。晚上,母亲看见我心神不宁的样子,就用蚊帐布缝了一个袋子,带我去楼下将窗台上的花全都装了起来。母亲的举动,让心无杂念的我感动至极。她美化了我的劳动,也成全了我的心愿。尽管,我并不知道最后要怎样安置这些捡来的花。但是,母亲的出场,让我捡下去的“表演”有了意义。

一个女孩子,那么果敢地、坚定地捡拾泡桐花的场景和镜头,被母亲收藏了。若干年后,当她打开的时候,才让我看到了被包裹在其中的我的梦。

“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这就是我的女儿。”母亲的话,是说给她的好友的,后来她的好友又转送给了我。在我当时单纯的、封闭的、狭窄的世界里,凋落在雨水里的花就是我的全部。我没有逃避我真实的情感,我也没有隐藏我深切的敏感。不在乎众人诧异的目光,在街上像一个疯子般痴迷地捡拾花朵,这对于一个见人就躲在母亲身后边的腼腆女孩子来说,应该是一种“壮举”了。母亲为我的举动,重新看我。

“你知道自己跑了多少趟吗?”并没有人为我计算过我跑了多少路,但母亲算的出来。她把这个故事的梗概压缩在她的记忆里,成为她在生活上受到重创时的开心话题。

迄今为止,母亲都在这个故事中看我。

相对于世事变化,内敛的我依然不太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依然会有很多不合时宜的举动,但母亲欣慰的,正是有一个这样真实的我。

佳作欣赏,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

我记得我成家的那年,王大妈的小儿子已长成英俊的小伙子了。细高的个儿,有着一张女孩子般细腻秀气的脸,只有透过那两道浓浓的眉,才能让人看到小男子汉的锐气。他把手里的一对绣着鸳鸯的枕套隔着一层红纸递给我:姐姐,这是我妈妈绣给你的,她说她要你幸福。我接过来时,眼前浮动着王大妈的笑脸,于是,很“幸福”地冲这个小男子汉笑了,让他转告他妈妈:姐姐收到幸福了。

等我儿子出生后,王大妈依然会褒奖我,帮助我,指点我。后来,她的女儿告诉我,在她妈妈眼里,整个家属院,只有我有女孩子的样,其他的女孩子全是假小子,让她认不清楚哪个是女孩子。

原来,王大妈的言语中,充满着她对我的一种欣赏和认可。原本,我以为她看不惯我近乎梦游般的情绪。

闪回的镜头里,我有着无法被治愈的毛病:爱看着天空做梦。

19岁那年,我独自一人过了黄河,去寻找过未来的路。那个电视台的银发台长在面试我的环节,说了一句话:姑娘,你能行。这样最好,永远也不要丢了你自己。

那天,除了我的声音有情感的流露外,好像那天我的表现是木讷的。紧张,让我没有表情。但是,我全心全意做自己,把所有的梦想调动起来,组成自信的牌匾,然后把它高高地举起来,悬挂在父母的心里。同时,自信的牌匾被父母善良的心灵和勤劳的光芒辉映着,让我的思想亮丽到今天。

内心里,其实有一个定位。而这个定位,竟然被母亲、被王大妈、被老台长看见了。

我如此幸运。这个定位反射着金色的光芒,以一种浪漫的、唯美的理解方式衬托着我的梦,从而让没有设计的吟唱有了温暖的和声。

佳作欣赏,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

我终于知道,无论我怎样固执地回避和外界交流,却无法阻挡内心深处早已渴望拥抱世界的那种力量。

泡桐树在我参加工作那年被全部砍掉了。说是城市规划的需要。路面是拓宽了,亮堂了,可泡桐花开的景色永远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郁闷的情绪悄悄蔓延,以致让我把四车道的柏油路抛在了脑后面。

有泡桐花开的日子成了我的念想。那个画面只能游走在我的梦里了。有时想起,只想闭上眼睛品味,仿佛又有芬芳的气息弥漫周围。一种可触可感的情景中,少女时节的我,仍在雨水中,被浪漫的泡桐花儿吸引着,跑来跑去......

今天,我在写这些文字时,把自己变成文字的一部分。叙述之外,又复习了一段饱满的情感细节:远方,“小女孩=我”的那个画面依旧还在,我看着,看着,却不知该迈出哪条腿迎上去......的确,我给自己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这衣裳是我思想的外套。

很难述说我自己时,我就在一种清醒的状态下糊涂着。

我很难让自己进入如戏一般的情景中去。

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人情流变,所有的真实记忆里,都携带着我对一个时代的体验。会心的话语,深埋在心底,不情愿就这么简单地呈现在纸面上了,宁肯抱着一本书,躲在灯下,寻找历史上无数个相似的细节、情节,以期得到情感的共鸣。

“自我修复?文化上的,认知上的,每个人的表情和情绪里有属于我的元素。”我手握着笔的时候,心里晴空万里。那种想一吐为快的强烈感觉,怎么也咽不回去。这时,不敢轻易地想到至亲的人,否则,那思念的情绪便都会被文字左右了。

不善于表达,不会准确地表达,但是,紧闭着的嘴唇能默读出所有感动的情绪。有时候,会用一个字一个字的记账方式给自己的心灵空间一片明朗和亮丽。每一个字,是记录,也是心声。有欣赏,有感激,有追求,也有怀念。尺短情长,一切都在一字一句中得以充分流露。

佳作欣赏,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

“你一定要多去看看海。”30多年前,张康伯伯曾经说的话让我对海不敢忘怀。从延安抗大走过来的他,一生追逐的情调是真挚的情感。他有一天下班,从我们家路过,看我捧着书本傻笑时,对我竟喜爱有加。他甚至问我父母:“你们可倾听过傻笑背后的沉思默想?”

父母当然希望我在今后唱出我对生活的赞歌,他们也希望在我无限的想象空间里打捞快乐。生活的细节看似不足挂齿,但折射出了一个故事,一次内心对话,一种社会关注。他们不怕我重复这些故事,坚信我会从普通的时光万花筒中看到美丽的风景。

我在我营造的生活中穿纱而过,却抓不住身边的惊喜。而我,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梦中桃源。

张康伯伯一再告诫我说,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角色。承受着时光流逝中夹杂的悲喜交集,人们也会向现实发问,但却问得没有底气,问得不到位,更问得不完整不透彻。怎样才能在夹缝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怎样才能从狭隘的自恋和自大中走出来?怎样才能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怎样将生活中美好的往事复制,拷贝到明天的日程上,又怎样将不愉快的成分切割到别的界面上去?

“心思太满,问题太多,不仅驮着山,驮着水,还驮着月亮和星辰。去看海吧。更新角度,一切就会不一样了。”或许,真的是这样。朴实的语言,给当时风华正茂的我一种激励。

对于一个有着瑰丽梦想的人来说,在渴望实现梦想的进程中,有时却发现期待的一切恍惚起来。走在人群里,看着别人不停地变换行走路线,一时间会不知所措。虽然不怀疑自己走错了路,但也会为自己的不合拍忐忑不安。无所谓习惯不习惯,一概要面对,要无条件地接收。生活中,没完没了的不和谐旋律让人沉不下心来。

当有一天,那些行走的脚步停在我面前时,我发现,除了急功近利带来的浮躁之外,还有快节奏后的疲惫和征尘,他们给我留下沉重的思考,也让我理解的梦想不再停留在概念上。

偌大的空间里,几乎装不下我的烦躁不安,只有在细想前因后果时瞬间清晰,之后,不留痕迹。

“每一个环节都铺满了挑战。而我凭着飞翔着的梦想的力量,置身其间,找寻到一种精神定位,找寻到另一种风物。我在憧憬向上拔节的一种风景,那站在风景里的,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我。”这是我写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话,类似座右铭照亮了我的行程。

我对明天,充满了敬仰和崇拜。

此文发表在2019年第8期《红豆》杂志

佳作欣赏,穿着厚厚的梦的衣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