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神类方解伤寒》第二十七课

 昆仑一剑400 2020-02-01

六神类方

解伤寒

    【茯苓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炙,一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白术3两

平性:茯苓4两、炙甘草1两

阴性: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白术3两

臣药:无

佐药:茯苓4两、炙甘草1两

使药:无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该方表里同治,在用桂枝温阳解表的同时,加上茯苓、白术温化水饮。茯苓白术甘草汤则是在它的基础上,减去桂枝,变白术为君药。君药为温性药,其他两味为平性药,归属于青龙汤类方。

条文:

温病,下之大便溏,当自愈;若下之利不止者,必腹满,宜茯苓白术甘草汤。(桂本《伤寒论》)

这条是桂林古本《伤寒论》里面记载的条文,对于文献版本的问题各位可以参考下钱超尘先生的著作,这里不多论述。

温病出现了阳明里实证,医生看见大便硬,用了攻下法。大便通畅后,出现微溏,是病邪已去,人体会自我恢复。如果用了下法,出现下利不止,还腹胀的太阴里虚寒的证,内有水饮,这时只有单纯的水饮问题,没有表证,所以去桂枝,用茯苓白术甘草汤对治。

下一个方剂:

【茯苓甘草汤】

茯苓(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桂枝(二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生姜3两、桂枝2两

平性:茯苓4两、炙甘草1两

阴性: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桂枝2两

臣药:生姜3两

佐药:茯苓2两、炙甘草1两

使药:无

本方共四味药,两味阳性药,两味平性药,仍归属于青龙汤类方。茯苓甘草汤可以看做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并且调整了药物用量。加入生姜做臣药,既能帮助桂枝解决表证,又能降逆,温化水饮。加入茯苓,直接淡渗体内的水饮。这里与桂枝甘草汤对比,桂枝甘草的用量减半,并加入茯苓生姜,说明该证主要以水饮上逆为主,可兼带表证不解。

条文:

伤寒,厥而心下悸着,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宋356)

伤寒证传变了,出现了厥逆和心下悸的症状。这种对病人的治法当先解决体内的水饮,再治疗厥逆。如果不先解决水饮的问题,等太阴水饮加重的话,就会导致下利。这里用茯苓甘草汤治疗,表里同治。

茯苓甘草汤跟苓桂术甘汤的功效差不多,区别在于对生姜和白术药症的把握,大家课后可以细细揣摩下。

【猪苓散】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白术

平性药:茯苓、猪苓

阴性药:

四象解析法

君药:白术

臣药:无

佐药:茯苓、猪苓

使药:无

药症:

    君药:

白术 辛甘滋微苦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佐药:

茯苓    甘淡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猪苓    甘淡  

《本经》主痃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该方共三味药,以阳性药为主,白术为君,无阴性药,归属于青龙汤类方。白术温化水饮,祛表里水湿;茯苓淡渗利水,化饮生津而止渴,降水逆、除满结;猪苓散结聚而利水道,把水饮从小便、汗液排除;三味药协同治水,共达表里分消之功。

条文: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金匮要略》

我们调整下语序:

“病在膈上而呕吐,后思水者,解;思水急与之者,猪苓散主之。”

上焦水饮上冲胸膈,导致呕吐。这里的水饮并不盛,水饮随呕吐时被吐了出来。当机体开始自我恢复时,因体内津液不足,就口渴想喝水。这时候喝水应该“少少与之”,如果急匆匆的喝水,水液得不到及时消化,还会引起水饮的产生,又会出现呕吐。这时可用猪苓散治疗,以白术化饮消食暖胃,茯苓淡渗利水,猪苓利水从小便出。

桔梗汤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桔梗1两

平性药:甘草2两

阴性药:

四象解析法:

君药:桔梗(温 微辛甘苦)1两

臣药:无

佐药:生甘草(平 甘滋)2两

使药:无

药症:

桔梗    

《本经》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胀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别录》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下蛊。

这个方简单,就两味药,注意的是这里用的是生甘草,生甘草性平但偏凉,有一定清郁热的作用,因此在《类方解伤寒》课程中曾视为使药。桔梗性温为君药,归属于青龙汤类方。桔梗这味药,主要是针对上焦去的,能化饮降逆。桔梗分为甜桔梗和苦桔梗两种,苦桔梗是野生的,甜桔梗是人工栽培的。经方用药是以苦桔梗为准。

条文: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宋311)

这里的少阴病指的是少阴伤寒证,往往会伴随着咽痛的症状。这种咽痛是寒性咽痛,是体内正邪交争的表现,主要是阳气被寒邪困在咽喉部,造成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咽部颜色为暗滞淡。少阴伤寒两三天,症状轻而尚未入里,但咽喉部留有余邪未解而疼痛,此时多是气机阻滞不通引起的郁热所致,这里用生甘草一味就能解决,可以解毒,又能利咽,缓急止痛。

如果严重,或者多日不好转,说明仍有寒邪滞留,这时则需要加大温化的力量,用桔梗汤,温宣降气,开通咽喉,同时还有生甘草以配合解郁热。

【苦酒汤】

半夏(洗, 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一枚)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半夏14枚 、苦酒(米醋)适量

平性药:鸡子1枚(去黄)

阴性药: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半夏14枚

臣药:苦酒适量

佐药:鸡子1枚(去黄)

使药:无

药症:

君药:

半夏 辛甘淡

《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本方共三味药,以半夏为君,没有阴性药,归属于青龙汤类方。半夏能治疗咽喉部疾病,性温,能解决蕴结在咽部的寒邪。并借助蛋清的粘滞性和醋的酸敛性,在保证慢慢含咽的服法下,可以使药性更好的作用于咽喉部。生半夏没经过煎煮有刺激性,《小品方》中记载戟喉,这里正是利用这种药性治疗咽痛。

条文: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苦酒汤主之。

这条说咽喉部出现了溃烂了,说话也困难,从病理而言,属于寒邪导致的疮疡。这里的病情比桔梗汤的咽痛要严重,故以大温而性偏烈的半夏来对治。

再看最后一个方剂:

【半夏散及汤】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2克),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半夏、桂枝

平性药:炙甘草

阴性药:无

四象解析法:

君药:半夏

臣药:桂枝

佐药:炙甘草

使药:无

该方同上方的立意相似,同时加入了桂枝做臣药,仍为青龙汤类方。桂枝,加强了温散凉滞的力度;炙甘草既能缓急止痛,缓解药性,又能解毒,治疗疮疡。

条文: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这个方是治疗咽喉部疾病的主方,对治凉滞证。细细琢磨这几味药的药症,半夏“喉咽肿痛”;甘草“金创肿,解毒”;桂枝“结气,喉痹”,全方在解决咽喉部疾病的同时,还有解表的作用。在临床上,本方可以作为虚寒证导致的咽喉部疾病的通治方,根据病人情况随症加减。

这节课前两方主要对治水饮上逆的问题,后三个方对治咽喉部的疼痛。在临床上,我治疗咽喉部的疼痛多用针灸,一个是方便,另一个是见效快。

病人有表证存在的时候,以大椎为主穴,四肢配穴以列缺、照海就行。在表以寒邪为主的可以在大椎部进行悬灸;咽喉部有阳明热存在,出现化脓症状时候,可以配合少商放穴,血量可以稍多些。

这几个穴位,大椎皮下浅刺,久留针;列缺针尖朝向肘部,皮下浅刺;照海皮下浅刺。

青龙汤类方就跟各位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汉传中医弟子 邓泽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