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营企业也造隐身无人机,西安“苍雀”高机动性无人机靶机

 昵称m5Gu5 2020-01-31

随着隐身技术在航空领域的普及和扩散,世界军用飞机逐步“隐身化”,如何反隐身飞机,成为防空作战的头号课题和难题。要铸就能够抵御隐身飞机的防空“坚盾”,就必须研制试盾的利矛,这就是隐身无人靶机。都知道隐身飞机不好做,其实隐身无人靶机也是一样,此前主要是军工国企和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近日,陕西省航空基地的一家民营航空企业——西安天拓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其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新型“苍雀”高隐身大机动飞翼无人机,这架隐身无人靶机综合性能很好,令人眼前一亮。

隐身设计很完善,可模拟隐身战机目标

从“苍雀”隐身无人靶机总体设计来看,其隐身设计十分完善。

首先,从“苍雀”无人机外形来看,其采用典型的飞翼式布局,以利于隐身。该机机身中部较厚,向展向方向逐渐过渡变薄,机体外形十分简洁流畅,机身表面没有多余的突出物,设计简洁、干净。

第二,“苍雀”无人机的进气口,采用了隐身战斗机的相关技术。“苍雀”的进气道位于头部上方,开口较大,有利于飞行中增大进气量。但开在头部的进气口,也会给隐身外形造成明显破坏,为了解决进气口隐身的问题,“苍雀”采用在进气口蒙上一层类似纱网的屏蔽网的办法,这一技术,曾被美国空军应用在F-117A“夜鹰”隐身战斗机上,这一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对电磁波反射造成削弱效果,降低“苍雀”无人机的正面RCS特征。

图注:“苍雀”无人机头部进气口蒙上了类似纱网的材料,这是为了隐身考虑

第三,目前很多的隐身无人靶机,主要注重前向隐身设计,飞机中后部一般没有隐身处理或者较为粗糙,而“苍雀”则不然。从后部来看,“苍雀”无人机在机体后部隐身方面做得也很细致,远超国内同类靶机产品。其发动机尾喷口被隐身的折角结构所全面包裹覆盖,半菱形的折角结构可以对后向雷达波进行折射,达到雷达隐身的目的。同时折角结构包裹尾喷口,也能有效遮挡红外辐射特征,同时能起到红外隐身的效果。应该说,这一设计还是比较巧妙的。

第四,“苍雀”隐身无人靶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进行RCS特征的调节,以模拟不同目标。根据是否涂敷隐身涂料不同,“苍雀”无人机目前的RCS特征可以在0.01平方米~20平方米之间调整,即可以模拟从高度隐身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到大型飞机的大量空中目标的RCS特性,对于用户而言,“苍雀”的多目标特征模拟能力,可以省去大笔购买不同型号靶机的花费,是非常具有效费比的。

图注:侧后方看“苍雀“的机体后部设计,尾喷口明显采用了红外+雷达隐身的综合设计

机动性极佳的飞翼式无人机

除了隐身性能优异,“苍雀”的另一大特点是具备高机动性。“苍雀”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并未采用B-2隐身飞翼式轰炸机那样复杂的对开式舵面系统,从机体后部来看,它采用了较为传统的襟副翼和舵面设计,即在左右飞翼的后沿,分别安装了两段式的襟翼,在发动机两侧,又各设计了一个类似于襟副翼的舵面。通过这六个活动舵面,来实现对“苍雀”无人机的俯仰、偏航控制。事实证明,这个较为传统的飞行控制设计,在“苍雀”上实际使用效果良好,赋予了该机在飞翼式布局飞行器中相当突出的机动性能,最大机动过载达到8g,甚至完全可以模拟战斗机的一些机动动作,改变了很多人对于飞翼式布局飞行器机动性能差、飞行控制困难的固有认识。

图注:“苍雀”的机体后部控制舵面采用了较为保守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其大机动控制能力

结语

目前,“苍雀”高隐身大机动飞翼无人机系统正处于研制和试飞阶段,整体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由于这款无人机性能指标优异,多目标模拟能力强,在目前国内靶机市场,是一款性能较为突出、竞争力较强的新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同时,该机的研制,也表明民营军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正在飞速提高和进步,正在对增强中国国防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