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金色年华554 2022-02-07

随着西周王朝覆灭之后华夏大地进入了一段血气方刚的岁月:战士们挥舞着手中之剑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亲人,谋臣们运用计谋折冲樽俎纵横天下,就连看似文弱的文人也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铁肩担道义、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段普天之下凡有血性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的历史,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段充满着血腥味的历史:频繁的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以致于人们甚至发出”宁为盛世狗,不为乱世人“的叹息。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并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无数华夏先民为了大一统帝国的诞生流下了自己的鲜血。正是在这段残酷的岁月中华夏先民不断探索,最终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春秋战国先民们五百余年的探索基础上构建了他的大秦帝国。回顾这段往事会发现开启这段纵横争霸大戏的居然是西周末年才刚刚建国的小小郑国。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因为当时的郑国无论资历还是实力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大国。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当年西周立国时分封的数百个诸侯国中鲁、齐、晋、卫、燕五个最大的诸侯国称为方伯,然而到了春秋时代率先站在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却不是这五大方伯。小小的郑国为何能抢在这些大国之前率先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呢?郑国的立国之君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庶子、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郑桓公受封于郑邑(今陕西华县)。此时距离老资格的五大方伯受封已过去了二百多年。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周宣王是西周倒数第二代君王。郑国受封的时候已是西周晚期。郑国的历史比起老资格的诸侯国几乎整整短了一个西周时期。尤其是周宣王主政时期搞大规模的分封把过去稀有珍贵的诸侯硬生生玩成了白菜价。国土不大、地狭民贫的郑国在当时普天之下所有诸侯国中压根就不值一提。不过郑国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郑桓公作为周宣王的弟弟、周幽王的叔叔在诸侯中与当时的天子有着最亲近的血缘关系。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郑桓公除了是受封于郑邑的一方诸侯之外还在朝中担任司徒要职。郑桓公担任司徒期间“和集周民,周民皆悦”。这段履历可以说为郑桓公在政治上加分不少。郑桓公很早就看出周幽王和诸侯之间的矛盾已发展到了临界点,因此他作为周幽王的叔父和周王室的司徒早早就为自己思考起退路来。话说身为司徒的郑桓公有一天向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王室有这么多变故,我到哪里去逃命呢?”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郑桓公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是有眼光的。当时周幽王和诸侯贵族之间的斗争处于一种暗流涌动的状态:大家都是悄悄在台面地下过招,所以表面上天下看起来仍维持着风平浪静。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一场大变故即将到来。郑桓公能比其他人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充分证明了他的前瞻性眼光和居安思危的意识。同样也是聪明人的太史伯一听郑桓公这么说当即就表示赞同。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当然太史伯不能光是表示赞同,他还得给郑桓公出主意想办法啊。太史伯为郑桓公分析道:郑国东、南、北几个方向已被大大小小的诸侯所占据。这些诸侯国或是王室宗亲(鲁、晋、卫、齐等)、或是蛮夷戎狄(楚)。总之非亲则顽,所以不可入也。西面倒是没诸侯坐大,但这里土地贫瘠、民风彪悍。如果要在此地发展既没多少油水,而且还会时常受到西戎的骚扰。如今普天之下诸侯遍布,哪儿还能轮到郑国这个后起之秀分一杯羹。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郑桓公听太史伯这么一分析就急眼了。合着东、西、南、北都不行,那么岂不是只剩等死这一条路?太史伯见郑桓公着急了就胸有成竹地继续说道:“安身立命之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只有东都洛邑附近的黄河、洛水一带可以安居。那地方邻近东虢国和郐国 。虢、郐二国的国君贪婪好利。现在您身为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若请求住在那里,虢、郐的国君看到您正在掌权就会轻易分给您土地。您果真居住在那里,虢、郐的百姓将都是您的子民”。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太史伯的这番分析的确是符合当时的客观现实环境的。当初西周立国时分封天下诸侯:实力雄厚的诸侯都被充作“守门员”镇守一方去了。都城镐京和东都洛邑则由宗周六师、成周八师护卫。宗周六师、成周八师在后来不断的征伐中基本被搞残了。这样一来就戏剧性地出现了灯下黑的势力真空。洛邑附近同鲁、晋、卫、齐、楚等大国均有相当的距离,周边数得上号的只有东虢、郐这类不入流的小诸侯。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东虢和郐的国君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贪财好利。本来要说世人谁不爱财呢?可这两位真是一心钻钱眼里去了。说得不好听就是只要价格给到位连亲妈都能卖。郑国正好可以利用这两位国君贪而好利的特点实现金蝉脱壳绝境逢生。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向周幽王提出请求:向东迁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阳)以东。在得到周幽王同意后郑桓公便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去拜访虢、郐二君。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郑桓公利用职务和声望顺利将家眷、财货送往虢、郐两国寄存。据《史记·郑世家》记载:虢、郐两国为此献地十邑。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加起来也只有十座城邑。如果两国把自己的城邑都送给了郑桓公,那么这两国自己的人住哪儿去?事实上《国语·郑语》对此事有更确切的记载:“十邑皆有寄地”。虢、郐两国只是让郑国在自己的地盘上安置人口和货物,而不是把自己的全部国土都送给郑国。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正是郑桓公在历史转折关头的敏锐目光奠定了日后郑国崛起的基础。高瞻远瞩的郑桓公为自己的后代和郑国百姓谋划好了退路,而他自己却选择作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去和犬戎异族战斗,最终为守护家园和亲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犬戎攻破周朝都城镐京时郑桓公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以身殉国,但由于他的提前布局使郑国的宗室、财产得以几乎原封不动保全下来。不过郑国得以原封不动保全下来的财富却引起了旁人的觊觎。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觊觎这笔财富的正是当初借地给郑桓公的虢、郐两国。这两个贪财鬼当初贪图郑桓公给他们的保管费就借地给郑桓公安置人口、货物。如今虢、郐两国见这批财货的原主人郑桓公死了就打起了趁机据为己有的主意。问题是郑桓公本人是死了,可他的家族并没死绝啊。按说这笔财富该由郑桓公的儿子继承才对,哪有货主死了就便宜保管人的道理呢?郑桓公的儿子掘突二话不说操起家伙给两个贪财鬼上了一课。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正是掘突延续着郑桓公的事业一步步把郑国打造成一个小霸主。相比只会啃老坑爹的其他贵族子弟而言有这样一个儿子也足以令九泉之下的郑桓公感觉欣慰了吧。掘突不仅守住了父亲留下的人马和财富,而且在与虢、郐两国的战斗中趁机把人家的地盘也给占了。掘突凭借这样的战绩被国人拥立是为郑武公。郑武公就以原来东虢、郐两国的十座城邑作为基地重新复立郑国。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周平王东迁后本来只是出于避难考虑的郑国反倒因祸得福:阴差阳错之间占得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优势。周平王东迁时郑国是贴身保护的“护法”之一。这为郑国在政治上加分不少。平王东迁后郑武公继承其父出任司徒要职。郑国表面上以辅佐周王室为己任,实际上则利用王室这面大旗为自己争取利益。与王室的关系密切是郑国得以率先在一众诸侯国中脱颖而出的先决条件。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不过这个条件必要而不充分:姬姓诸侯一抓一大把。比郑国底子厚、实力强的其实大有人在。鲁、晋、卫这些老资格的方伯都不是吃素的。其实郑国的成功经验撇开出身背景不谈就是:搞阴谋、抓机会,抢到风口等风吹。正所谓“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更何况是郑桓公、郑武公父子这样的枭雄呢?郑国就是在春秋时代开幕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先于其他诸侯国抢占了风口。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当其他人都还被眼前虚幻的太平盛世所迷惑时郑桓公却率先意识到了表面的平静下隐藏的暗流汹涌。当其他人还没意识到时代已发生变化是郑桓公已提前开始为将来布局了。以寄存财货为诱饵放长线钓大鱼算是郑国初闯江湖的牛刀小试。这一试就让郑国在时代转折的关头抢占了先机、抢占了风口。郑国抢占的这个时代风口是可遇不可求的:秦、楚、齐等大国在当时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晋国则因为内乱而错失了率先称霸的良机。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战国历史大幕的为何是小小的郑国

郑国当时所面临的环境是:鲁、卫、宋等老牌大国普遍衰落,秦、楚、齐、晋等新兴大国尚未崛起。当时所有诸侯国对大争之世的到来是有一个认知过程的。当其他诸侯国还没适应时代的变化时郑国已率先展开行动。放眼天下并没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国曾与郑国展开过竞争。郑国抓住了这一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郑国就这样从一个实力羸弱的外围诸侯一跃发展成为春秋时代初期的“准霸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