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分封公平肯定是谈不上的,不过倒是有一个大的原则,即打击现有成型的诸侯势力,扶植新的诸侯势力,并趁机取得最大的利益。 一、项羽分封前的诸侯势力灭秦之后,项羽分封前,最主要的势力恰恰就是当初被灭掉的关东六国,即齐王田市(田荣势力)、楚怀王熊心、燕王韩广、赵王歇、魏王豹、韩王成。这里面除了燕王韩广以外,都是以各国宗室后裔的身份复国存在的。 二、如果项羽不分封,会如何发展?很明显,如果项羽不分封,正常发展就是按照楚怀王的当初的约定,刘邦被封为汉中王,项羽必然是受打压的势力。六国按照现有的局势发展,很有可能再次形成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 很显然,这是对项羽最不利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项羽分封是为了恢复周朝,实际上是对项羽的一个最大的误解,项羽不分封才更容易造成倒退。 三、项羽分封的具体情况项羽当时的身份是楚国的上将军,原本是没有权力分封的。但是,他利用了自己当时的威望,第一步先联合一同来的诸侯或诸侯代表,将楚怀王熊心推举为义帝,进而再自封为西楚霸王,最后再借义帝的名义分封诸侯。 分封的结果是: 1、拆分关中: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和汉王刘邦 2、削弱关东五国:魏王豹—>西魏王、赵王歇—>代王、燕王韩广—>辽东王、齐国—>三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韩王成在分封后被项羽带回彭城。 3、分封六国旧将:赵将(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燕将(燕王臧荼)、楚将(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 四、项羽分封的结果很明显,项羽的分封得利者是新封的十个王(三秦和六国旧将),受打压者是原六国势力(其中也包括楚怀王,他虽然名义上升为义帝,实际上却是被架空了),反而,刘邦在这里面比较例外,虽然也是得利者,但是由于期望者过高,反而分封他是不满意的。 这其中造成直接矛盾的就是六国内部矛盾, 1、齐国分封的三王与原有田荣势力之间的矛盾 2、改封代王的赵王歇与新封常山王张耳之间的矛盾 3、改封辽东王的韩广与新封燕王臧荼之间的矛盾 4、汉王刘邦与三秦和项羽之间的矛盾 这种既得利益者与新来的分蛋糕者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也是项羽意料之中的事,当这种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爆发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可见,这种不公平恰恰是项羽的本意,项羽想要看到的也是这种诸侯混战的局面,这样才更有利于他各个击破,实现统一。只不过,项羽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反而让刘邦吃了最后的大蛋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