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振宁不谈科学谈玄学,千古奇书《易经》究竟蕴藏了什么秘密?

 卧守净土 2020-01-31

杨振宁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物理学家,早在1956年就与李政道一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第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身荣耀加身的他可以说是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物理学家界的大家,却在某次高峰文化高峰论坛的演讲中,提到了一部来自中国的玄学奇书——《易经》。

这篇讲述关于《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演讲,后来被刊登了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在当时的文化界和科技界引起了重大轰动。

那么杨振宁作为一位科学家,却为何要选择与科学背道而驰,毫不相干的玄学著作上?这部有着“千古奇书”支撑的《易经》,究竟蕴藏了什么秘密?

《易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易》,据传乃是周文王姬昌所做,其中的《经》部分包含了我们今天常说的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主要作为占卜之用。因而《易经》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作为玄学的参考。

但《易经》所蕴含的内容极多,其包含的哲学思想,绝非仅仅是一部卜卦风水的参考,其主要思想,仍旧是对宇宙万物规律与起源的哲学探讨。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就是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易经》中的“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引导后世人建立起了去初步的宇宙观。老子即是依据此才能在《道德经》建立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模式。

《易经》中关于宇宙的探索,一切以八卦作为解释,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每一卦所代表的内容都离不开物质现象,以八卦进一步推演而成的六十四卦也全部是以物质为代表的,因而这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作为《易经》的基础,这正说明《易经》本身即是建立在物质之上,具备朴素的唯物主义

不仅是物质观,《易经》中还探索了现代哲学经常提及的发展观。《易经》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变易,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变化之中。如《易经》中所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现矣。”《易经》六十四卦本身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转变往复十分有趣,无论从哪一卦哪一爻开始变起,总能变出所有卦象,而不同的卦象本身就代表着世间不同的物质,《易经》即使这样,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世间万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

除此之外,《易经》中还包含了辩证法。宋代文学家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就提及过,“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可见《易经》的核心就是在讲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

明末清初时的哲学家王夫之在研究《易经》时,提出了“实道而器虚”的命题,所谓“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将具体事务与其中道理置入到一个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环境中。只有把握了“道”与“器”的相通之理,才能“行于此而不碍于彼”。

后世道家学派根据《易经》所创的阴阳之论,已经成了指导中国人思维行动的重要文化内核。而这其中,根源即是《易经》中所包含的朴素的辩证主义。

除了在哲学方面,《易经》在天文、物理、数学、文学乃至医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孔子就曾仰天长叹曰:“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