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汤证歌

 阿里哥118 2020-01-31

柴胡汤证乃有八,

口苦咽干目眩仨,

心烦喜呕是四五,

默默不欲饮食六,

胸胁苦满是为七,

往来寒热是八啦。


  医圣张仲景对于小柴胡汤的临证应用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方,小柴胡汤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过学习《伤寒杂病论》从医圣张仲景用小柴胡汤的症状来看,无论是太阳病、少阳病还是厥阴病等,有证便可投方,《伤寒论》101条所讲: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下面是有关于小柴胡汤证的条文都逐一列出,可以临床验证小柴胡方证:

  一、《伤寒论》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1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3条):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三>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条)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四>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条)

  379.(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五>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1)

  394.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二、《金匮要略》

  <一>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条)

  21.诸黄,腹痛而呕着,宜柴胡汤。

  <二>呕吐哕下痢病脉证治第十七(1条)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三>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条)

  2.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条)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

  小柴胡汤证心悟

  作者:尚品洁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02期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剂,是一则疗效卓著、应用广泛的名方。笔者通过临床学习逐渐领悟到:小柴胡汤在制方上体现了平调阴阳的原则,即调节的双相性;小柴胡汤证的基本病理是正邪分争、休作有时,即发病有一定规律。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柴胡具有升降二性。其气轻而升浮、味苦而降泄,功能疏达半表半里之气机,使半表之阴阳调达,而往来寒热可除,使半里之郁滞疏解,而胸胁苦满可除,为平调阴阳之主药。黄芩味苦性寒而降,清泄半里之郁热,以除心烦、口苦、咽干、目眩之症。半夏、生姜辛温性升,解除半里阴邪之凝聚,而和胃止呕,并除默默不欲饮食。黄芩合半夏,具有辛开苦降之妙,功能辅助柴胡的升降两性。这样,柴胡、黄芩、半夏、生姜驱邪,然邪在半表半里,相持不下,故用人参、什草、大枣以扶正,使邪气从半表半里出表,诚然汗出而解。本方寒热并行,攻补兼施,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枢机,疏利三焦,诚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正因为具有调节的双相性,所以小柴胡汤应用广而疗效好。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伤寒论》中应用小柴胡汤的原文共16条,现代应用更扩大到发热、郁证、心悸怔忡、咳嗽、呕吐、腹痛、大便难、月经不调、疟疾、黄疸、小儿腹泻、水肿、胃痛、腰痛、眩晕等多种疾病。根据临床资料分析,以上病证具有小柴胡汤证的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具有主症之一者,每与小柴胡汤主治,收效甚捷。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病证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枢机失调,正邪分争。而小柴胡汤正为和畅枢机,扶正达邪而设。兹举病案如下。

  周期性发热

  患者,男,32岁。患者每年5~8月均感全身不适,并发热40余天,退热时同样出现休克、昏迷及抽搐。入冬后又逐渐恢复正常。已达15年之久,此次发热已1周,每日午后恶寒发热,体温达40℃,夜间汗出热退,口苦,不思饮食,声低气短,烦躁易怒,四肢不温,面

  色晦暗,舌质紫蓝,苔白厚,脉沉迟。以小柴胡汤、越鞠丸合方治之。服3剂,体温降至38℃,服至第8剂体温正常,翌年未再发。

  鼻鼽(过敏性鼻炎)

  患者,女,23岁。3年来患者每值经期,微有寒热,头痛鼻塞,清涕长流,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以小柴胡汤加味治之: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8g,

  大枣5枚,炙甘草5g,苍耳子10g,麦冬12g,服药4剂而愈,后以六味地黄汤善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

  荨麻疹 患者,女,22 岁。患荨麻疹月余不愈,每晨必发,疹色微红,如铜钱大,两胁及少腹较 多,瘙痒抓之而痒更甚,且丘疹成片,胸中烦闷,时有恶心,过午则疹隐,诸症悉平。舌质 淡,苔薄黄,脉弦。处方:柴胡 15g,黄芩 10g,红参 10g(另煎),法半夏 10g,荆芥 15g, 蝉衣 10g,炙甘草 10g,生姜 5g,大枣 5 枚。服 3 剂后,疹量减少,余症减轻,续服 3 剂痊 愈。 定时呕吐 患者,男,41 岁。患者定时呕吐已 半月,每于夜半 1:00 及 19:00 时呕吐数次,其余时 间一如常人,口苦咽干,暖气不爽,胸胁胀满。舌淡,脉弦。柴胡 12g,黄芩 10g,党参 10g,枳壳 10g,吴茱萸 8g,半夏 15g,甘草 3g,生姜 9g,大枣 12 枚,1 剂后,呕吐未作,再 进 1 剂,病愈。 子夜腰痛 患者,男,36 岁。患者 2 个月前突然腰痛,每夜 0:00-1:00 左右,疼痛至醒,辗转不 安。时过 1:00,渐渐消失,伴见口苦、纳差、尿黄、舌红,苔腻微黄,脉弦细略数。柴胡 12g,黄芩 10g,胆草 10g,党参 10g,法半夏 10g,金钱草 30g,滑石 18g,车前子 15g(布 包),川牛膝 15g,杜仲 12g,桑寄生 15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甘草 6g,服药 9 剂,腰痛 消失。 经前期紧张 患者,女,27 岁,未婚。患者近 2 年来每于行经前 3~4d 开始出现头痛,两胁及乳房胀 痛,心悸胆怯,少寐多梦,纳呆便溏,经行之后,诸症皆平。舌质淡、苔薄黄微腻,脉弦。柴 胡 15g,黄芩 10g,党参 15g,当归 15g,川芎 10g,炙甘草 10g,生姜 10g,大枣 5 枚。嘱患 者于行经前 1 周服药,1 剂,d,连服 5 剂。如法连服 3 个周期而愈。 小结 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均依靠阴阳运动的平衡,这个平衡的保 持,是依靠正常的阴阳出入来完成的,阴阳出入的正常活动,则依靠阴阳、表里之枢机功能来 维持。刘渡舟指出:“少阳主枢,除表里之枢外,亦主阴阳之枢。”尤在泾云:“阴阳出入各有 其时。”若外邪乘虚而入,少阳经气不利,枢机失调,则阴阳出入障碍,故表里为正邪分争、 休作有时,因此,运用小柴胡汤平调阴阳可以治疗一些休作有时性病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