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4*5原理」搭建印象笔记,实现知识复利

 树悲风 2020-01-30
大象按:本篇文章来自《印象笔记打造写作系统》第9期学员@鲍现东 分享,他搭建起了一套写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正如他所说,没有捷径可言,一点一滴积累,有序沉淀,积累足够多了,才能享受人生的复利。相信对大家使用印象笔记和写作训练都有启发 。

作者:@鲍现东
前言

印象笔记对我来说是个并不陌生的工具,但是之前使用起来比较困难,标签式搜索很难适应。所以选择了别人家,就这样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刚开始用的时候感觉很好,50GB的内存似乎一切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去,塞得满满当当。有一段时间看着那么多的学习资料和心得,整个人都很充实。

后来越发觉得不对劲。

我学了那么多,累积了那么多的笔记,怎么觉得个人成长还是很慢呢。两年也没有产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才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调用

因为它的文件存放方式是文件夹,如果你要系统的规划你的知识,就必须要建立更多的文件夹。

我是做电商运营的,核心的职责就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提高转化。但是一层一层的文件夹会让你丧失打开的兴趣,这样笔记就无法得到调用,那你也就无法打造自己的人生复利系统。这是笔记最大的弊端。于是我放弃了,寻求转变。


首选肯定还是印象笔记,那么问题就来了:

  • 如果换电子笔记,新的体系要怎么建立?
  • 换了之后,之前所有的笔记只能手动迁移过来,这样真的值得吗?

现在想想很庆幸换了印象笔记。虽然这条路比较难走,但是难走的路一定不拥挤。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遇到了欢喜写作训练营,他帮助了我快速掌握了印象笔记的使用方法,以及启蒙了我的人生复利系统。


他说的是写作系统,但是几轮系列课下来我发现不仅仅是如此,接下来说学习的情况。

知识创造流程

美国著名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总结出来的一套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全面、最系统、最广泛使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这是一套好方法,更适合事务性工作比较多的人,我个人不需要那么精细化。  后来根据@欢喜老师 课程中提到的 4X5 原理,又把笔记本精简了一下,目前使用的是:
   
  
这个系统看起来清爽了一些,也符合人体记忆的4*5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代表着收集箱,所有收集的资料都放在这里。

1-是创作,就是把收集箱的信息放到这里这里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卡片和文章两种展现形式。处理完毕后打好标签就可以放入零碎归档。

2-项目,就是阶段性要完成的工作。都放在这里面进行创作,创作完之后,放入系统归档。等待这个项目都完成后,打上标签。就可以放入零碎归档,开展下一期的项目。

整体来说,笔记本承接的更多的是信息流的一种任务,知识的调取和使用则依赖于标签。
 
ps.因为欢喜老师精简的太好,所以我没有更好的想法,关于私人Google搭建就到这里,接下来说第二个,也是印象笔记的核心。


标签

标签存在的目的在于调用,这是搭建人生复利系统关键的一步。之所以放弃了其他家笔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那么有效调用标签的方法是什么呢?答案:有效分类。分类应该遵循MECE 原则

原则一:相互独立不重复
原则二:完全穷尽不遗漏

'不重复'意味着问题的细分是在同一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迭的;'不遗漏'则意味着全面、周密

下面是我的标签体系。



主标签分成了三大块,学习、生活和工作。

这也是大多数人经常用的一级标签组合。基本上涵盖了日常的各种内容。

学习类(写作系统)

主要是借用了欢喜老师的标签体系,因为我本身使用的最初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写作,但是又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于是借鉴前人的想法是最好的。要提醒的是,里面关于过渡,排比之类的标签最好能百度一下他们的用法,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分类。

生活类:

我这边主要的拓展是清单这块,因为win没有清单的功能,所以我把每个月的健身、学习和财务计划放在这里,每个月定期复盘和调整。

工作类:

拓展主要在于运营,之前的传统运营可能只需要分析数据和做好活动就行了,但是现在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电商的运营也要具备做内容的能力。

标签分类要想做到完全穷尽不遗漏一般有两种办法:

1-5W1H法则:
- What - 我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Why - 我为什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 When - 这个问题何时发生?我需要在什么时间内解决?
- Where - 这个问题可以从哪里入手?什么场景下使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
- Who - 我可以求助谁?这个问题对谁影响最大?
- How - 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吗?如何解决最高效?

2-向专业的人请教:
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主题并不是十分了解,学习可能也无从下手。这时候有机会向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去请教,去根据他们的建议拆解标签往往是高效的办法。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保留欢喜写作标签的原因,前面已经有人结果,我们拿来用就可以。创新的基础是模仿,我们后续熟练了有想法了可以再进行迭代优化。

见感思行

如果说笔记本和标签是神经和骨架的话,见感思行知识卡片就是肌肉和热血了。他们在一起结合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使用见感思行知识卡片最终的目的为了通过学习,提升思考的能力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最终是为了创新。

接下来是欢喜老师给见感思行的定义,以及我的知识卡片。

  • 见(如实描述看见的)  
  • 感(结合自身案例解释看到的) 
  • 思(思考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 行(如何行动,指挥现实生活)


提升思考的能力在于学习,连接,和梳理相关的知识

学习:

 “见”就是把你学到的知识或者观点如实记录下来,如果你要提升自己思考的能力,就需要背景知识,没有背景知识,问题可能都看不懂。
连接;
     
“感”和“思”都是对知识的一种连接,“感”是初步连接,是把学到的知识结合相关案例或者是之前学到的知识解释出来,这样形成了初步的连接。一般检阅学习的深度就是看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能够用很简单的语言或者案例表示出来让对方明白。

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方面是能够加深自己的理解,第二个方面人生的本质在于交换,你愿意分享知识,对方也一定有东西回馈给你。

“思”是一种更深度的连接,理解一个新事物的过程,并不是凭空冒出来一个概念的,而是找到已有的相关概念,并把它们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新概念。如果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这样进行连接。思考质量就会明显提升,“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现实意义。

梳理:  
对知识进行拆解分类总结。就是欢喜老师说的打标签,进行规定,完成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梳理。

完成了这些,你就具备了创新的条件了,创新就是连接所学到的知识,然后对这些知识排列组合解决问题。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

写在最后

欢喜老师的课程中还有对于搜索、标题以及相关和公众号排版一些提升效率的方法和工具,写的相当细致完善,这里就不在赘述了,这门写作课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打造私人Google,标签和知识卡片。

非常感谢欢喜老师的分享,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很傻,但他还是不厌其烦的回答了

课程目的是为了写作系统搭建,可是28天学完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写作系统,也是人生系统搭建。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利用印象笔记提升我们的人生效率。

电影《飞驰人生》有一个场景学员问教练赛车场上有没有一招必胜的绝技。教练回答说:
凭什么有这种绝技,就只能你会别人不会,比别人多条腿,多张嘴?竞技体育,成绩是练出来,冠军是撞出来的。

写作,学习都是一样,没有捷径可言。

只有累积了足够的东西才能享受人生的复利。欢喜写作训练营课程核心是复利,复利的必要条件在于累积。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厚积方能薄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