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框景”?

 古建秦 2020-01-31

“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处理手法之一,古代造园专著《园冶》对它有十分精辟的描写。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其内容只注重经验综合,而缺乏理性分析……

古 典 园 林 中

“框景”

构成手法研究

在古典园林中,一个“框景”的形成一般由三个“变量”控制,即:1)景框 ;2)框内之景 ;3)空间纵深与层次。

因为这三个“变量”中的每一个都存在多种可能性,所以,最终组合而成的“框景”也极为丰富多彩。 

一、景框

景框按其“通透性”由弱而强,并结合尺度、空间感等因素综合考虑,可大致分为三类:

1)漏窗

留园漏窗

 2)洞门、空窗

狮子林空窗

3)柱枋之框

拙政园小飞虹框景

(一)漏窗

漏窗由“外轮廓”和“内纹理”两部分形成。

窗框外轮廓的形式

其外轮廓形式多样,既有圆、椭圆、多边形等几何形态,也有对具体事物做抽象处理的自然形态,创作的随机性很大。

多边形漏窗的外轮廓边角一般为直角,如果将直角替换为圆角、斜角或海棠角,则可生成另外一系列的窗框形式。

漏窗内纹理的形式一般与外轮廓相统一,大致可分为:几何形态图案、自然形态图案、混合图案三种情况。

1、几何形态图案多由直线、弧线组成。

1)使用直线的情况,如万字纹、菱花纹、书条纹、冰裂纹;

2)使用弧线的情况,如鱼鳞纹、葵花纹、如意纹、秋叶纹;

3)直线、弧线混合使用的情况,如寿字纹、灯景纹、万字海棠纹、六角梅花纹。

2、自然形态图案以题材分类,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

1)取花木题材,如:松、柏、牡丹、梅、兰、竹、菊;

2)取鸟兽题材,如:龙、狮、虎、鹿、凤、鹤、鹊、蝠;

3)取物品题材如:笔、墨、纸、砚、花瓶、博古。

此外,还有表现戏剧人物、民间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在此就不再赘述。

纵观漏窗的内纹理样式,直线式图案简洁大方,弧线、自然形态图案生动活泼,两者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如对其进行组合,通常以一种线条为主,另一种线条作为陪衬,便于整体和谐统一。构图时,直线和曲线都极力避免过于促短或细长,以免产生笨拙、纤弱或凌乱之感。

(二)洞门、空窗

洞门、空窗是透空的,没有所谓的“内纹理”,所以景观渗透性较漏窗更强。为平衡其因缺乏“内纹理”而导致的外观上的单调,园林设计往往会创造轮廓更加复杂的洞门、空窗样式。

例如,在常见的园林空窗中,仅海棠、梅花式空窗就出现了六种以上的形式;此外,由于空窗的通透性强,所以,它对于“对景”质量的要求也比漏窗更高。

海棠、梅花式空窗的形式

洞门、空窗一般开在园林内部起分隔作用的院墙上,开在园内建筑上的情况极少。园内建筑在格栅门、窗开启之后也可形成框景,因其成景效果与洞门、空窗并无二致,所以在研究时可将它们归为一类。

此外,还有一种景框形式可视作“漏窗”与“洞门、空窗”的组合,即在平面上形成内外两环,内框透空,外框“纹理化”处理。

留园内框景

拙政园芙蓉榭框景

内、外框可采用相似形,使之匀称、和谐,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几何形,使之产生较强的对比。

(三)柱枋之框

竖向的木柱与横向的梁或枋,也可组合形成景框,按其纵横向比例的差异,可分为:正四边形景框、横长景框、竖长景框三种形式,为使景框显得更加精致,常利用上下边缘的雀替、美人靠等为景框增加更多细节。

雀替、美人靠等

折廊柱、枋围合而成的景框连续而富有动感,所对之景,通常一侧是转角喇叭院内的植物,另一侧是园林核心区的景观,形成强烈对比。

留园折廊

桥廊的景框与折廊相似,仅所对之景略有差别。折廊通常紧临院墙设置,一侧开阔,一侧闭塞;而桥廊则设于院内水体狭窄处,两侧均为通透的空间,更容易配合其他景框形成景中之景。

亭、轩、榭等建筑的檐下景框较为精致,且以横长形居多。

园林中景框的形成并非总是“刻意为之”。有时,乔木树枝也可合抱形成景框,叠石洞口也亦可堆叠、呼应形成景框。例如,扬州何园的假山幽壑之中深藏“日月同辉”一景,设计者在假山顶部巧妙地布置了两块石头,石头的罅隙合成圆形空洞,在白天,阳光照射下来,通过留洞投射在假山脚下的水面上,正好形成满月倒影的感觉。沿池边由西向东走动,还可以看见水中之月由缺而圆的变化过程,天光倒影的奇观,妙然成趣。

(四)画作装裱样式对景框的影响

古代造园因有文人、画家的参与,逐渐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园内景观可视作诗文、书画的再现。与此同时,画作装裱样式也开始影响景框的形式。

画会因不同的主题、用途装裱成不同的幅面,而园林中的景框也会以人们不同的观赏需求、心理预期选择各异的形式。

常见的景框形式有:方形、竖长形、扇形,分别对应着画作装裱方式中的镜心装裱、屏风式、扇画式。多个景框组成的横向空间序列对应着画作装裱方式中的手卷式。

1、镜心装裱与方形景框

镜心装裱即将加工后的“画心”嵌于镜框之内,是一种极简易的装裱方式。镜心装裱宜与小景画搭配,整体气质上追求写意、精致、淡雅。其外框以方幅最多,其次是使用横长形幅面,但即使使用横、竖幅面,其比例也多维持在1:1至2:1之间。此种绘画样式及装裱方式对园林中景框的影响最大。

镜心装裱的小景画

留园内框景

2、屏风式与竖长形景框

竖幅的画单独悬挂的称“条幅”,并排悬挂的称“条屏”,最常见的是四条屏,有时画家因画作表达的需要,或为追求恢弘的效果与视觉冲击力,也会创作八条屏、十二条屏、十六条屏、十八条屏,乃至二十六条屏。

花鸟四条屏

园林建筑门扇开启时所形成的景框即是条屏的形式。所有门扇开启后,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由昏暗的室内向明快的室外看去,外部的景物分外绚丽,层次也变得极为丰富。 

留园内框景

3、扇画式与扇形景框

扇画的特色是造型多变、形制独特、玲珑小巧。常见的有匾圆式、长圆式、腰圆式、长方式、六方式、八方式、折扇式、梅花式、海棠式、菱花式、榴花式等多种形制。

折扇

团扇

芭蕉扇

海棠扇

因扇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浓厚的装饰性,它也常被应用于园林之中。

拙政园框景

醉白池框景

留园框景

何园框景

4、手卷式与横向景框序列

手卷是一种由横向极长的画心经装裱之后形成的带有轴杆的长卷形式。阅览时,由画作一侧逐渐展开,另一侧逐渐收拢,画中景色依次呈现眼前。宋代《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便是其中的杰作。

《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前1/2

欣赏《清明上河图》长卷画犹如漫步园林间,移步换景。在设计园林时,按一定秩序横向排布景框也能产生与之类似的效果,如进入留园后经曲溪楼至西楼的空间,虽较封闭,但由于侧墙上开了一列窗洞,从而使内外空间时而隔绝,时而连通,走在其内可摄取既连续又充满变化的景观,这与长卷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1/2

留园曲溪楼至西楼的空间景窗序列

二、所对之景

江南私家园林多是过去糜居此地的官僚、富贾和文人所造。他们既寻求城市优厚的物质条件,又想不冒舟车劳顿之苦而享受“山水林泉之乐”,故在宅邸旁边经营“城市山林”。虽然“城市山林”是客观的存在,但是通过景框“取景”却是主观的行为的体现。

所取之景一般有五种类型:极简背景式、凝炼小景式、奢华奇景式、恢弘全景式、人物动景式。

(一)极简背景式

园林内有一种常见的漏窗式框景,其构成方式是在漏窗后“满铺”绿色,没有明显的创作主题,仅向人们展示“画框”(漏窗框及内纹理)与“画布”(背景)。在这种情况下,“画框”的“内纹理”是表现的重点,而“所对之景”仅作为衬托。

沧浪亭内框景

沧浪亭海棠花漏窗

还有一种漏窗式框景,景框后用粉墙衬托,“绘一枝竹影,几叶兰草,纵不画背景环境,而一片空间,宛然在目”。此时的对景极为简单,作品主要强调书画中的“留白”与“气韵生动”。

(二)凝练小景式

小景画从宋代开始流行,画面常以楼阁一角、林泉一隅为主题,点缀少量花草;或是山石一座配置野竹几枝、闲花数朵,以简化物象的手法来追求凝练精巧的艺术效果。

后来,小景画也成为园林框景所钟情的意象,常在洞门、空窗之后设置一、二方造型俊秀的石峰、栽植枝叶扶疏的花木,形成清新的小景画面。

小景画讲究景物姿态的韵味,常从边框的某一个角度出发,斜伸出花木,或横堰斜坡,或傍依顽石,物体之间顾盼呼应,形成画面的平衡感。框景参画理之所示,常选择姿态虬曲的花木,如松、梅、朴、紫薇等,从门窗边框的一角或一边自然斜出,与配置的假山石堰仰照应,跌宕有势。

扇画也是如此,由于尺寸的限制,客观地要求画家改变视角,从远处观望转而为近距离的观察,由整体性的空间把控转向局部的空间发掘,截取大自然的一角半边来经营画面,形成折枝花卉、边角山水的空间格式。

园林模仿小景画所选之景清新、淡雅,体现文人气质。

(三)奢华奇景式

创造园林的官僚、富贾和文人也常用园林之奢华相互夸耀,园中山石的奇特,花木的名贵,亭台楼阁、装修和家具的精美,都被用作沽名钓誉的手段。如留园因冠云峰而轰动一时,狮子林由奇峰阴洞而闻名遐迩,网师园则以芍药见称于世,此种实例在当时屡见不鲜。这些奢华的事物令人称奇,也必定成为园林创作选景的主题,但所成框景的艺术价值难免被其奢华的气息所掩盖。

(四)恢弘全景式

在小景画流行之前,中国绘画多是“全景式”的大山大河,从全局整体视角出发,力求空间的宏大完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此种框景效果。

恢弘的全景往往布置在以山水为主题的园林主景区。然而,由于空间条件的局限,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主景区也难以从根本解决空间封闭壅塞、建筑和山石过于密集的缺点。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丰富而又疏密得体的景色非常不易。故此种类型的框景虽多,但难有优秀的作品出现。

(五)人物动景式

框景除选择静态景观之外,还可以选择动态景观,例如“对路设窗”,此种设置,路上游人均入窗中,好似一幅流动的人物画。

三、空间纵深与层次

(一) 一重景

所对之景可以是平面的,即“框+平面景”的形式,也可以强调景观纵深,形成“框+远、中、近景”的形式。远、中、近景可以是三个相互独立的层次,仅在空间中进行简单叠加。可参照画理,如“远无皴,近有皴。”以及“远水无痕,远林无叶,远树无枝,远人无目,远阁无基。”的原则进行创造,使远景单纯、朦胧,近景细节突显,中景均衡、中庸。

五峰园内框景

此外,远、中、近景也可以是通过加入引导性的元素建立彼此的联系,引导性的元素可以是桥、廊、驳岸,也可以是流动空间,表现的重点是景观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留园内框景

“一重景”是一套完整的、基本的景观系统,可以视作空间纵深与层次的基本单元。

(二)多重景

园林讲求有“庭院深深”之感,设计者往往还会按照一定规律对框景进行叠加。园林中框景的叠加方式参照“分形”法则,即:将上文所说的“一重景”(基本景观系统)作为一个子项,取代另一景观体系“远景”、“中景”或者“近景”中的一个,形成第二个系统,依此规律生成第三个系统……

多重框景形成规律

以“一重景”取代“二重景”中“近景”的情况如醉白池内框景,取代中景的情况如拙政园内框景,取代远景的情况如艺圃内框景。

醉白池内框景

对于叠加的意义,彭一刚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介绍的十分详尽,“某一对象,直接看和隔着一重层次看其距离感不尽相同;若隔着许多层次去看,给人的感觉要深远的多。私家园林善用此种手法,创造深远不可穷尽的感觉。”,“借粉墙把空间分割成若干小院,并在墙上开门洞、窗口,人的视线可以穿透一重又一重的门洞、窗口而自一个空间看到一连串的空间,从而使若干空间相互渗透,产生了极其深远、不可穷尽的感觉。”

艺圃内框景

四、设计实践

在当前建筑及景观设计中,参照古典园林“框景”设计手法的案例非常之多,笔者选择其中的经典部分,对照前文所提及的“框景构成手法”来分析这些手法对于设计实践的意义。

清水会馆内一处框景,表达的是“对景”及“庭院之深邃”。从前文来看,设计这样一处景观,重点应关注框景的层次,做两重,甚至三重纵向景框,景框的选择应尽可能通透、简单,使用洞门、空窗的形式,如做成漏窗的形式则会影响主题的表达。所对之景也应该直接、单纯,对景所处纵向空间的位置是此设计的关键。

清水会馆内框景

苏州博物馆内有一处框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种表达方式在园林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苏州博物馆

杭州郭庄内框景

红砖美术馆中有一处框景的设计也十分精彩,其表达的重点是“所对之景”。 首先,设计者对“对景”的形态做了精心选择,所选对景树木姿态优美,线条流畅;其次,设置弧形背景墙,将人的视线聚焦于对景树木之上;最后,通过内天井摄取阳光,提升对景空间的品质。而景框作为陪衬仅需稍加处理,故使用空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园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

红砖美术馆内框景

留园内框景

庐师山庄会所内有一片面积极大的玻璃幕墙,也形成了框景,其形式与前文提到的条屏式框景相似。

庐师山庄

因江南私家园林的面积较小,强调功能利用,注重得体、合宜,所以层次叠加一般不会超过两重,现代建筑设计中采用三重以上的景框叠加,虽不符合园林框景设计的基本规律,但是也能创造极好的视觉效果。

红砖美术馆

以科学的“分析法”为基础,阐述了影响园林“框景”构成的三个变量:景框、框内之景、空间纵深与层次,并将其细化,深入剖析,由“因”及“果”,将各种框景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达到指导设计实践的目的。

-the end-

作者信息

董世宇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周慧  东华理工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