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雪枫将军

 梦想童年594 2020-01-30

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彭德怀称赞将军“为革命奋斗,替人民服务,英勇牺牲,无愧共产党员伟大称号”;中共中央华中局高度评价将军“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对中国无产阶级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限忠诚的布尔什维克”。

将军大智大勇,不怕牺牲。彭雪枫自幼跟随刚强善良的祖父,苦心练武,骑马耍枪,养成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参加革命后,经过战争的考验,战火的锤炼,使他一跃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中以英勇善战著称的青年将领之一。

1930年5月,彭雪枫受中央军委派遣去红五军工作。调到中国工农红军工作后,在战斗中,他总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作为指挥员,他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他所指挥的部队,不但出色地完成历次作战任务,而且屡建奇功。1930年7月下旬,在会攻长沙的战斗中,彭雪枫指挥的一纵队,是何长工为军长的红八军前卫,首登长沙城。8月5日,在帝国主义军舰和敌人的合击下,我军被迫撤离。当我主力撤出长沙后,发现军团政治部一部分同志还被围在城里,彭雪枫立即率部反冲锋,在敌人猛烈炮火下,又突然进入市区,把这部分同志救了出来,安全转移到湘东。

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彭雪枫大智大勇,冲锋陷阵。1932年1月,红三军团攻打赣州,久攻未克,陷于被动,第二师的两个团和直属队,反被随后赶到的敌人紧紧包围。在此危急时刻,担任二师政委的彭雪枫,不顾个人安危,离开师部只身突入敌人包围圈,找到了被围的五团,机智、沉着地指挥他们冲出重围。五团脱险之后,他再次冲入敌人的重围之中,找到六团,并指挥他们脱离了险境。接着,他继续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寻找被敌人冲散的二师直属部队。彭雪枫此举为保存二师的骨干力量,立下了重要战功。1932年底,在江西抚州八角亭战斗中,彭雪枫身先士卒,率一个通讯排,以反冲锋打垮了敌人的猛攻,挽回了全战场的危局。将军在此次战役中光荣负伤。彭雪枫在战场上曾3次负伤,但就在伤痛中,他也不顾自身的安全,继续率领着队伍同敌人作战。

在红军长征途中,彭雪枫率部屡为先锋,指挥若定,战功卓著。长征路上,他调任红五师师长,部队缩编,红五师改为红十三团,他任团长。遵义会议以后,将军率领的红十三团,随军团由遵义北进,一渡赤水,进入四川南部。随后,在毛泽东制定的二渡赤水、强攻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战略行动中,彭雪枫指挥的红十三团,是逢山开路、遇水造桥的先锋团之一。红十三团接受抢夺娄山关的任务后,将军率领部队拂晓出发,冒西风,踏寒霜,急行军30里赶到娄山关下。此时,担任防守娄山关、遵义一线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的一个团,已经提前占据了娄山关。彭雪枫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后,即下达攻击的命令。红军战士攀悬崖,登峭壁,勇猛地向敌人阵地扑去。在彭雪枫的亲自带领下,经过连续冲锋,娄山关上的'敌人好象竹杆之下的鸭子,呼哈呼哈地滚下去了。'娄山关遂被红十三团占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这首脍炙人口的《忆秦娥·娄山关》词,就是对彭雪枫指挥的这次抢关战斗的真实写照。红军在抢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后向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军中,红十三团仍然担负着艰巨的前锋任务。

在抗日救国的前线上,将军身先士卒,又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1938年,他带领300人的队伍,挺进豫东,把华中敌人的后方变成前线,扩大了抗日的武装,建立了民主的政权。他率领新四军第四师指战员,以洪泽湖为依托,在淮北大地上进行大小数百次战斗,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1942年冬,粉碎日寇33天的大扫荡。1943年春,在山子头自卫战中,击毙国民党反共顽固分子王光夏,活捉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获得了反顽斗争的胜利。将军真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矢志不渝。

彭雪枫大智大勇,还表现在指挥打仗,总爱'靠前指挥'。他经常把自己的指挥位置摆在前沿,甚至亲自侦察进攻道路,直接掌握敌情变化,以便正确指挥部队行动。1941年10月24日,他在给夫人林颖的信中,倾吐了他亲临前线侦察、指挥陈道口战役的深切感受:'在指挥阵地上看着战士们那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雄姿,使我深为感动。为了执行命令而毫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