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写格律诗的几点感悟

 杏坛归客 2020-01-31
李秀兰老师


     我对格律诗情有独钟。从最初的不懂平仄,用韵等,到现在已能按照格律诗的创作要求完成一些诗词写作。包头有很多初学写作格律诗的同好,看过他们的作品,结合自己的学诗之路,颇有感触。因此针对初学阶段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说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夯实基础,好建崇楼。

格律诗就要要讲究平仄、用韵、对仗,这是中唐以来千百年未变的规则。我们既然是格律诗爱好者,就要接受她的严苛规范。

我认为,初学者有三种态度不可取:其一,明明出律了,又选不准替代之字,便以不能“以词害意”作说辞为自己辩解,这是遇难而退。其二,立意有,但不讲对仗,用韵和平仄也有出入,怎么办?算古体诗。这种省力的办法是对初学者的一种误导。殊不知古体诗写好更不易。一是上古韵今已失传,二是古体诗的体例有别、语言特点鲜明,作者可拿自己的作品与古体诗相比较,反复读读就知道了。其三,七律对仗是必须的,又是初学者难过的一关。有的诗友就搬出古人不对仗的例子,如崔颢的《黄鹤楼》。且不说这首诗在唐初格律诗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写就,即使此后有几首唐诗,也是意境取胜,我们应学习人家的手法和意境,而非不对仗。

因此,夯实基础很重要。这是一个硬性任务,对仗不过关,继后的写作就过不了关;掌握了对仗的要领和方法,才有格律诗写作的长足进步和质量的飞跃。

二、体验生活,准确立意。

没有生活就没有诗词的创作基础。立意深浅、正确与否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初学者尤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素材、准确立意。然后围绕立意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有感而发。不能凭空杜撰、闭门造车。如:

《南乡子·早秋夜雨》

细雨顾轩窗,庭叶潇潇暗送凉。暑气浅时枝尚好,何伤?已听秋声淡绿妆。    莫把早秋量,量得霜颜几夕阳。怕叫蹉跎寒瘦笔,忧藏,还写黄花对夜长。

如果忧愁是时光匆匆、岁月蹉跎,整体表现鲜明,可以理解;如果忧愁是因为秋来了,岁月更替。本是自然法则,为何忧伤痛苦?所以这首立意比较牵强。又如:

《捣练子·干冬》

梅屹立,雪无踪。早遇冰霜晚会风。诗尽浪言寒绝意,哪知春到信虚空。

题为干冬,意指无雪,确指作者生活的包头和周边地区。现实是包头的野外是没有梅花的,脱离生活而杜撰,影响了立意的客观性。

三、语义庞杂,立意不明。

诗词重要的是立意,立意确立好了,就要在脉络清晰、逻辑合理、语句流畅上下功夫。初学者先不要急着写得如何艺术化,不要追求字句的华美,不要怕意浅直白,而要注重表达好本意。常见的有:

1、立意不明,如:

《七绝·诗情墨韵》

红袖轻舒万朵云,铺萱执笔吐芳芬。诗情荡漾游辞海,浓墨倾池赋翠芸。

这首只是华丽词藻的堆砌,看不出立意所在。

2、立意不一。如:

《昨日访友遇雨》

访友途逢暴雨临,雷鸣电闪激诗吟。阴晴本属阿香事,坐看风云自在心。

既是访友遇雨,就应写因雨访友不顺,延误了见面等内容,而不可言它。如果说前两句尚可解释的话,结句却不访自坐,又一层意思,短短四句,至少两层意思,是要告诉读者什么呢?。

3、立意不实。如:

《浣溪沙·雨夜抒怀》

电闪雷鸣闹夜空,潇潇细雨伴微风,忽闻阵阵雁哀鸣。

遥想江南遭水涝,心牵万里梦魂萦,同舟共济手足情。

由北方夜雨而联想到江南水涝,由此引发同舟共济的手足情感,很好。但情境描写是电闪雷鸣,却又细雨微风,自相矛盾。雁哀鸣似以意象引出下阕,可此地此时无雁,凭空想象罗列,立意混乱不实。

四、口语入诗,不可强持。

初学者很容易写得直白,即口语入诗,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不是语言平淡(口语化)才能使大多数人读懂,才能有广阔的市场。格律诗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声律协美、朗朗上口等,这些是靠口语不太好做到的。一首好诗词,一定是意象清晰、语言明快,让大多数读者一看就能明了。读者看不明白的诗词,一是作者未写明白;二是作者写明白了,有些读者看不明白,这就可能是读者自己的问题了。

口语入诗适用于诗词语言还不会提炼之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基础进一步巩固,语言上要向着艺术化转变,这才是诗词的正道。如果一味停留在口语入诗上,很易流俗,形成顺口溜、打油诗。“诗庄、词媚、曲俗(俚)”指的就是诗词的语言特色。口语用多了,是达不到诗庄、词媚的。同时,还有个误区,即“直白与白描”。直白不等于白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直白易流俗,白描是艺术技法。如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毫无雕饰,但有着深刻的内涵,从而成了千古名句。白描无痕,这是有些诗人终其一生的努力都很难达到的。我们要学习的是这种语言艺术,而非一首诗明白如话,却空洞无物且流俗。下边这首适用于初学者借鉴。

牵挂

夏初炎热燥难当,老父床前尽孝忙。又念家中娇俏女,心牵两地苦哀肠。

这首诗语言朴素直白,多处口语,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于真实地反映了生活,表达的是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真情使然。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定要在炼字上下功夫,此诗有的词还有进一步替换的必要。

五、选词练句,不厌修改。

并非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就一定是好诗词,这只是写出好诗词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诗词创作的多种技法做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词语组合顺畅、合乎逻辑事理,经得起推敲、品味,才算好诗词。《春江花月夜》所以“孤篇压全唐”,是用语精、音韵美、构思巧、画面秀、哲思深的综合体现,其练字炼句功夫远超“寒郊瘦岛”,如果再品味张若虚的《代答闺梦还》,便会有切实的感悟。诗词的质量,重在选词练句,有时一个字、一句话用得好,就能成全一首诗。反之则必然减色。如:

鹧鸪天·夏日小院

小院为田满目新,勤浇活水不容尘。豆花含露结双对,萝叶携香过四邻。

锄晚照,绾明晨,青葱未负倍还人。南山也向词成阙,一份清心最是真。

这阙词整体表达不错,流畅清新,但在用字上还有待锤炼,“田”字用得有点大;“不容尘”怎做到?花朽时才可见蒂下果实;“双对”与“四邻”不工对;“未负”意稍虚。我试改一下,大家可对照评价:

小院平畦满目新,喷浇活水不容尘。敛花含露结双豆,萝叶携香过四邻。

锄晚照,绾明晨,青葱称意倍还人。南山也向词成阙,一份清心最是真。

“新诗写罢复长吟”,一首诗写成后应反复吟哦修改,渐渐成作品。又如:

《半山听雨》

半山听雨傍溪流,雾色空濛古韵幽。飘逸柔丝随性落,凡尘涤尽了无愁。

后来作者将结句改为“心尘涤尽了无愁”,改得好,原结句失真。半山听雨是一个局部地区的雨,岂能涤尽凡尘?改为心尘则符合逻辑,并加深了立意,提升了意境。

六、题文相扣,概念相谐。

每进群欣赏诗友们的诗作,见在拟题上存在一些问题,斗胆提出个见:

1、文不对题。如:

买菜随想

曾疑僧士藏玄念,实有良行转馈酬。欲问老夫何自乐,城南市北自拎兜。

首联与买菜有何关联,只有尾联扣题。

2、不知所云。

题目的字数不是越少越好,这是拟题的误区。言简意赅的前提是让读者读懂,不知所云的题目不但不利于理解题意,还人为的设置了障碍。如:

七律·墨攻

望子登科祈盼中,家家心愿总想同。平常细节争高下,每遇排名看苦功。

一种愚亲难定位,满怀梦想易成空。书山险峻勤为径,漫道雄关见彩虹。

内容是学生努力学习,家长望子成龙,题目“墨攻”则哲理深奥,晦涩不明。

3、概念失谐。如:

休闲游

大漠直飞到海南,金沙细腻亚龙湾。弦歌劲舞椰廊远,笑踩潮泥捉蟹蚶。

题目与内容的概念范围大小不相协调,题大文小。休闲游涵盖范围可以是天南海北、国内国外。而内容却只局限在海南岛,还不如将题目改为“海南游”。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很难将以上所言上升到理论高度阐述,只是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而已,愿与初学的诗友共勉。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和诗友们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