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科技和战争经验结合的产物——“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q1338 2020-01-29

自1945年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帝国海军覆灭以来,直通甲板水面战舰近来首次在日本海上自卫队中再次出现。这一新型水面战舰为“日向”级(Hyuga)直升机驱逐舰,包括“日向”号(DDH-181)及其姊妹舰“伊势”号(Ise)(DDH-182)。首舰于日本平成16年(2004年)编列预算,第二艘舰则于平成18年(2006年)获得预算资金支持 。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将其分别称之为“16DDH舰”和“18DDH舰”。

日本科技和战争经验结合的产物——“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 图为2010年3月,在海上航行的日本直升机驱逐舰“日向”号(DDH-181),该舰于前一年交付服役。“日向”号及其姊妹舰“伊势”号(DDH-182)是日本第一种可不间断进行直升机作业的航母型战舰。

研制背景及施工建造

20世纪60年代,正值冷战高潮期,日本海上自卫队认识到使用舰载声呐和鱼雷探测和攻击苏联海军的高速核潜艇已不可能。因而,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效仿其他国家的海军,发展可搭载反潜直升机的舰艇。就搭载的直升机数量和舰艇大小经过了激烈的争论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订购了两艘“榛名”级(Haruna)直升机驱逐舰,每艘可搭载三架大型反潜直升机。首舰——“榛名”号(DDH-141)于1968年获准建造,“比睿”号(Hiei)(DDH-142)随后于1970年获准建造。两舰分别于1973年和1974年服役。“榛名”号级直升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6800吨,舰长153米,大大增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其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反舰导弹威胁,此类导弹可由水下潜艇和水面战舰发射。为应对这一威胁,日本研制了一种吨位更大、性能更强的直升机驱逐舰。研制出的“白根”级(Shirane)直升机驱逐舰仍可搭载三架直升机,但其配备的战斗指挥系统将舰上的防空、反舰和反潜武器系统集为一体。“白根”号(DDH-143)于1975年获准建造,后于1980年服役,而其姊妹舰“鞍马”号(Kurama)(DDH-144)于1976年获准建造,后于1981年交付 。

1977年,在“鞍马”号获准建造的第二年,日本决定海上自卫队所有新建的通用型驱逐舰都将搭载一架反潜直升机。日本随之提出了“八八”舰队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日本四个主要的护卫队群均由八艘战舰和总计八架舰载直升机组成 。这一决定极大地增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八八”舰队的基本结构至今仍有效地发挥着作用。同时,直升机驱逐舰的作战经验表明,配备三架直升机但舰上仅有两个着陆点和两套回收、固定和旋转辅助系统设备(Recovery Assist,Securing and Traversing,RAST)具有一些局限性。在日本计划汰换第一代直升机驱逐舰时,这一经验对新型舰艇设计的评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过评议,日本计划研制一种直通甲板式直升机驱逐舰,可实现至少三架大型反潜直升机的同时起降。

日本科技和战争经验结合的产物——“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 图为在狂风大浪中前行的日本第一代直升机驱逐舰“鞍马”号(DDH-144),该舰飞行甲板上停放着两架SH-60反潜直升机。日本早期的驱逐舰不能实现两架以上的直升机同时作业,为克服这一不足,日本寄希望于“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这对其设计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核心能力需求而研制的,但除此之外,该级舰还具备许多其他能力。例如,可充当指挥舰,舰上的装备也可应对非对称威胁,还可用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该级舰至少可搭载10架直升机,可根据具体的任务需要,决定上载的航空机群的具体规模。但是,直通甲板的设计并未针对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飞机喷气发动机所喷出的高温尾焰而进行强化。因此,虽然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但“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并不具备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能力。

2006年5月,首舰“日向”号在石川岛播磨重工联合船舶公司(IHI Marine United Inc.)下属的横滨造船厂开工建造。该舰于2007年8月23日下水,2009年3月18日服役。其姊妹舰“伊势”号由同一家造船厂承建,于2008年5月30日开工建造,2009年8月21日下水,2011年3月16日服役。两舰分别取代了“榛名”号和“比睿”号直升机驱逐舰。在“日向”号和“伊势”号加入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后不久,后两艘舰即退役。

总体设计

  • 结构布局

“日向”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约为13950吨,满载时,排水量可增加至19000吨。全长197米,舰宽33米,吃水7米。岛式上层建筑位于飞行甲板即该级舰一号甲板的右舷。

舰岛长约70米,底宽约9米。共有五层甲板,包括一号甲板和01至04甲板。飞行甲板一层设有飞行准备室以及飞行员室和甲板作业人员室。01甲板和02甲板主要用于安放通信设备。舰桥位于03甲板前部,航空管制设备则位于03甲板的后部、烟囱的后面。最上层的04甲板则被FCS-3多功能雷达的固定式阵列天线及雷达配套设备占据。此外,还有一座塔型前桅,内置了各类天线、雷达和电子战系统。

主船体共分七层,从飞行甲板正下方的2号甲板向下延伸至7号甲板。飞行甲板长195米,宽33米,设有4个起降点 。拥有两部大型升降机用于运载飞机,还有两部小型升降机用于运载弹药和物资。运载飞机的两部升降机往返于飞行甲板和位于四号甲板的机库之间,升降机最大运载能力为30吨。前升降机长20米,宽10米,比后升降机(长20米,宽13米)稍小。后者可运载一架主旋翼展开的SH-60K反潜直升机。在飞行甲板上还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舰艏“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一组1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两系统均位于右舷)以及各种通信设备。

日本科技和战争经验结合的产物——“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 图为2010年拍摄的“日向”号(DDH-181)直升机驱逐舰,该舰飞行甲板上停放着5架SH-60J/K直升机。飞行甲板长195米,设有4个起降点,可满足一个标准的舰载机群的起降需求,而一个标准的舰载机群由1架扫雷直升机和3架反潜直升机组成,该舰可搭载约10架直升机。

二号甲板最前端放置有系泊设备。该层甲板的其他空间有许多不同的用途,包括战斗信息中心(Combat Information Centre,CIC)、医疗设施、舰长室和军官室。后两类设施位于机库上方的走廊处。舰艇左舷的舷侧通道既可通往飞行甲板又可通往二号甲板。舰艉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位于二号甲板尾部的左舷舷台上。在3号甲板上,除舰艏位置的一个绞盘舱外,还包括军官住舱和声呐室。该级舰舰体上共有三个舷侧舱口,用于放置汽艇,舷侧舱口所处位置即在三号甲板一层。

机库位于两部升降机之间,长约60米,占据了4号甲板的大部分空间。机库中央有一道防火门,将机库一分为二。直升机维护设施位于后升降机的后面。可通过舰艇右舷的舷侧跳板抵达机库甲板。在舰艇靠泊时,舷侧跳板可方便人员登舰,物资和小型车辆的上载。再往下的几层甲板主要设置了储藏室、舰员住舱、餐厅、厨房以及各类器材室。机械与损管综合控制室设在5号甲板。在最底层的7号甲板上设有轮机舱及辅助动力舱。两组减摇鳍的控制设备也在这一层。

  • 动力系统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配备了全燃联合动力系统,有四台GE LM2500燃气轮机驱动两个可调螺距螺旋桨提供动力。一号和二号燃气轮机位于前轮机舱,用于驱动左侧的螺旋桨传动轴,三号和四号燃气轮机位于后轮机舱,与右侧的螺旋桨传动轴相连。为减小噪音,每台燃气轮机均被置于隔声罩内,安装在减震基座上。舰上还装备有“普莱瑞—马斯克”降噪系统(Prairie-Masker),用于掩盖和屏蔽舰艇航行时螺旋桨和舰体产生的噪音 。四台燃气轮机的排气管均经过机库右侧通往岛式建筑上的两座烟囱。

日本科技和战争经验结合的产物——“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 图为2012年11月,“伊势”号(DDH-182)直升机驱逐舰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其他水面护航舰正全速航行。该舰配备了双轴全燃联合动力系统,最大航速可达30节。

舰艇的辅助动力由四台发电机提供,每台发电机均由一台指定的燃气轮机驱动。四台发电机分别置于两个轮机舱前、后及其间的三间发电机室内。

在舰桥的控制下,燃气轮机可自主正常运转。通过机械与损管综合控制室内的操纵台,可对其运转情况进行监控,或进行直接操控。机械与损管综合控制室内还另外设有多个操纵台,用于监控辅助动力设备和配电网络的情况以及进行损害管制。

  • 隐身性能

该级舰干舷高,超出通用型驱逐舰近三倍,因而雷达信号特征明显是一个缺陷。减小雷达截面积是降低雷达信号特征的一种措施,其中最显著的是舰体轮廓外形和岛式建筑的倾斜角度。此外,可能会影响雷达反射的多个开口,如用以容纳小艇的舱口,均被金属网或金属板遮住。对救生艇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救生艇被倾斜放置,同时用网子将其遮住,以减小其雷达信号特征。

日本科技和战争经验结合的产物——“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 图为“伊势”号(DDH-182)直升机驱逐舰,是两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中的第二艘,该舰于2011年3月16日交付,此照片摄于该舰交付后不久。此图突显了其高干舷和准航母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