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区春节远程办公指南,健康效率两不误

 看见就非常 2020-01-30

封面图片来自 https:///photo/A3ZQ2UJTZ8 (免费版权)

副标题:国务院通知延长假期,部分企业通知在家办公

上图是目前已通知延迟返岗上班的部分公司(来源链接

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通知中提到:

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星期日),2月3日(星期一)起正常上班。

同时,部分企业已经通知了延迟返岗上班,并且假期结束后,让员工先在家办公。

例如下面是腾讯员工收到的通知:

即使有的企业还没有下发通知,有的朋友已经选择不返岗上班,决定在家办公,有这么几种原因:

  1. 身处湖北或者其他已经封城地区的朋友,无法离开,只能在家办公。

  2. 原定的返程车票日期不再合适,由于春运返程高峰,新的返程日期买不到票。

  3. 缺少防护物资,没有剩下的口罩了,不方便出门上班。

  4. 单纯的担惊受怕,不想出门,不敢去办公室人群聚集的工作环境。

温馨提示,不是教你说谎,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内心原因是第4种的朋友,可以用前3种理由找公司请假(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那么在家办公的时候,怎样做到健康效率两不误?

在家健康作息,预防节后综合症

春节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很多人早已经习惯每天睡懒觉的日子。一旦开始工作,很容易陷入节后综合症,一时无法恢复工作状态。设定一套良好的作息时间,除了能让你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还能预防节后综合症,工作事半功倍。

所以在家的时间安排,首先就是要避免赖床,上好闹钟,定时起床,让自己代入在办公室工作的状态,假想自己就是在正常返岗上班。

其次,与同事们提前沟通,约定好每天的工作时间段,要保证这个时间段大家都在线,方便及时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尤其是哪些时间,需要哪些人,一起开会讨论问题,每天早上就提前约好。尽量不要临时召集会议,避免打断其他人工作,也方便自己安排好独立工作的时间。

最后,在家办公节省了往返办公室的通勤时间,这段时间你可以选择多睡一会,但我更建议用来做一下运动,不仅提升身体效能,也会有助于让你在工作时状态更好。

这样安排下来,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工具来辅助提升效率。

1.与同事约定的时间段,可以放在共享日历里,同事和自己都能查看、修改,支持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 Office 365自带的Outlook内置日历(应该不少企业用的就是这个)

  • 滴答清单,可以与人共享待办事项和提醒,也能单独管理自己私人要处理的事务

  • Google 日历,我最喜欢的跨平台日历应用,web桌面端和移动端同样好用。无论个人纪念日还是工作日程,都可以轻松应对

  • 不推荐使用iOS/macOS平台上系统自带的日历应用,因为你的同事们可能并不使用苹果设备。协作场景中,跨平台的需求非常重要。即使应用本身支持跨平台,也要尽量确保不同平台之间的体验差距不要太大(例如1Password在Windows和Android平台上饱受吐槽)。

无论使用哪款桌面Web端日历应用,记得开启浏览器的桌面通知,方便自己及时收到提醒。或者安装桌面端的应用程序,也能实现弹出提醒功能,效果如图。

2.使用番茄钟工具来让自己集中精力在工作上,避免被家人打扰和分神。少数派上关于番茄钟的应用推荐已经很多,但我平时直接使用滴答清单内置的番茄钟功能,而且这个番茄钟的计时是跨平台同步进度的。

我平时设置的番茄钟时间不是默认的专注25分钟/休息5分钟的“小番茄”,而是专注57分钟/休息12分钟的“大番茄”,滴答清单中也支持设置。因为25分钟实在太短,我感觉刚进入工作状态没多久,番茄就结束了。

在家不忘运动,没有场地、器械也能做

在家可以跟家人一起做哪些运动?可以参考我的少数派文章《每逢佳节胖三斤?疫区春节室内运动指南》

另外运动的时候,请注意控制发热流汗,及时擦汗,避免着凉感冒,降低自身免疫力。

在家实时沟通,从即时通信、视频会议到邮件

其实即时通信方面,各个企业早已有自己的选择,这里仅列举一下常见的几种类型:

  • 大众全能:QQ / TIM(QQ办公简洁版)。除了能发消息沟通,群聊,还有截图+标注、视频聊天、传文件等功能也都很成熟

  • 企业专用:RTX / 企业微信 / 钉钉。专注在企业市场,内置企业通讯录等方便功能

  • 频道聊天:飞书 / Slack / Microsoft Teams / Bearychat,频道划分和通知管理功能非常强大,适合工作沟通消息多,项目繁杂,人员众多的企业

无论你选择的是哪种工具,切记不要使用微信来办公。60秒的语音,不支持多端同步的聊天记录,还有一大堆饱受诟病的缺点,会带来灾难一样的办公体验。

少数派把Slack用作Power+会员读者群的日常沟通,这里可以参考Hum编写的《Slack 使用入门》

少数派曾经也用Slack来作为工作沟通工具,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门槛较高,所以已经切换成了字节跳动出品的飞书来进行工作沟通,这里可以参考老麦写的《用过多款团队协作工具后,少数派为什么选择飞书》。要注意的是,飞书不仅仅是一个基础沟通工具,而且包含了文档协作、远程会议等多项团队协作常用的功能。

1月28日更新:字节跳动免费开放「飞书」全部协作办公功能,助疫情期间社会组织远程办公。

以上多数工具,都已经自带了多人视频聊天功能,可以方便的唤起多人视频会议,这方面的专业工具我更推荐 Zoom

这款工具的特点是,除了支持多人会议,还能进行屏幕共享,对多人展示幻灯片文档、播放视频,或者是演示实际操作都不在话下。并且由于疫情的影响,Zoom已经在官网宣布,向全中国人民提供不限时长、免费的服务。

工作邮件方面同样每家企业都有自己选择的服务商,但是在客户端的选择方面,建议使用成熟的邮件客户端,例如Outlook、Spark等在邮件领域积累多年,在少数派上口碑不错的应用。

在家协作文档,多人编辑、历史回溯更高效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停留在使用QQ传office文档的时代。

看看你的工作流程是不是这样?

打开笨重的Office,写了《xxx方案.docx》文档,然后用QQ传文件,发给同事。同事通过QQ消息,零碎地给几条修改意见,同时还能聊着春节见闻、晚上吃啥。你在聊天记录里翻找那几条修改意见,然后写了《xxx方案(1).docx》发过去。这样来回几趟,突然领导又说改回上一版,于是你要在好几个长得差不多的“新建文件夹1”“新建文件夹1(1)”“新建文件夹1(2)”文件夹里找到那个《xxx方案最终不改版(3).docx》。

这是我曾经也感受过的噩梦一般的文档协作体验。

我推荐以下几种支持多人编辑、批注,并且可以回溯历史版本的在线文档工具:

  1. 腾讯文档。优势是与QQ、微信的集成度较高,方便设置多种权限与同事协作,你可以直接从联系人中选择与谁协作。

回溯历史版本也不是问题,每次对文档的修改,会自动保存并形成版本记录,点击任意版本就能查看改动部分(高亮显示),然后一键还原到那个版本。

1月27日更新:腾讯文档的前同事发布了针对疫情的会员功能限免通知(来源),重点内容截取如下。

2. 微软Office在线版。优势是对保存为Office文件时,对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兼容性最好(废话!)。在线编辑的所有Office文件,是保存在你的OneDrive网盘里面的,所以同一个文件你也可以选择在本地用Office软件查看、编辑。

3.Google 文档。除了具备跟微软Office一样的成熟度,还具备与多个Google服务API联动的优势。例如在Google电子表格里,直接调用Google翻译API,只需要填写一个函数,就能把一个语料表自动翻译成其他语言。很多你在Steam上玩到的独立游戏,作者只有一个人,却支持36国语言,就是这么来的。直到你打开游戏一看,就会惊呼一声“居然是机翻!”。

演示GIF搬运自@JakeMillerTech的博客

无论你选择上面哪个文档协作工具,它们都支持多人协同编辑、批注,以及历史版本回溯的功能。

在家写代码/做设计/进行其他专业工作

不论你是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肯定有自己的一套称手工具,作为一个码农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我推荐使用一套文件同步工具,专门用于管理工作的输出文件。无论是代码,还是设计源文件,其他素材、CAD文件等,都可以用同一种方式管理起来,方便在同事之间传输,修改,回溯历史版本。

程序员群体普遍使用的Git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Git LFS扩展还可以支持对文件体积较大的二进制文件(例如PSD)进行管理。少数派上有一篇文章《用玩游戏的方式学习 Git》教大家学习Git的使用方式。但是Git由于学习门槛高,并不适合所有专业领域的人短时间上手使用,因此Git并不是我推荐的重点。

我更推荐的方式,是使用网盘来同步工作当中的大量输出文件。现在的网盘都支持在多人、多设备之间,传输、修改文件,以及回溯历史版本。

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一些网盘,不仅仅是容量大,而且都已经支持“按需同步”功能。少数派有一篇文章《节省 Windows 存储空间,随用随取的「按需同步」网盘你有这 5 个选择》对这个功能做过简要的介绍。简单说就是把你网盘里的文件,变成一个快捷方式图标,你还是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它,但是不占用任何本地空间。你只有在用到这个文件时,才会实时下载到硬盘上,然后打开。不用的时候,文件会变回快捷方式图标,释放掉占用的空间。

按需同步是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式功能,确实值得专门写篇文章来说。为什么?

很多专业领域都会输出体积很大的工作文件,设计师一个几百MB的PSD文件,摄影师好多个几十MB的RAW文件,日积月累加上同事们之间同步,工作文件夹里存着好几个TB的文件是很正常的。这就与我只有256GB硬盘空间的 MacBook Pro 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前,我通过把网盘目录设置在2TB的移动硬盘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我的工作文件已经突破2TB,我又不得不通过多个移动硬盘来解决。所以本地空间占用一直是我的痛点需求。

直到多家网盘的按需同步功能上线,并逐步迭代稳定下来,我改成了使用5TB空间的OneDrive网盘,在我的Mac、Windows和移动设备之间同步,并且在电脑上开启按需同步功能,用到哪个文件就实时下载哪个,工作文件实际占用的空间,平时都保持在几GB,硬盘空间大幅度节省了出来。无论是与同事共享文件,还是自己私人使用,都非常方便。

上面那篇介绍“按需同步”的文章有几点没有讲到,我需要做点补充:

  1. 文章中遗漏了Google家的Gsuite云端硬盘,不仅无限空间,而且也有按需同步功能。

  2. 当你在实际使用时,有可能找不到“按需同步”功能在哪里,这是因为这个功能在不同网盘产品里的官方命名不同。例如:

  • OneDrive里叫“文件随选”,英文叫File On Demand

  • Dropbox里叫“智能同步”,英文叫Smart Sync

  • Gsuite里叫做“文件流式传输”,英文叫File Stream

我在2019年初起,就已经使用对比过这几家服务的按需同步功能。体验下来,每家服务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综合多方面的原因考虑(服务成熟度,跨平台的体验,直连上传下载速度,文件同步算法优劣,对Office套件的集成度等),我最推荐使用的是微软家的OneDrive网盘,用来进行工作上的文件同步。其实Dropbox也是这里面的优秀代表,但由于众所周知的门槛,你无法要求所有同事都顺畅使用这个产品。

写在最后

这是我为了应对全国春节疫情所写的第三篇少数派特殊稿件。

效率提升一直是少数派的热门话题,也是我感兴趣的领域,在这方面还有更多的内容可以与大家分享探讨。除了注重提升效率,本文还有个目的就是在疫情蔓延期间,要提醒大家保持自己的健康,抵抗病菌的侵扰。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需要在家办公,欢迎你在评论区与我交流你的疑问、经验或体验感受。

祝你鼠年快乐,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