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和李渊是亲戚,唐朝刚创立不久就赢来了贞观之治,盛唐文化,虽然跟唐太宗李世民血统和能力有关,杨广可是遗留大片财产,不仅没能留的好名声,还被后人冠上“隋炀帝”。软文外链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后世的隋唐大运河,给隋唐两朝节省了多少人力和物力。隋朝大运河以会稽、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贯通南北的水利、经济、文化。古代最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就是水路。元朝时更改河道不过洛阳的京杭大运河,也是现代经济文化,水利水电的重点工程。 虽然隋朝的开垦运河是以前的河道、沟渠疏通,即使放在现在也是项大工程,在没有机械化的隋朝,最大的劳力输出就是人力,现今机械代替人力,可想大运河之景的壮观。 开科举,举贤人,又为唐朝科举制度做嫁衣。科举,萌发于南北朝,真正成型于唐朝。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择优人品,其次才是文采,而且增加了录取人数(有点像现代的大学扩招),曾两次下诏对科举选人的认定。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609年),杨广又下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遵从儒家,藏书万卷,兴办学校,为李唐遗留文化基础。杨广尊孔子为师,赞扬孔子的恩德,封后世子孙为绍圣侯。杨广此人广收书,在位近20年间整理编纂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通过管理西域市场交易等,编书物产风俗图书上千卷,使得“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外交上确立宗主国,西域各邦朝拜,李唐效仿。之所以隋唐两朝文化开朗,帝王非纯正汉人,不过古代行使宗主国权力,更多的是将更多的珍宝赏赐给番邦,以彰显大国风范。也符合儒学所说:“礼尚往来”。 隋炀帝,可谓是征战劳民伤财,修运河更是暴露财力匮乏,一步步的财政赤字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却遗留给后世巨大财产。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随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来自: 昵称6508250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