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良墓在哪里?河南?山东?江苏?湖南?陕西?湖北?

 殷国辉 2023-04-09 发布于河南

张良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大方地承认三人各有所长,没有这三个人,他很难打下江山。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良最懂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他表示谦让,不敢要齐国的三万户食邑,只要与刘邦初次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食邑一万户就行了,“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心里暗自赞许,是比韩信识趣多了。这样张良就成了留侯。

随着诸位异姓王被一步步剪除,刘邦的皇位坐得越来越稳。张良不参与这种同室操戈的事儿,他很明智地从“帝者师”的位置上渐次退下来,慢慢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帝者宾”。

当然,明眼人还是能看出来他在消极怠工,张良于是又找了护身符:一是素来体弱多病,需要静养,所以闭门不出,不与任何人主动交结,大家也不必上门探视,总之是要让刘邦放心。他“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他本是国破家亡的一介百姓,现在能够位极人臣,已经格外知足。

但刘邦总是多疑的,刺探的事情总是有的。张良于是再退一步,给皇上打报告申请提前病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意思是他想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生。因为他当年得过黄石公的《太公兵法》,本与道家有极深渊源,故决定“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意思是人间的富贵本人已经享尽,再无所求,现在一心只想当神仙了。当然,说到做到,“施行道引之术,不食五谷”,他安心在家里辟谷,有时长达一年之久。

如此示弱,如此与世无争,张良才逃过了刘邦心头的猜忌之刀,三杰当中他是得了善终的。关于他的死,留下了种种传奇的说法。

《资治通鉴》记载,张良是病故的。“前186年(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汉书》基本上沿袭了《史记》,认为张良是正常死亡。有意思的是都加了一个小段子:刘邦崩了之后,吕后大权在握,一方面感念张良曾经出主意保住了她儿子的太子之位,后来成功晋级当了皇帝;另一方面,也觉得张良没必要再装下去了,先帝他都升天了,人生很短,你何必“自苦如此”哟?于是强迫他吃点饭。张良不得已,只好恢复了日常的饮食。六年之后,薨。

按说,张良老病而死,正常殡葬,以他的智慧,墓中也不会有什么勾引盗墓贼的陪葬品,安心埋在一个地方就是了,但是后世对于张良仍然有各种奇思妙想。目前所知,仅他的辟谷修道的地方就有20多处,他的祠庙有一百来座,更诡异的是,他的墓竟然也有十几处之多!

究其原因,有一种荒诞的说法是吕后曾下旨追杀他,于是国内一夜生出三千个张良墓。对此,您呵呵一下就是。

张良像

第一处在河南白云山。位于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陇海铁路的旁边,山下有黄风洞,据传是张良隐居修仙的地方。考究一下,河南兰考是张良托病隐居的东昏县所在,死后葬在这儿也算顺理成章。《兰考县志》载:“张良曾辟谷于此(白云山),死后葬于此”。后世的戏曲小说又大加渲染,还说刘邦曾经追张良到了白云山,他竟然幻化而去。传说归传说,张良墓确实存在。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

第二处在江苏徐州的沛县。据唐初魏王李泰编撰的《括地志》记载:“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当初张良要求封地在留,他死后葬于留城附近,也算合情合理。这一说法以唐代文献为依据,且与史实较接近,有一定说服力。

有学者考证这一说法跟山东微山县微山岛的张良墓应该合而为一,因为张良所封的留地就在此一带。这座墓下方上圆,红黄黏土加鹅卵石块筑成,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题“汉留侯张良墓”。

第三处在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据当地史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青岩山景色秀美,张良追随师父在这里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处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的张师山,听这山的名字也得有点关系,张良的老师黄石公隐居的山名为张师山。这里的说法是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来到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并在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风景宜人的黄袍山安顿下来,修建了“良山道观”,还创办了“伐桂书院”。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圯桥和石墓。北宋黄庭坚曾于此赋诗一首:

“牧童骑牛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第五处在山东济南。在历城区仲宫镇东沟村旁有一座铜壁山,山中有子房洞,传张良曾在此修炼。而在子房洞一山之隔的柳埠镇石匣村,有石砌方形古墓三座,传说分别为“黄石公墓”、“张良墓”和“尹宗墓”。史载当年张良拜黄石公为师后,曾有个约定:“后十三年见我于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谷城山位于平阴东阿镇,石匣村距谷城山不足百里。

个人感觉这不太靠谱。《汉书》记载:张良“后十三岁从高帝过济北,果得谷城山下黄石,取而宝祀之。及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祀黄石。”意思是张良曾经到过谷城山,也见到了师父化成的黄石,于是就带回去供奉,张良死后,与黄石葬于一处,并没有说葬于谷城山一带。

第六处在陕西咸阳东北三十六里。此说源于唐代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而北宋宋敏求撰写的《长安志》也说张良墓在(咸阳)县东北三十六里,陪葬于此,其墓距离刘邦的长陵仅有五里。但可疑之处是,汉初的功臣将相都没有陪葬帝陵的记载。

第七处在陕西西安的龙首原。据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记载,张良刻苦修炼之后,“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得道之后,他“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这个传说妙在赤眉起义军还把它印证了,他们为了筹集军饷,挖开了张良的墓,但是墓里只有一方黄石枕,“不见其尸形衣冠”,另外的收获是:《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龙首原在汉长安城未央宫的东面大约十几里的地方,是现在西安城的市中心。从这个记载看,张良还真就羽化成仙了。一个不靠谱的记载倒寄托了后人最美好的遐想。

陈平应该是最了解张良的一个,说他:“辟谷仙游,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勋之首冠也。”

个人认为,张良封于留县,则葬于彼,张良懂规矩,长安是非之地,何苦要葬到那里去给后人找麻烦?

参考书籍:《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