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blackhappy 2020-01-31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帝国对中国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除了众所周知的“书同文、车同轨”和功盖千秋的修长城、统一度量衡。后世一句“百代尤行秦法”,就足以看出这个仅仅存在了22年的短暂帝国,在历史写下来多么浓墨重彩的一笔。相比较于在当时面积人口的很相似的欧洲,秦帝国为华夏的这片土地注入了“统一大帝国”的基因。从此之后“改土归流”就是历史上中国各朝代的主旋律,这片土地开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任何尝试对分封制的复古,都注定是昙花一现。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在短短的十年间,秦国完成了吞灭六国的壮举

但是这种短时间高强度的对于全国上上下下,包含政治、军事、经济的大改革最终也带来了恶果。在外在表现上看,终秦帝国覆灭,其都没能完成从战时体制到长久稳定政治统治的转变。

覆灭的外因——颠倒的攻守之势

在战争年代,早在商鞅变法时就确立的战时体制可以保障最大限度的调动资源,获得胜利。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使秦国的上上下下都获得了收益,各阶层都存在共同利益需求,就算在征伐的过程中遇到小小的挫折,国家机器依旧高效,统治依旧坚如磐石。但进入承平年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没有对外战争的巨大收益激励下,平民百姓只会看到苛刻的秦法、繁重的赋税,还要去千里之外服死亡率极高的徭役(为修筑各式宫殿和长城,常年服役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剧烈压榨的百姓会怀念以前生活的美好,六国的贵族和野心家会在其中煽风点火,而面对着风起云涌的局面秦帝国的地方官员也会首鼠两端。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大泽乡起义 其原因还是沉重的徭役和严酷的秦法

汉代时,反思“秦灭”是一项主流的社会思潮,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的正式秦帝国没能完成战时体制向承平时期的转变。秦帝国的这一错误之严重,让当时的亲历者们都无比清楚,故而日后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后,尽管接下来还要继续与各个诸侯国以及匈奴连番作战,还是立刻宣布了诸如“遣散士兵”、“赐天下人民爵”这样的安民政策。

但是秦帝国更深层次的病因,并不是这么简单。笔者认为秦帝国最大的问题是其变法之后朝野上下对于其制度的盲信,这一点在并无执政经验的秦二世胡亥和赵高彻底掌权后体现的尤为明显。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护送秦二世的赵高剧照

(与后世理解不同,赵高在被拜丞相之前长期作为主要负责掌管皇室车马的太仆,虽为九卿但并无执政经验,可与秦二世的关系也更亲近。)

在秦二世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秦国的境遇和他刚即位时相比已经不下云泥。左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入狱后自杀,相秦十几年的李斯,全家被族灭。之前并无多少治国经验的赵高被拜为中丞相,开始全面掌控朝局。在函谷关以东,陈胜吴广起义后关东地区烽火连天,六国纷纷复国,关东地区已非国家所有。起义军一度攻破函谷关,兵临咸阳城,最后还是要靠主管皇家财政的少府章邯带领着刑徒组成军队,才暂时转危为安。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章邯率领刑徒军同农民起义军交战剧照,事关生死存亡战场异常惨烈

致命的顽固——详解秦帝国覆灭的内因

执政之要,就是随时根据形势调整政策。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秦灭时纷纷扰扰的大戏时就说到,“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意思就是权谋不可以预先设立,通便无法事先筹谋,重要的是根据时机来转变策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采取变化,这才是制定策略的关键。司马光用这段话来总结包括韩信背水一战、陈余张耳复赵、郦食其劝刘邦复封六国,巨鹿之战等诸多大事件,并以此点评功过,真可谓是真知灼见。秦帝国在灭亡前的最后一年,就是这据评语的反面,不根据形势做任何调整,朝着自己的末日一路狂奔。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历史上著名的“徒木立信”,商鞅变法的开始,秦国开始强盛

(秦法严苛远非常人可想,秦孝公太子违法,导致自己的老师被割掉耳朵,商鞅晚年也因为自己所立的秦法被车裂,战功显赫如白起、蒙恬都逃不过被斩首的命运。)

可对于大秦帝国来说,坚持既定法度是他们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既定国策。秦国在百余的统一战争中,国内的乱像如外戚干政、主少国疑、宫帷不修、文武失和,每一样都不少于其他六国。但是坚持法度让秦国每一次的朝堂乱局都不会影响到国家实力。对于自身统治手法的盲目自信让秦国上下对于形势的应对举措失当,严峻的形势也并没有对秦国的施政策略产生任何影响,尤其是在各地的起义军纷纷选择依附或者扶持故国宗室,战争的性质也已经由“平定叛乱”明显转变为了“敌国之战”,秦二世和赵高依旧搜尽关中军队派往关东前线。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刘邦征讨关中剧照 当刘邦率军进入关中时,关中几乎已不设防。

以至于当刘邦绕道武关,打进关中时,曾经的万乘之国竟然没有主动向深入自己心脏地带的敌人主动进攻过一次。虽无史料记载当时留在关中秦军的确切数字,但是鉴于刘邦的军队主要靠收拢之前被章邯击败的楚国散兵,战斗力可想而知。若是在对手实力如此有限的情况下,却只能放任其在腹心之地肆意妄,秦国在关中战场的形势是多么绝望。若是仅仅是在军事部署上失策,还不足以导致有百年根基的帝国这么迅速的土崩瓦解。秦朝挺在对待打败仗将领和投降的起义军将领上,也是完全不顾形势的固执,让人目瞪口呆。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函谷关和南阳武关是关中之片秦国统治核心地区的两座大门

早在李斯案之前(公元前208年),章邯出关击败了起义军的张楚政权,秦灭起义的首倡者陈胜被叛徒杀害,全国的反秦大起义瞬间转为低潮。陈胜之前令部将宋留此时攻下南阳郡,从武关威胁关中,宋留顺利攻克南阳郡后听说了陈胜遇难的消息,思前想后率领着部队像秦军投降。当时宋留控制的南阳郡人口众多,粮草充足,又是咽喉要道,后来在刘邦项羽的楚汉战争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双方都在南阳郡附近胶着。宋留用这么重要的城市作为见面礼,本以为就算不会得到丰厚的赏赐,至少性命无忧,可没想到等待他的是被车裂的命运。史载:“二世车裂留以徇”。就是说不仅仅是被五马分尸(秦时的极刑),还要公开示众,生怕不能传遍天下。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恐怖车裂之刑 作为秦帝国的极刑用来威慑敢于反抗者

宋留投降对于秦帝国来说本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正逢陈胜身死,各地起义军之间为自身王位正统互相攻伐,如赵王武臣被部将李良所杀,项梁出兵击杀了第一代楚王景驹。这时候若是能赦免起义军的高级将领,用侯爵、郡守的位置笼络他们,至少能让很多起义军心存侥幸,存着观望胜败的心思。章邯后来收容背叛陈胜系起义军的李良,也足以说明章邯作为一线指挥官也是这样的想法。可献城南阳郡的功劳都免不了被极刑,这样的作法让后来山东六国,尽管互相之间摩擦不断,但只要面对秦国,至少在道义上必须倾国相助。如果说残酷对待起义军降将还只是给自己增加对手,那么也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将领,那就可以说是卸下了盔甲让对手的剑轻易刺进去。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秦军与各国军队交战

(章邯最初攻打魏国,齐国楚国皆空国救援,击败秦军。在章邯获得了秦二世的派遣的增援后,击败了楚军,斩杀了项梁。而后同王离会师进攻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皆派兵救援,爆发了决定秦王朝命运的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结束之后(公元前207年),天下皆知秦国大势已去,哪怕是秦国最忠诚的将领都开始考虑退路,刘邦也开始在开封、南阳等地寻求机会入关。刘邦强攻开封城失利,之后同秦将杨熊在开封附近激战多次,杨熊不敌刘邦,撤军到荥阳休整。那时的荥阳也是兵家要地,荥阳地区的粮仓到了汉朝建立都没有用完,可秦二世随即派使者把杨熊斩首示众。刘邦最出发以来,秦军将领最多只有坚守城市,积极出城野战的只有杨熊一人。杨熊退守荥阳,一样是咽喉要道,并没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可秦二世还是依照秦法把杨熊斩首示众,不得不让秦军将领齿冷。

帝国的崩溃——详解秦帝国覆灭的直接原因

政策的愚蠢,使得再精锐的部队,也挽救不秦国,最终只能是给他人做嫁衣

果然,四月杨熊被斩首示众,六月秦国的南阳郡守吕齮和舍人(幕僚长)陈恢就献城投降。日后以驭人之术为万世敬仰的汉高祖刘邦自然不会犯秦二世一样的错误,刘邦果断封吕齮为殷候,陈恢为千户。有了吕齮、陈恢的榜样,秦军纷纷投降,再加上此时咸阳城的宫廷斗争全面升级(八月咸阳宫变,秦二世被杀),秦朝的高级别官员也纷纷投降。刘邦率军到达丹水,秦国的高武侯戚鳃、襄侯王陵就率军向刘邦这个三年前还是秦帝国一个小小的亭长投降。刘邦收容军队,废除秦法,严令抢劫,百姓欢欣鼓舞,所到之处皆投降。关中地区的基本盘,在秦朝上下的顽固和傲慢下,拱手相送给他人做了嫁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