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室东迁

 zqbxi 2020-01-31
公元前771年的周室东迁,是一个大事件。它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丧失与春秋时代的来临。
  在这次大事件之中,周王室是最大的失败者,不过也不值得同情。在戎狄的武力威胁下,自己放弃了关中这一王霸之资,将祖宗的产业丢弃,难道局势真到了无法挽回的局面?后来继承这片领土的秦,在筚路蓝缕的条件下,奋起抗争,虽说付出了几代秦王战死疆场的牺牲,可是最终却将戎狄赶到了陇右。由此可见,周之东迁,非迫于戎狄,实源于自身的堕落。周之失落,可知矣!
  然而,在这场大事件中,却有那些审时度势的诸侯国,借着周室衰败的东风,唱起了自身强盛的大戏。这几家诸侯分别是:秦、晋、郑。下面一一加以论述。
  秦(秦襄公)
  作为商王朝的忠实附庸,在周建立初期,受到了清算,被剥夺了诸侯的权利,降为附庸都不如的一般势力,只能依靠血缘与技能来苦苦挣扎长此以往,必将湮灭于平民之中。好在在其第五代(蜚廉)出了一位驾车技术高潮的造父,获得了周天子的封赏赐姓的功勋。秦族紧紧的依靠在赵城,保留了一丝元气;更在周孝王时期为周王室养马立下殊勋,成为周的附庸(诸侯之下一级),被封于天水一地。
  到周王室东迁的时候,靠近周王室的附庸秦审时度势,为周王室东迁保驾护航。在这场政治投机中,秦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周王正式册封秦为诸侯国,并将周室兴起的岐山以西之地赐予秦,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周王室开了个空头支票,将已被戎狄侵占的岐丰之地赐予秦,虽说实不至,可是却给了秦人占有岐丰之地大义上的支持。
  从此,秦人前仆后继,付出秦襄公一代名君战死的重大牺牲,数代人艰辛创业,到秦武公(前697~678年)时代,经过八十年的时间,秦国发展成为西至甘肃天水,东达陕西华县的强大诸侯国。
  一场拥戴周室东迁的政治投机,秦襄公成为秦国发展壮大的一位关键人物,在位时日虽不算很长,但他开创的基业及其雄才大略,为秦国社会发展和强盛奠定了基础。因此,司马迁评说:“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
  晋、郑
  晋、郑两国,是周王室的兄弟之邦。晋国的开创者,是周成王的弟弟姬叔虞;郑国的开创者,则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两个国家,在周王室的东迁与东迁后的初期,扶持呵护着周王室,因此,有“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的表述。其实,那里是晋郑焉依,是周依晋郑。不过给自己找块遮羞布而已。
  虽说是兄弟之邦,可是都是出了多少伏的兄弟了。况且国家与国家之间哪有道义可言。晋、郑支持周王室东迁,不过是为了从其中攫取利益罢了。下面一一对之进行描述。
  晋(晋文侯)
  晋国,在周成王时期获得封国,最初不过是“河汾之间,方百里”的小侯国。文侯时期,晋文侯审时度势,拥护周王室东迁,率晋军入陕,与郑武公、秦襄公联合勤王,护卫平王东迁,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执杀了非正统的携王,结束了周王室长达10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面对这样的殊勋,周平王赐予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是领土扩张权。周王室赐予晋国在汾水、河西(晋陕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的扩张权。
  晋文侯时代,是晋国大发展的第一高峰期,在文侯时代,晋国跨过黄河,向黄河西、南发展,成为地跨黄河的诸侯国。晋文侯,也成为晋国大发展的第一阶段。如果不是发生“曲沃代翼”的内战,晋国很可能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国,而不是齐国。
  郑(郑桓公)
  郑桓公是郑国的第一代开国君主,同时也是郑国初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者。最初,郑国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附近)。可是,有着远见卓识的郑武公却看到了周王室灭亡的危险。于是,在周太史伯的建议下,郑武公毅然决定另起炉灶,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同时制定了拥护周王室的国策主张。
  虽然郑桓公在犬戎攻破镐京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可是郑国的后继者却很好的维护了拥护周王室的国策主张。在平王东迁时保驾护航,获得成为周世袭卿士的管职吞并郐(今河南密县东南)和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的默许权。到了郑庄公时代,郑以中等诸侯国的实力竟然成为小霸。固然有东齐、西秦、南楚、北晋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而不参与中原事物的客观原因,可是也是靠着郑桓公制定的系列正确国策的指引。否则,郑国,早在犬戎攻破镐京时就国灭邦亡了。
  郑桓公虽然壮烈牺牲于‘犬戎攻镐京’之役,可是其人一料周室必亡,二迁郑国于虢、郐之间,三定国策。为郑国在春秋时代小霸一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该说他是郑国四百余年历史中的第一名君。
  总结
  周室东迁,王权衰落,诸侯强盛,并不是一夜之间造成的。在犬戎攻破镐京之后,周王室未始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可是,周王室已丧失了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风骨,其衰落早在放弃岐丰根据地的决定之时已经板上钉钉了。
  面对“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我皇汉民族想要屹立于民族之林,既然中央政府放弃了,那么自然有不畏强暴的诸侯国站了出来。于是,有了秦数代君主战死沙场的血勇;有了晋国“灭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壮举;有了孔子对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浩叹;有了楚国最终化蛮夷而为华夏的无常。
  时与不取,必遭其祸! 天与不取,人复何为?面对夷狄攻伐的危局,周王室采取东迁逃避的政策;而诸诸侯则迎难而上。历经时间的洗礼,周王室的逐渐衰微,诸侯的渐次强大,那是早已注定的事情了。
  春秋时代是诸侯国的时代,这一点在周室东迁时就已经确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