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界的腌臜角落

 知易行难nev5ph 2020-01-31

不仅没有稿费,还要自己搭进去版面费,这样的文章岂不是太没有尊严?但实际上,交版面费发表文章不仅自己没有损失,从个人较为长远的利益计,还会有所受益。如学生发表文章会在评奖学金时加分,大学教师也须通过发文章评职称。发表论文已然成为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学校会要求老师在一段时期内发表文章的最少数量,否则很难评职称;也会要求研究生(据说已经拓展到本科生)在读研阶段必须发表一篇论文,否则很难毕业

所谓论文,本应是研究者展现研究成果的方式,现在发表论文成为获利的手段,就不能不引人诟病:研究者或参与研究的人为了获得奖励,需要把精力投放到发表论文的数量上去,而在给钱就发的学术环境下,文章的质量即研究成果的质量,也就不是最先考虑的问题。

如今代写代发文章的机构应有尽有,简直琳琅满目,只要消费者提出要求,代发文章的机构就能满足要求,真可谓“急人之所急”。花钱找中介,这可视为一种前期投资,将来所谓“评优选先”时能够获得的奖励远远比投入版面费要多。但这种激励机制究竟对于研究有多大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学校并非不清楚发表论文的潜规则。只要肯花钱,没有发表不了的文章,最终谁获得奖学金,要看谁在前期投资大。理工科的学生,为了毕业,可能还需要申请专利,也是花钱就能有自己的专利,这简直在玷污科学。有的学生感慨自己有个好导师,因为导师愿意把学生的大名写成自己论文的第二作者,学生就不用自己再写论文,更不用花钱雇写手。在评奖时,学生照样获得丰厚的奖励,利润空间也更大。

学校也需要通过学生发表文章提高校名的曝光率,所以即便熟知发表论文并不等同于学术水平,即便明知很多期刊水分十足,仍不予以制止,继续要求学生必须发表文章才能毕业。当然,学校可能想到了,如果不让学生买版面,可能有很大面积的学生无法毕业。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毕业前要发表一篇论文到所谓核心期刊,把实在不像话的刊物列进黑名单,而那些虽然很水,但还不至于臭名远播的期刊,继续成为学生的救命稻草。这是公开的秘密,但人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遵守就行了,没必要说出来。但“没必要说出来”“说了又能怎么样”的想法持续下去,若能持续到下个世纪,文化是何物,恐怕就没人知晓了。

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就会产生怎样的现状。既然现行的激励机制是只要肯前期投资,就有后期回报,而所谓的投资与回报有时都体现在金钱上,那么势必让学术蒙羞,真正的研究者则会成为这种机制中的牺牲品。在短期利益的刺激面前,恐怕少有人能守住文化人的自尊。

代写论文的中介机构竞争激烈,因为市场繁荣,每家中介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文化人,尤其是初入研究门槛的准研究者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怎能抵得住诱惑。尤其面对毕业、找工作等现实压力时,又怎能放弃潜规则,去坚守自身的高洁?当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利益奔波而粗制滥造所谓研究成果时,文化人的尊严也一点点消磨殆尽。有的人口头坚守底线,但面临实际问题却背叛自己,这又不免成为笑柄。个人在大环境中的确过于卑微,但这也并不能成为个体随波逐流的理由。如果人类在任何环境中都“适者生存”,那么人与机器何异样?

打击代写市场,本不该犹豫,但奈何市场太大,利益链太复杂。然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激励机制,那么学术环境怕会更糟糕。由于资格问题,平凡的学者投稿无路,又不远同流合污,真正的知识和思想也难以面世。即便能够面世,读者还是追捧核心期刊,有眼不识泰山。

相反,如果文化领域中,人们获益靠的不是文章数量而是质量,那么知识人有更多的动力去思考和创新。在鼓励灼见真知的激励机制下,可能给思想控制带来更大的的成本压力也未可知。

2016.09.05

你认为正常的,我试图反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