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嘟嘟7284 2020-03-22

郑国是在公元前806年,由周宣王封自己的弟弟姬友于棫林(今陕西华县一带)而建立的,它也是西周最后一个就封的诸侯国。由于其封国位于周王室畿内之地,靠近镐京,封国小历史短,再加上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和北方犬戎威胁不断侵袭周王室,这一切让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姬友忧心忡忡,担心起郑国的前途命运,因为郑国离王城镐京近,一旦周王室遭遇不测必然就殃及郑国,所以郑桓公就开始提前谋划郑国的前途,以避免郑国遭到灭亡。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于是郑桓公就向太史伯求教,太史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把郑国迁到济、洛、河、颍这一带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其他地方要么是周王室的同族或者是亲戚,要么是顽劣的少数民族,都不适合迁移过去。在济、洛、河、颍一带就虢郐这两个国家最大,这两国的国君贪财好利,生活骄奢,对国民有怠慢之心。可以先贿赂他们,然后把国民和财物都寄存在他们那里。到时候虢郐这两个国君肯定为因为贪财好利而背叛,这时就奉王室之命去讨伐他们趁机灭了这两个国家,然后这一带其它的八个小邑自然就会归顺于郑国。郑桓公依照太史伯的建议把百姓和财物都迁到虢郐一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虢郐寄孥”。

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贪冒。君若以周难之故,寄拏与贿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历、华,君之土也。--《国语·郑语》

在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军队因为申国联合犬戎前后夹击遭到失败,周幽王被杀,镐京被犬戎攻陷,郑桓公也因此而死于犬戎之手。但是郑国的百姓因为提前迁移到洛水的虢郐一带而免遭灾祸,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成为郑国的国君,他护送平王东迁,此后郑武公借机灭掉虢郐两国吞并周边8个城邑,在济、洛、河、颍一带建立了一个新的郑国,并成为春秋初期一个新兴的强大诸侯国,到了郑武公儿子郑庄公时期成为春秋初期一霸,为春秋霸权政治拉开了序幕。这一切都得益于郑桓公的“虢郐寄孥”计划。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周平王东迁

一、“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发展空间,又有与周王室关系的便利,让郑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初期的一霸。

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开始,周王室对王室成员、有功大臣等就进行分封,后面几乎每个天子都进行过爵位封赏。然而周天子的土地是有限的,在西周前期对土地的分封上周天子是比较阔气的,一封就是几个城或者一个大的区域,到了西周晚期原本属于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就已经缩小到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这时周天子的封赏就没有西周前期的天子那么阔气了,基本上受封为诸侯的土地就是一个城的土地。而郑国又是西周最后一个受封的诸侯国,可想而知其封国的土地范围是很小的。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西周在宣王后期和幽王时期,周王室的颓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诸侯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时有出现,又有北方犬戎不断的骚扰。所以,处于周天子都城镐京附近的郑国也面临巨大的危机。一旦周王室遭到北方犬戎的袭击很可能附带郑国就遭殃了。

A. 郑国只有远离镐京,并获得发展的地理空间才能让自己强大。

面对郑国的危机,郑桓公就听从了太史伯的建议实施了“虢郐寄孥”的计划。“虢郐寄孥”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远离了争端之地王城镐京。在西周后期,王室的衰微颓败的之势,已经很明显,像厉王的贪利和宣王公开支持诸侯国鲁国的废嫡立幼违背宗法制的做法已经不能让诸侯信服,实力强的诸侯也经常出现不听周天子号令的情况。

到了幽王时期,由于周幽王亲近小人,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废嫡立幼等等更让矛盾激化,政局动荡。这让当时处于王室重要大臣郑桓公都意识到王室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厉王暴动的前车之鉴和北方犬戎的南侵都有可能让周王室毁于一旦。而要是处在这个争端之地的话必然就遭到波及,面临灭国的危机。而虢郐之地位于现在河南郑州、新郑、许昌一带,地处豫中平原远离了镐京的关中平原一带,即使到时候周王室发生动乱也不会波及到豫中一带。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B、虢郐之地属于土地开发早,农业生产成熟,能使得郑国在得到该地区后迅速壮大国家实力。

郑国在第二任君主郑武公消灭了虢郐这两个国家并吞并了周边的8个城邑后,郑国的面积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这块地区属于豫中平原,土地开发和利用早,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很早就在这块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又处于济、洛、河、颍一带,水利灌溉条件也成熟,所以说郑国在得到这块土地后,农业生产是相当发达的,这也为郑国能成为春秋早期强国之一提供物质保证。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春秋初期主要的大国

再对比一下后期要崛起的几个大国情况:齐国还只是拥有山东半岛北部一带区域,受到鲁国的牵制;晋国在汾河流域曲沃一带;秦国正和关中一带和西边戎族抢地盘;楚王还在江汉流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开疆辟土。因而相比较而言,郑国发展是有其优势的,土地开发早,利用率高,而且远离戎狄夷越等部落,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农业生产能使得郑国在春秋初期成为实力上升最快的国家。

C.郑国国君利用在王室任职的便利,提高郑国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

郑国第一任国君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在周朝担任司徒,他本人也在保卫镐京的战役中被犬戎乱军杀死,可以说是对周朝忠心耿耿。后面两任国君郑武公和郑庄公也在周朝担任重要职位,替周王室处理重要事务。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虽然在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的地位在诸侯心中更加下降,但是当时的诸侯也都还表面上遵从于周王室。因此在名义上也还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所以这时候,随着郑国国力的上升,在周王室担任要职的郑国国君就开始打着周天子王命的旗号去讨伐哪些和郑国有利益冲突的诸侯国。比如说在《左传·隐公九年》记载,郑国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讨伐宋国。其实春秋时期,诸侯不朝拜天子的事情常有发生,郑国以这个理由讨伐宋国,就是因为宋国和郑国有利益冲突。

二、郑国早期因地利而崛起却也地理因素受到发展限制,成为大国角逐的中心

A.优势条件在一定时间段内是属于优势条件,到了另一段时间内却成为劣势条件。

前面已经提到郑国在春秋初期崛起的几个因素,通过“虢郐寄孥”的计划获得豫中平原一带大片土地和城邑,这片区域由于地处中原一带,人类开发早,农业生产发达,水利条件好,使得郑国获得大量充足的资源。

这些对人口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为郑国在初期争霸中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再加上郑武公和郑庄公的经营,使得郑国在春秋初期成为诸侯中的一霸,号称春秋小霸。然而郑国在吞并完周边的小国和城邑之后,想要再往外拓展的话却遇到了瓶颈,往东是宋、卫、齐、鲁;往南是楚国、往北是晋国、往西是周天子的洛邑和秦国。

“虢郐寄孥”让郑国获得空间迅速崛起,最后却成为郑国发展的制约

此时的郑国想往那一边发展都成为一个很大的困难,毕竟都是比较强大的国家,可能打赢一两次战役还行,再想吞并国家就不可能了。所以说到春秋中后期郑国的发展只能就局限在春秋初期这个范围之内。而像齐、楚、秦、晋这些国家处在中原腹地的四个方向,周边戎狄等部落众多,还夹杂一些小的诸侯国,他们在向外扩张受到的阻力会小。比如说晋国春秋初期还是在汾河曲沃一带,当时也是群狄杂居的局面,处在他周围有像鼓、肥、甲氏、陆浑戎、东山皋等众多戎狄部落,还有西虢、原、焦、韩、扬等诸侯小国。这使得晋国在向外扩张的时候显得比较容易,阻力较小。

B. 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到春秋中后期郑国逐渐沦为大国角逐的中心。

到了春秋中后期,随着郑国周边几个大国的崛起,特别是楚国和晋国,晋楚两国在完成了区域内统一之后,就将目标投向了中原一带,因为他们也要做当时的霸主,号令诸侯。而这些大国要成为霸主就必须要面对一个国家郑国,因为郑国处在中原腹地,处于大国环绕的中心地带,晋国不可能绕过郑国去攻打楚国,秦国也不可能跳过郑国去攻打齐国。这就注定了郑国在当时成为大国角逐的中心,而且许多战争就爆发在郑国的土地上。比如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70年,仅仅三十年的时间,晋楚之间在郑国就先后用兵不下二三十次。这也使得郑国在春秋中后期只能在各大国之中摇摆,谁强就跟谁,成为典型的墙头草。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合集·春秋载记》中评价此时的郑国就是“投骨于地,从而食之,摇尾乞怜,郑之谓也”。这也是由于地理因素让郑国成为大国争斗的矛盾爆发点,也是大国战争的受害者,这也导致了郑国国力下降,政局动荡。

郑国从早期的“虢郐寄孥”计划,让它获得发展的空间。郑国国君也利用国内农业生产发展,地理交通便利等条件迅速让郑国强大起来,成为春秋初期的一个大国。然而地理因素在早期发挥其优势之后,到了后期就成为郑国发展的瓶颈,让其处在中原各大国环绕之中,对外发展受到限制,使得郑国成为后期大国角逐的中心,郑国也沦为大国争斗的配角,靠依附于大国之中才能生存。可见优势条件只是在一定时间内是属于优势条件,到了另一段时间就成为劣势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