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工作没问题,就是讨人厌:为什么说职场是最看家教的地方?

 不要抓狂要抓住 2020-01-30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位同事可能工作水平没什么问题,但似乎所有人就跟他热络不起来,同事约吃饭不带他,一块逛街也不叫上他,哪怕工作分组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和他一组。

甚至在办公室政治稍微浓重一些的环境里,这样的人往往会受到所有人明面上的排挤

如果你问其他人,这个人做了什么让你这么讨厌他。

得到的答案往往也不会一致,比如他曾经发集体工作成果的邮件,署名只有自己;又比如开会的时候他总是反对别人提出的话题等等。

总而言之,你不能说他某件事做得不对,只能说他一些事情做得确实让人不舒服。

在职场,总有人能毫无愧疚地喂你吃苍蝇

绿姐是我之前的同事,她985的本科,毕业之后又读的研,我们认识的时候她已经有了4年的工作经验。

这是个神人,直到现在我都分不清她这是情商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先说个小事,绿姐最开始给人造成印象是因为她打字声音格外大。

整个办公室的声音和节奏一直和谐统一,直到绿姐的手指甲接触到键盘,咔啦咔啦的声音显得尤为突出,颇有点大音希声的意思。

同事不时有人侧目观看,想以此让绿姐领悟到自己声太大了。

再看绿姐,目不斜视,正襟危坐,醉心于工作,无心闻四周琐事。

公司来了新同事,某天中午,新同事请大家吃饭。

一行七八个人来到饭店,新同事还细心地定了包房,席间有说有笑,新同事还一直在问,吃得好不好,要不要加菜。

等到要走的时候,绿姐猛地站起来,嘴里嘀咕一句:走吧,我打算回公司的路上买两块面包吃

全场人石化了3秒,紧接着以玩笑的口吻嗔怪她:你这也太不会说话了,你这样新同事怎么想啊。

绿姐倒也想得开,丝毫不尴尬,众人调侃,她也跟着哈哈大笑,也就不了了之了。

工作中,这样类似的事情更多。

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接触过一些投资机构的人,一次,看到群里有人发关于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的报名信息,觉得这可能对CEO有帮助,就发给了绿姐,她负责这方面事。

发完之后,绿姐半天没回,我也就忘了。

直到晚上,CEO回到公司,问她关于报名的事。我问绿姐怎么看到消息都没回复一下就直接转给CEO了。

绿姐摆出一脸无辜的样子:忘记回了。

这就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对我也没什么影响,但确实有种吃苍蝇的感觉。

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过不止两三回。

又是那个新来的同事,他主动和设计一起出了套VI模板,邮件发给绿姐。没过几分钟,绿姐用自己的邮箱直接发送了全公司,还把整套模板同时发到公司大群里。

对于那位新同事,只字未提。

事后有知情的同事跟她说这样特别不好,绿姐还是那句话,忘了。然后摆出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说:哎呀,我这不是情商低嘛。

80%的情商低,都是家教差

国内其实没有完善的职业发展教育,这件事应该我们都心知肚明,大学的职业发展课大部分很难和实际工作接轨。

工作中的培训也是针对岗位技能和公司规章方面的,所以,其实所谓的职场软实力,我们都没怎么系统地学习过。

曾经在问答网站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问题是:人为什么要读书,有位网友说,你看过的所有书其实大部分内容都会忘记,但剩下的那些,就叫你这个人的素质

套用一下,其实我们从小到大从家人身上学习到的东西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剩在身上的,就是我们的教养。

绿姐时常以情商低为由开脱自己,不止绿姐,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

情商低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是我天生的缺点,生来如此嘛,我很有道理。

这话也对,也不对。

既然我们都没有受过关于职业的系统培养,为什么每个个体呈现出的差异这么巨大?

我们的谈吐、观点、行为方式等等,这些所谓的软实力,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家庭,由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的杂糅形成的。

绿姐生在小富的安稳家庭,从出生到上大学,一辈子没离开过出生地,她所有习惯的言谈举止都是在家庭的塑造下完成的。

用她的话说,家里的氛围一直是轻松随意的,父母很少会因为除成绩之外的事苛责她,她也就心里种下了一条指挥官命令:只要成绩好,别的就都没问题

这样的心态到了工作中就变成了绩效至上主义,暂且不说久而久之会对人品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偏颇的价值观势必会让一个人越活越窄。

生活本身是不太允许偏科的。

每个人刚刚进入社会,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极少能有人从始至终带着缺点走完全程。大家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完善自己,从而变得更好。

再谈职场,也谈教育

大多数刚进入工作的人多少都会有些不适应,我们在不适应什么?

其实是在习惯生活中突然加入的功利因子。

疑似油腻的中年人(包括我自己)都会说:好怀念学生时代的温暖纯良啊。

学生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走得更近是公认的,这就是因为那时候彼此之间没什么太多功利因子的加入,只能说不太多,还是有的,比如成绩、奖项等等,这些都算,但这些跟工作之后的真金白银是比不了的。

我始终认为,人和人的交往一直都是价值交换。

两个人做朋友,可能是彼此能够给予理解,可能是一个人可以向另一个人学习,不论是什么原因,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交换。

而在职场中,同事间的价值交换永远存在着功利因子,你可以说我不在乎那些,那只是功利因子的比例被你个人无限压低,但它肯定是存在的

初入社会,我们学不会处理和功利因子的关系,完全忽略它是不现实的,但太过于关注它,又会把和谐社会活成黑暗森林。

所以我们学习着去平衡,有的人平衡得不错,他叫情商高,有的人平衡得并不好,也没关系,得道有先后而已。

最怕就是心安理得地说:我情商低嘛。

什么样的孩子最可怕,就是他知道自己是做什么都会被原谅的孩子,最可怕。

人在骨子里都是下意识趋利避害的,你可以自诩情商低,我们尽量躲你远点。

再聊聊看教育。

有人可能会说,绿姐那样的就是心术不正嘛,什么家教不家教的。

不对,心术不正就更是家教了,为什么同样是一爸一妈生的,这个人就心术不正?

不善良,这是教育中最大的失败。

工作过几年的人都懂,职场里总会有这样的人让你喜欢不起来,他们学历不差,背景不差,工作水平也过得去,就是为人处世漏洞百出。

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家教。这词可能听着重,其实没有。

不简写,显得就温柔多了——家庭教育。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远超过我们以为的那样,曾经有位心理专家说,有一位女高管都40多岁了,就是每次和妈妈有肢体接触的时候总是觉得心里抵触。

经过几次深度催眠才知道,她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家里贫困,妈妈一度想卖了她。

那副场景在催眠中,她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来。

因为我们国家发展得确实太快,父母和我们几乎生活在两个世界,所以他们必然会有很多教育上的问题,但这确实不是我们心安理得的理由。

家庭教育再重要,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既定的事情了。

知道自己的不足,再去补足,再去自我教育,才是成年人该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