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明末清初人,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 范文程生于1597年,少年好学,聪颖敏捷,18岁时为沈阳县学生员,1618年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其兄皆归顺后金。努尔哈赤曾经对范文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29年皇太极统率满蒙大军五万余人伐明,从喜峰口突入塞内,入蓟门,克遵化。范文程虽系儒生,但随军从征时,奋勇冲杀,又长于用计,能言善辩,因而立下功劳,皇太极统军往攻北京,留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及范文程与八员备御,领兵八百名,驻守遵化。明军来攻,“清军前锋被围,文程突围力战,援之以出”。因战功显著,范文程被授予游击世职。 范文程益自磨砺,尽心国事,才干日强,识见愈高,迅速博得了皇太极宠信,范文程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 天聪十年三月,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亦称内三院。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职责是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皇上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官员祭文。范文程之世职亦进为二等甲喇章京,益受汗宠信,“每议大政,必资筹画”,宣谕各国敕书,皆出其手。 1643年,皇太极去世,诸王贝勒大巨议定,立皇太极之第九子福临继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福临被推为新君,是八旗贵族内部各派激烈争斗的暂时妥协,福临继位以后,这一斗争仍在进行。 福临刚当皇帝没多久,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向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游说,欲谋立多尔衮为皇帝,结果代善、多尔衮以扰政乱国的叛逆罪,将阿达礼、硕讬处死,籍没其家。范文程原是红旗硕讬的属下人员,此时被拨入镶黄旗。 1644年,在清朝入主中原这一紧急关头,范文程献计献策,立下了功勋。当时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此文关系到清帝能否君临天下,至为重要,范文程此书,讲了四个问题: 一是明国必亡,尽管此时清国君臣还不知道李自成农民军已打进北京,灭了明王朝,崇祯帝自尽,但范文程已经看准,曾拥有雄兵百万、辖地万里、臣民上亿的大明国,必将迅速灭亡。认清这一基本形势,对久怀入主中原雄心的八旗王公的决策,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是与“流寇”争天下,与明末农民军争夺明王朝的天下的论点,是范文程最先提出来的。此时,清朝将领和谋士对大顺、大西农民军所知甚少,仅把其当作活动于西北一隅的“流寇”。范文程高瞻远瞩,敏锐地察觉到农民军才是清帝主入中原的大敌,强调指出:“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矣。”这一论断十分精辟,至关紧要,为清军入关及其与大顺军决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良机难得,稍纵即逝。范文程剖析了明朝必亡、“流寇”势强之后,着重点明,中原土地人民,不患不得,患得而不为我有,恐将落入农民军之手。如果处理不当,不争取人心,则有可能以己之力驱逐人民投往“流寇”,那时大势就无可挽回了。 四是变方针,创“大业”,开杀掠,收人心。范文程剖析了汉民“因怀携贰”的缘故,提出应当宣布此次“进取中原之意”,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并纲要性地提出四条原则:“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这样一来,汉民必然纷纷归顺,“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 范文程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范文程启奏摄政王之后的第五天,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郡王多铎、阿济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统领满蒙汉官兵十余万,祭师出发。 1644年5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统清兵入北京城,实现了多年以来入主中原的宏愿。 范文程随军进入北京,他昼夜操劳,佐理国政,尽管清军当时刚进北京,繁杂的事情太多,“畿内甫平,军兴四出,腾布文告,应给军需,事无巨细,皆决于文程”,使他“昼夜立阙下”,“应机立办”,非常劳累。但与此同时,范文程始终紧紧抓住根本问题,为革除明季弊政,与民谋利,争取人心,开国定制而艰苦奋斗。 尤其重要的是,范文程制定了清朝的税收政策,有清一代,田赋基本上没有加派,实奠基于此,这一安抚百姓的制度的确立和坚持,与范文程是分不开的。 范文程很注意争取汉族文人的归顺与合作,大力起用废官闲员,征访隐逸之士,让他们为官作宦,治政教民。顺治二年南京攻下后,范文程上疏:“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今宜广其途以搜之”,请于顺治三年、四年再次举行乡试、会试。帝从之,于是“江以南士子毕集,得人称极盛云”。 范文程辛勤操劳,“安抚孑遗,举用废官,搜求隐逸,甄考文献,更定律令,广开言路”,确定赋制,对清初的开国定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当范文程励精图治业绩显著的时候,朝中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主中原以后,权势急剧膨胀,初晋叔父摄政王,再升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竟当上了“皇父摄政王”,大有取代福临帝位之势。 范文程蒙受皇太极特恩殊宠,知恩图报,竭力效忠朝廷,誓死不忘故主,见朝政日变,多尔衮的权势越来越大,福临之位岌岌可危,心中十分不满。于是范文程就说自己生病了,要在家里好好的修养一段时间。范文程托病引起多尔衮不满,所以尽管范文程于开国定制大有贡献,威望甚高,从顺治元年起就名列大学士之首,但范文程逐渐被排除于议政之外。 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了以后,不久,范文程即官复原职,继续尽心竭力佐治国政。 顺治十年,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请休致。顺治帝谕告吏部:“大学士范文程,自太宗时办事衙门二十余年,忠诚练达,不避艰辛,朕所倚赖。乃近以积劳成病,虽暂假调理,仍夙夜在公,未得专事药饵,旦夕奏效,深系朕怀,暂令解任谢事,安心调摄,特加升太傅兼太子太师,昭朕眷礼大臣至意。” 1666年(康熙五年)8月,这位为大清建国定制立下卓越功勋的大学士,因病去世,终年70岁。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范文程一生经历清朝四个皇帝而佐其三主,为满人入主中国立下了不朽之功,他的“功绩”可与元灭宋的张弘范相提并论。但由于范文程是帮助外来民族夺取汉人的天下,以致人们对他的叛逆长期怀有某种偏见。其实,范文程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言所当言,为所当为,仰人鼻息,随风摇摆。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野心能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从而为人民的痛苦、社会的退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可以这样说:范文程对清朝功劳卓著,历事四朝,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却对明王朝和汉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