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良得''天书''你可以学到了什么!

 南山梵境 2020-01-30

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未成。后亡匿下邳(今江苏徐州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天书》,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 一位得以善终的人。


黄石公试张良

        黄石公为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三次进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天书》相赠。

        张良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二十五史》上查找,《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馀。'   留侯跟随高帝入关。他体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五谷,闭门不出有一年多。就是说张良自从刘邦定都长安后,张良便托病足不出户,以辟谷修行了。

        《史记》中清晰得记载了张良辟谷修炼之事,他得道成仙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张良的去向,多传说羽化成仙。说他在当了留侯以后,很快辞官不做,去当道士,练辟谷术。

张良墓的传说

      《史记》记载张良与黄石公别后十三年他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宝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一起安葬了黄石。以后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

传说张良功成身退,为避杀身之祸,跟着赤松子大仙南游天门、青岩等名山大川,不食五谷,专吃百草花果,修炼仙道。

        张良死后,吕后想寻到张良的墓地。谁知诏令一下,天下一夜间就发现好几百座'张良墓',弄得吕后无处下手。武陵郡乔太守向吕后密报,说张良墓葬在青岩山,而且说,张良与他的师傅黄石公并葬在一起,不然为什么拱出了个'黄石寨'?吕后听了,觉得有理,便传下密旨,令乔太守率三百士卒,带上风水先生,扮成游客,进青岩山查访。乔太守一行,从锣鼓塌寻到黄石寨,又从龙凤庵访到水绕四门,果然在相柳岩下,发现了墓地。乔太守拨开树枝,见碑头上分明写着'张良之墓'四个篆字。乔太守大喜,立即下令挖墓。坟挖开了,穴孔里放着一具檫木棺材。打开棺盖,忽地从里面飘出一缕清气,升上天空。棺材里哪有尸骨,只有一套衣冠!


汉高祖皇帝谋士张良

寻觅洞天福地修练仙术,在徐州子房山得一〔云中仙座形〕的贵格地理,遂自建一寿坟予真穴处,并在寿坟堂前修练打坐,果真修成正道。 福荫后世,其第八世孙即张道陵,为道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