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离开拉萨、离开西藏

 倩红 2020-01-31

十、82离开拉萨、离开西藏

上午11:45,离开拉萨的火车出发了。又重复着青藏高原那美丽的风光。

所不同的是今天云层深厚,天气转冷,拉萨城周围的雪更厚了,而念青唐古拉山也是另一种风情。下午1:00到羊八井镇,2:00到了四道梁这是念青唐古拉山最北端,16:30过错纳湖,沿途巍巍的雪山、无尽的草地、青藏公路顺着我们的视野伸向遥远的地方。唐古拉山车站处在西藏与青海交界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什么时间过去的。下午8:00过长江源到了,沱沱河,那里有个镇,唐古拉镇,当看到唐古拉小镇的时候,很快沱沱河就呈现在眼前。沱沱河河床很宽,但不是很深,呈网状分布,视觉冲击力很强,沱沱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的源头。这些,都是沱沱河的伟大之处。我在火车上不断的拍照,留下这片刻的美丽。

下午9:00以后,天也就要黑尽了。
 

十一、83晨雨中的塔尔寺

清晨,青海湖就在眼前,但乌云密布,整个世界雾蒙蒙地看来这又是一个雨的一天,我没有拍摄青海湖的兴趣。这是继2012年10月之后,第二次来塔尔寺,不知怎地,又是一场雨。不过还是看到塔尔寺整体画卷,错钦、扎仓、康村尽收眼底。游客很多,基本都是跟团的。我走到寺院的最里面,骈了度母殿,返回后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处俯看全寺,这时,过来一个僧者,我们迎了上去,这僧人很有礼貌,简要的介召了寺院,并合了一张照。

晚上7点过我们坐上到成都的火车离开了西宁。

十一、84翻过秦岭,回到成都

十二、西藏印象

不知怎的,拉萨饭馆不少,却少见湘菜、粤菜、浙菜等,而川菜不少。

而要谈我对藏族人的印象,总的说来是思想纯朴、很有礼貌,还很爱干净。

我的旅途中所见到的藏族人个个表情平和、目光幽远,很有佛门气质。无论在拉萨的街心公园还是在纳木错的乡村土路上,他们的脚步永远是那么平稳、缓慢,表现出这块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土地上的居民所特有的从容和淡定,这也许是来自高原,空气稀薄的原因吧!因为我们在那里,话说多了也觉得很累。另一点也有那种经过佛教精神的洗礼,锻造了他们特有的精神气质的深入髓骨的东西。汽车司机、拜佛的香客,都是如此。

他们看到外来的旅行者,也会很好奇地上下打量,当然拉萨不会,这里是旅游者集中的地方。但眼神中决无不友好的成分。如果你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他们立刻会很自然地还以憨厚的微笑。当然好客与热情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在吃藏餐的时候,就有当地藏民投以善意的目光,示意的微笑,也许是在提示我们什么。餐厅里也没有大声的喧嚣,随意的跑动。静静地,温和地,总是那样地安祥。

拉萨这样的中心城市藏族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很现代了,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完全接受了现代生活方式,虽然他们的相貌仍然保持着祖先遗传的特征,但衣着打扮已经有所改变,上班穿衬衫、西裤和皮鞋,下班穿T恤衫、牛仔裤和运动鞋。身上当然也少不了手机和MP3等现代化标签。印象最深的是藏族妇女身着传统的服饰,美丽、干净,而且色彩艳丽,服饰花纹细致精锐巧,那种特有气质中给我很深的印象,一些年经妇女身着藏服时更显自信、精神,显示出一个民族特有的气质风韵。藏族男子头则头戴宽沿礼帽,这种帽子很象美国西部的牛仔帽,走在拉萨的大街上,舒缓、大气。拉萨街上还经常看见一些藏族人手拿经轮,边走边转。

拉萨的太阳很大,几乎所有的人都戴墨眼镜、年轻妇女则用纱巾蒙着脸,防止紫外线的照射,因而这一代人女孩的脸庞已没有上代人那么黝黑,更显白净。

我们见到的藏族人绝大多数都很友善,他们对外地人没有任何歧视,相反却很友好。即使是在旅游区,做生意的藏族人也显得很纯朴。我们在纳木错玩,常有牵着牦牛求着游客拍照的藏族人,他们微笑地迎着游客与牦牛拍照,无论游客怎么拒绝,他们都是一脸微笑,并且微微躬身,显得很有礼貌。如果你不骑牦牛,而是站在牦牛身边抢拍几张照片,这些藏族人也决不会翻脸,可见生意做得很厚道。我妻与牦牛合照了几张,可以看到这个憨厚的藏民是多么的高兴,自然、亲切。

看到身边有游客用相机对着她们照相,她们若无其事,根本不予理睬,态度非常宽容。从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牧区。藏族人对自己的宗教信仰都绝对虔诚。我在布达拉宫里遇到很多藏族人,他们每遇佛像或圣物,都会虔诚地跪拜,绝无半点马虎,并且会恭敬地为佛殿里或佛像前的酥油灯添加酥油,也有的藏民会捐献现金。他们在佛殿中的眼神和举止告诉我,他们确实把自己和家人的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托于眼前的神明。

在大昭寺正门的广场上,我看到很多藏民顶礼膜拜。膜拜都个个表情凝重、仪态虔诚,每一次跪拜时,动作必然准确到位,也时决不马虎。藏族人立志一生中至少要完成一次这样的长途跋涉,以此来表达对神明的敬仰,并祈求神明降福。大概正是藏族人对宗教的虔诚才使得他们永远表现得那么宽容、友善和随遇而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