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kenu 2020-01-31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

世人皆知齐白石画虾是一绝,殊不知齐白石笔下的他作亦是天趣横生。

01. 《人骂我,我也骂人》 | 北京画院所藏

作品赏析:齐白石绘一老者冷眼侧目,唯以右手伸出,两指直点所骂之人,此幅颇具有幽默色彩的作品体现出老头无所畏惧的直率性格。放现在,妥妥一枚表情包。

故事背景:由于家乡的兵匪之乱,年逾半百的齐白石三上北京。在经过陈师曾的劝告之后历经十年变法,终于创立了“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画风。此后陈师曾又将其作品带到日本展览,无意之间卖出善价,其声名大震,开始在北京画坛崭露头角。但因其木匠出身,他的画曾被人讥讽为“匠画”,遭到一些京派画家的冷眼与攻舆。

于是齐白石便画了一幅《人骂我我也骂人》的画,以表达胸中愤懑。这种睚眦必报斤斤计较的情绪在如今看来竟然多了几分可爱,毕竟人生在世几多不如意,可谁又能像齐白石那样坦然的说出心里话呢?他不高深,但他也不简单,他就在画中透着一股子不完美的人性,让我们每个不完美的人都在他的画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小心眼,看到自己的不敢表现出来的那点睚眦必报。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齐白石《人骂我,我也骂人》 北京画院藏

02. 《砖纹若鸟稿》 | 北京画院所藏

作品赏析:此画素材取自“南城法源寺“庙舍的地砖,齐老见这开裂的地砖,裂纹如若一只鸟儿,于是便蹲下观察许久。用草稿画纸勾绘出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鸟,在小鸟的身体里面写了六个字“真有天然之趣”。虽为草稿,但在齐老去世前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他一直保留着。

故事背景:

1919年,因时事不稳,又迫于生存,同时齐白石也期望能够到北京安定卖画。故而时年55岁的齐白石背起行囊,离开了妻儿和年迈的的父母,第三次北上。

刚到北京,齐白石暂住在南城法源寺的庙舍中。此时外头五四运动闹得沸沸扬扬,齐白石的画法也陷入了挣扎——他发现,越是要沿袭古代文人画,越发现自己无路可走。

一日,发现南城法源寺的庙舍地上这若鸟的砖纹,并认真勾下留稿。之所以能够让齐白石注意到,答案便在他写在鸟儿翅膀上的“真有天然之趣”。

可以说这只小小的鸟稿会保存近四十年之久,原因在于他发现了以“鸟稿”为格调的创作素材。这小鸟也许就是齐老认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能够感动自己的东西,大约也是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他开始了“衰年变法”。

从此,他开始寻找“真有天然之趣”的东西。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03. 《春柳奔马》 | 1380万元成交

作品赏析:此画中的马,采用的是放飞自我的绘画方式,注重对于马生活意趣的描绘,这种绘画方式与徐悲鸿大相径庭。图中的马,前蹄有力的伸向前方,粗壮的后蹄则高高跃起,好似刚刚用力的向后蹬去。画面上方垂下的柳条,看似只是为了丰富构图的无心之笔,实则正为白石老人构图的巧妙与高明之处。寥寥数笔,使得画面的远近层次瞬间拉开,好似日行千里的奔跑镜头中稍纵即逝的一瞬,可谓神来之笔。

故事背景:

此画上款“秀芳弟清属,丙戌夏八十六岁齐璜白石”中的“秀芳弟”,指的是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

马占山,字秀芳,九一八事变期间任黑龙江省黑河警备司令、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长官、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主席。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马始终与征战相关,是骁勇和胜利的象征。这副画齐老创作于1946年,马在齐白石的题材中很罕见,稀有的事物才弥足珍贵,这幅马也是如此,还有就是齐老赠予抗日名将马占山的“奔马”有着双重美好的含义。

①“马”是胜利和骁勇的象征,送给抗日名将,自然实至名归。

②“秀芳”本姓“马”,马马相依,寓意着画中这匹勇猛善战的“千里马”即为马占山本人,取其一语双关之意。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04. 《牧猪图》&《猪》| 被拍卖

作品赏析:

《牧猪图》中两只猪双目对视间,表情欢快,像是对这片的草丛的味道满意万分。最特别的是两只猪尾巴的翘起表现甚是可爱。画中齐老题“寄萍老人白石曾牧之于星塘屋后”,说的是齐白石老先生曾经在星塘屋后饲养过猪。

《猪》中的猪耳朵大大的,看起来可爱又能吃,没有任何的担忧有烦恼。齐白石是深入根植于农民大众中间的画家,他的笔触也是鲜活的、真实的,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功,与齐白石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

故事背景:

齐老前半生所生活的湘潭县乡村,都是有喂猪的习俗。在他的故乡仍然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有猪舍,齐老所画的猪正是基于生活观察所得,所以齐老的猪带着一种兴致和随性的表达,显得幽默意味,朴质无华而接地气,也可以算是另外一种“高大上”又“接地气”的体现了。

齐白石能成为世界级的画坛巨匠,与他身上带着的乡间泥土气息不无关系,这种曾被人认为是土和俗的东西,正是齐白石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这种来自底层民间的质朴,贯穿了齐白石的一生,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有着很接地气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引起普通大众的共鸣和记忆。所以齐白石的作品题材并不拘泥于古人所讲究的“雅”,无论是老鼠蟑螂还是蚯蚓,都可以成为他画中的主角。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牧猪图》,以122万元的价格成交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猪》,以34万元的价格成交

PS:白石老人与悲鸿先生画的猪风格对比: 齐白石所画的猪往往都是尾巴翘起来,自带逗趣儿的效果,让本来没有表情的猪画成了笑眯眯的模样;而悲鸿所画的猪基本都是卷尾巴,还原了猪本来的面貌——带点呆萌的蠢样儿。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1998年,徐悲鸿的《双猪图》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成交价近37万元

05. 《云龙图》| 1100万港元成交价

作品赏析:此幅画作中,神龙矫捷腾空,于云雾中若隐若现。双目炯然,口中云水喷泻,如湍流倾涌,有行云布雨有泽被苍生之意。其墨色的讲究非常,如龙用焦墨、牛用淡墨等,造型生动又求其笔墨与个性表现。

故事背景:

1921年,齐白石由其同乡夏午诒而认识曹锟。

曹锟,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驻军保定,被称为“保定王”。

曹锟因身份与爱好原因,常与书画名家相往来,齐白石便是其中一位。自与曹锟相识三年间,齐白石屡赴保定,不但为曹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绘画作品,还为曹锟刻过“直鲁豫巡阅使”、“乐寿老人”、“曹锟”等章,常见于曹锟的书画中,可见曹锟对于齐白石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同。

这幅作品是齐白石于1922年为曹锟所作,齐白石送给曹锟《云龙图》,恐怕有神龙矫捷腾空,行云布雨,泽被苍生之意,其寓意深刻。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06. 《耄耋图》

作品赏析:猫和蝴蝶历来入画,谐音“耄耋”,寓意长寿。画中猫毛蓬松,憨态可掬,笔意松快而墨色浑厚润泽。猫儿为飞舞的墨蝴蝶所吸引,蝴蝶又为飘落地上的花瓣所吸引,仿佛随时能够耸身一扑,夺框而出。而画纯用水墨写成,画面黑白色块集中,对比强烈,细部勾勒笔笔不苟,颇为耐心。

故事背景:

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耄耋图》为齐白石1941年作品,晚年齐白石日趋简化的画风,进一步强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

齐白石笔下的动物种类很多,但细数起来,会发现一个特点,即多数都比较小,常见的如松鼠、老鼠、雏鸡等。鸟类中鹰是比较大的,画得也比较多,鸡、八哥很常见,其他的也有几种,总体来看,他笔下鸟的种类要明显少于昆虫。偶尔也画鸭子、猪等家禽家畜,但从数量上看也远不及昆虫。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07. 《发财图》 | 北京画院所藏

作品赏析:此图名曰“发财图”,但却不是赵公元帅,官袍,乌沙,印玺等意象作画,而是选用算盘。试看天下多少高官诸公,处心积虑,积财无数,到头来,人财两空。故而选用算盘发财,靠得是心智,靠的是眼光,靠的是身手。实在不行,还有苏东坡的告诫“省费以养财”,节俭可成万户翁。

故事背景:

1927年,齐白石家中出现一位求画的客人,提出的要求有些奇怪,他不求齐白石画花鸟鱼虫,也不求画葡萄紫藤,只想要一幅《发财图》。且用“算盘”作图,齐白石觉得非常这个比喻很有意思,立即拿起笔。画完后便按照原样又画了一幅《发财图》,并在空白的地方,记录了他与客人的对话,记录内容如下:

丁卯五月之初,有客至,自言求余画发财图。余曰,发财门路太多,如何是好?曰,烦君姑妄言著。余曰,欲画赵公元帅否?曰,非也。余又曰,欲画印玺衣冠之类耶?曰,非也。余又曰,刀枪、绳索之类耶?曰,非也。算盘何如?余曰,善哉!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耳。余即一挥而就,并记之。时客去后,余再画此幅,藏之箧底。三百石印富翁又题 原记”。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08. 《不倒翁》

作品赏析:齐老画头戴乌纱的“不倒翁”,其人物画的特点,往往以旧人物的面目出现,以古喻今,其既雅拙,又不失文雅。除具有以上特点外,其还含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这也符合他本人的性格,齐老极度厌恶官场,曾有几次触手可得的职位,均被他拒绝。画作上款“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从这首诗中便可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

故事背景:

齐百石先生不止一副《不倒翁》,其中这副《不倒翁》作于1925年农历9月19日,其诗其画相配,在此达到了传统诗画艺术的一种高度统一。在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平民出身的大画家齐白石用其手中的笔和墨,对贪官污吏之徒给予了极强的抨击与讽刺。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09. 《李铁拐》| 北京画院藏

作品赏析:画中边幅不羁的李铁拐,拿着一粒红圆的丹砂,凑在眼前盯着。画上题诗中有两句:“尽了力子烧炼,方得一粒丹砂”。那一粒丹砂,是世人旁人之最终所见,但对于齐白石这样一个艺术创作者,那个“尽了力子”的过程,已然红圆了。

故事背景:

李铁拐是齐白石最爱画的题材,到了晚年依旧爱画,北京画院所藏《李铁拐》图稿及作品就有八幅之多。在其中一幅《李铁拐》中,就题着“葫芦抛却,谁识神仙”,而另一幅《乞丐图》画一乞丐席地而坐、蓬头垢面、执箸欲食,貌似李铁拐,题为“卧不席地,食不炊烟,添个葫芦便是神仙”。

齐白石在传说的八仙中独选这位垢面蓬头的人物,是深有寓意的。在先生眼中,神仙与乞丐不过差一个葫芦罢了。他描画的着力点在李铁拐仙质与乞丐的统一,题句则是对不识真仙的世人的遗憾,表达了一个艺术工作者内心的孤独与高傲。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10. 《蛙声十里出山泉》

作品赏析:

对于这副作品,有两种主流的说法:

①齐白石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交配季节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②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它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

故事背景:

1951年夏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老舍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作画,但画中需无蛙,但却显有蛙声!

齐老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于是诞生了这副“无蛙似有声”的著名画作。据说当时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作,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彩蛋:《蛙声十里出山泉》小解析

①以形写神:此画不仅将外形惟妙惟肖的再现,更充分地掌握其本质和特征,作画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事物中,迁想妙得,把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②讲究意境: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老驾驭得游刃有余。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③空间灵活: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

有哪些外行觉得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总结: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