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这个年过得不一般

 念奴娇hmj 2020-01-29

因为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今年这个年过得不一般。

原本打算利用假期去西双版纳旅游的我们,为了自己和家人,为了不给国家添堵,为了不给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同志们增添劳动负荷,我们选择了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的循环游,看电视、刷微博、读书成了主要活动。身虽未动,心却在远方。

一、看电视,念远方

电视剧《在远方》,每天看十集,剧中的许多情节令人思绪万千。剧中记录了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快递人的坚守和奋斗。

今天在武汉“封城”的当夜,我们看到了“顺丰”的飞机将防护物资运抵武汉。我们也从新闻报道里看到了一些快递小哥,外卖小哥骑着电摩、带着口罩,在寒风中为武汉的群众或医护人员送餐、送货上门。

好的影视剧来源于生活,映照生活,让观众从剧中角色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影子。这也是我花了几天时间专注观看一部电视剧的原因。

“远方,不是脚到达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

虽然身居斗室,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的心都在远方,我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全国的疫情,而那些逆行的背影,那些穿着厚厚的防护衣服的同行们却时时在我的眼前。

《湖南经视》每天150分钟的“抗击疫情”播报,以及手机上的各种与疫情有关的新闻信息、实时疫情动态,让足不出户的我知道这次疫情的严重性。

我看到了一群逆行者,为了抗击疫情,放弃假期,放弃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自愿请缨,一批又一批地从全国各地奔赴疫区,驰援武汉。

我看到全国各地开启了一级防控模式,上下联动,各级党群干部、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参与,打响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歼灭战。

我听到了夜空中唱响的《国歌》,我和钟南山院士一样,被深深感动。

这就是中国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二、中国奇迹

一部十余万字的报告文学《中国核奇迹》捧在手中沉甸甸的,利用春节一鼓作气读完。

湘潭市四级高级警长,中国作协会员,《湖南报告文学》执行主编欧阳伟先生通过详实的采访,真实地记录了一段特殊年代的特殊历史,一群特殊人物的特殊经历。

欧阳伟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中国人从找铀炼铀到实现核裂变的精彩故事,故事中记叙的艰辛、困难、危险、努力、奉献、牺牲都是鲜为人知的。


读完这部著作,我第一次知道最早使用的前苏联探测铀矿的仪器一个计数管是“一车皮鸡蛋” 的价值;

我第一次知道郴州地区有一个金银寨是我们最先开采的铀矿所在地;

我第一次知道找到“大异常”铀矿的第一个人是陈金陵;

我第一次知道长沙现在的长华社区就是原先开采铀矿的716矿的矿工移民社区;

我第一次知道我国的核电技能已经在一带一路的沿途国家安家落户;

我第一次知道为什么要选择“596”作为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

我第一次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在1964年10月16日试验第一颗原子弹;

我第一次知道核工业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真正含义;

我第一次知道了核工业精神:“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

作者在这部著作中真实地描绘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继而蓬勃发展的波澜壮阔图景。

在这幅图景中,有共和国的领袖、开国将军、海外归来的学者、土生土长的科学家;还有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学生、采矿工人及其家属。

正是这几十万大军响应党中央号召,奔赴边远山区或茫茫戈壁,艰苦奋斗,呕心沥血造出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建立了核电站,为强国威、振军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说“千千万万普通人,就像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原子。然而,当他们紧紧地、紧紧地汇聚在一起时,却能够爆发出比原子弹更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改天换地。”


人心齐,泰山移。这是我读完这部报告文学的感受之一。

能造出“两弹一艇”,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核工业人的精神又何尝不是我们医护人员的精神呢?

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疫情的时候,面临各种各样凶险疾病的时候,医护人员都是无怨无悔地救死扶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医学奇迹。

每当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所以我们击败了SARS、埃博拉病毒。所以我充分相信,我们这次也一定能很快消灭新型冠状病毒。

三、英雄辈出

这个春节,我每天睁开眼就开始刷微博,上百度,看头条,看各大媒体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勇士和英雄。

当新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时候,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一边奉劝人们不要随便进入武汉,一边坐着高铁向武汉进发,到达疫情最严重的一线。

逆行的他深入病房了解病情、疫情,为国家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重要的建议。

他的言行稳定了民心,解除了民众的恐慌,他成了霸屏的“网红”院士。

他健硕的身躯,青春的容貌、渊博的学识、丰沛的情感、暖心的话语,逆行的精神,令十四亿中国人膜拜。

他是人民心目中的榜样,是英雄。

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全体队员的请战书在网上披露后,我的眼睛湿润了。

那24个红色的手印就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他们就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给这个寒冬带来了温暖。

他们说:“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武汉时,“解放军来了。”人们的心踏实了,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压力减少了。

他们是前线医护人员心中的定海神针,是英雄。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疫情阻击战的最前沿阵地,是重症患者的集中收治点。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紧张忙碌危险的,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大无畏的勇士、英雄。

医院的张定宇院长更是勇士们的领头人,他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的事实,在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被感染时,他无暇去照顾,却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

近一个月来张院长每天凌晨3、4点才能休息,直到解放军到达他们医院,接管两个病区后,他才将睡眠时间提早到了凌晨1点多。

全力扑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他,分身乏术,无法去照顾妻子时,他流着泪说: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铁汉子阻挡不住自己病情的发展,也无暇照顾家人,但他将一腔柔情给了众多的病患,拼着命去挽救他们的生命。

“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


张定宇院长在这场战斗中,他既是战斗者,又是指挥员,他还是金银潭医院的定心丸。

他用他“渐冻”的躯体托起了人们的信心和希望,托起了生命和健康,他是英雄。

世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那些“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一线医护人员;那些夜以继日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那些放弃休假,奔赴防控一线的所有干群们,他们都是这场战役的英雄和勇士。

有了这无数的勇士和英雄,我们何惧?

风雨过后是彩虹。经过了阴霾的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开始天空慢慢露出了笑脸,我们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沐浴着冬日暖阳,漫步在行人稀少的街头公园,刷着手机,看着疫情动态,看着防控措施越来越周全,看到总理亲临一线,内心的担忧少了许多。我相信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虽然今年过年较往年很不一样,没有了舞龙舞狮,没有串门拜年,没能出远门旅游,少了大吃大喝,少了请客送礼,少了通宵达旦的娱乐。但我们的亲情更是缠绵,父母陪孩子,孩子陪父母,夫妻相伴,一家人围炉话天伦,聊天下、品美食,其乐融融。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护你周全。致敬那些奋战在抗击新冠状病毒一线的人们,愿你们平安归来!


作者:念奴娇,本名胡梦姣,一个从临床医疗转战医疗保险战线后的退休婆婆,湘潭市、湘潭县作协会员,虽已鬓角染霜,但仍怀梦想,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做一个向善向美的码字工,通过文字与一些有趣的灵魂对话,愉悦自己,温暖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