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上黄沟村 2020-02-01

——读《名师讲语文》有感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很想紧跟着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很想像一只鸟儿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稳。面对新课改,有时会困惑,无所适从。'从'名师才能出高徒,“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我喜欢阅读中学语文界名师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把这些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当作解惑的钥匙和指路的明灯。捧读《名师讲语文》仔细品味字字句句如和风细雨滋润了我的心田,真是“丰富了生存智慧”、“提升了人生境界”。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如何学《名师讲语文》的。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一“板块式”课堂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我有幸聆听了“板块式”教学思路创始人余映潮先生的专题报告,观摩了其执教的教学实例,能亲眼目睹大师的神采,真是受益匪浅。读了余先生的《名师讲语文》一书,更让我领悟了“板块式”教学理念的真谛。

“板块式模式”的含义是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是呈块状分布结构。

它的优点是:第一,课堂教学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的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依据此模式,我不断揣摩,反复实践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较成功地上了几节公开课,例如《散步》、《再塑生命》、《伤仲永》、《孙权劝学》、《枣核》等,也自称这几节课为每学期自己的“代表课”。 讲《散步》一文时,恰巧县教体局督导组到校听推门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一)情境导入,渲染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全文的朗读基调是什么?

② 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出现了什么分歧,如何解决的?

③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精读美文, 探究美点。

① 品读语言的精炼,把握朗读的节奏、重音。

② 鲜花献给谁?

(四)﹑延伸阅读, 升华亲情。

① 展示写作背景。

② 培根的话:哺育子女是动物也会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

③ 孟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五)、联系生活, 诗意表达。

①仿句造句

②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写一段话(一百字左右)。

(六)、小结

课后评课时,大家认为本节课的板块设计有几个亮点: 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让学生讨论朗读感情基调,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课文“主问题”的提出很恰当,教学内容重点突出。③、精读美文,探究美点中,通过反复朗读节奏、重音,以读带悟,从而品味了语言美。④、“鲜花献给谁”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了文中的亲情美。⑤、展示写作背景,适时相机,出示培根及孟子的话,让学生不仅领悟了课文中的浓浓亲情,更感受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⑥、联系生活,诗意表达,仿句造句环节中,采用“串串香”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⑦、给亲人一封信,让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

没想到这节课这么成功!督导组领导听后评课时说:“这节原生态的语文课始终紧扣新课改精神,师生关系民主和谐,互动融洽,课堂容量大,效率高,没想到农村教师基本功这么扎实,业务水平这么高”。

因为这堂课反响大,又在其他班级公开讲了三次,后被评为县级优质课一等奖。

可见,如果能把余映潮先生的“板块经验”灵活、创新地应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但也有个别教师太注重理论,为“板块”而“板块”,程式化的处理文本,预设了程式化的教学板块,课堂上几乎没有临时生成的东西,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没有审时度势,没有随机应变的手段。这样的板块课堂如搬砖砌墙,谈不上创新,更看不到属于语文课的独特的艺术美。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使语文课有“语文味”的关键

“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和核心人物——程少堂先生在谈到语文课堂如何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时,强调提高教师素质是使语文课有“语文味’的关键。

作为语文老师,我从语文教师为什么没有“语文味”以及如何强化自身角色形象,发表一些浅见。

1.语文教师角色模糊,不是一个“语文味道十足”的人。

尽管新课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多年,可是部分语文教师仍是“四不像”,披着没有灵魂的外衣,游离在其他学科之间。任何老师都可以教语文;什么都不会的老师就让他教语文;教语文无非是识识字,读读课文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泛化表达似乎语文教师的饭碗谁都可以端走。

语文教师角色模糊导致语文教师自我介绍职业时,自卑自嘲道:“除了语文,自己什么也不会教,甚至连语文也没教好”。

家长、学生也认为耽误一节、两节、一星期语文课无关痛痒,即使文化课差,补什么都行就不补语文。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一个泱泱大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作为母语的传播者,身上没有独到的醇香的“语文味”,角色若有若无,不能说不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2.造成“语文味”不足,角色模糊的原因。

首先,语文教师没有核心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的字不一定要写成书法家的字那样漂亮潇洒,普通话不一定要说成播音员的水平,但是不能没有专业素养,不能没有对语文学科的认真与挚爱。

没有读懂一篇文章的能力,备课是课前十分钟搞定,不能静心屏气去研读课文,不能用心去感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微妙情感并神游其中。

没有写好一篇文章的能力。学生每周两节作文时间,往往是语文教师最清闲的时间,在这点时间里看看闲书打发时间,不屑于跟学生一起写作文,事实上自己根本写不出。

没有上好一节课的能力。凡是名师都有自己的课程作品,都有自己的“代表课”。而大多数农村教师,课是上了一节又一节,节节都“波澜不惊”;学生教了一届又一届,届届“怀才不遇”;工作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说起教学创意,一脸茫然;说起教改,总是认为农村校园设施配套跟不上,教学成绩上不去是教学硬件不具备、家长不重视、学生素质低。

没有改好一篇作文的能力。常常把叶老的名言“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挂在嘴边,并以此为借口,学生挖空心思,用断脑筋写出来的文章能不改便不改,大笔一挥“阅”(其实是“约”凭感觉)便万事大吉,天下太平。……几此劣根性,不在一一赘述。

心做沙漠,肯定连一根茅草也长不出来;心做沃土,就能鲜花芳香,就能绿树成荫。

3.如何强化角色形象。

① 充满激情,积极投身新课改。

语文教师应该是为了爱孩子,为了孩子爱语文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为能传承五千年灿烂文化而自豪的,能时时亲近伟大的母语而高兴。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该有传播文明的激情和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能够与时俱进。如果认为教了语文,就捧了铁饭碗,吃老本,那么这个铁饭碗即使别人不捧走,有一天也会锈迹斑斑的,“混日子”不仅是端铁饭碗等着养老,洋洋自得的吹嘘,更是外强中干,自欺欺人,甘愿自己平庸的遮羞布。试想可怜巴巴的捧着这样的铁饭碗,迟早会变成教育界的小角色,甚至让人与契珂夫笔下的小人物联系在一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② 博文多学强记。

语文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触,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教师,像医生一样越来越吃香,而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减退,知识老化……虽然端着语文的架子,按课程表上场,却像一个跑龙套的,忙是忙了,却没有票房价值,悲哉哀呼!这就需要我们常常博闻强记。学高为师,师应时时学。试想一年中能坚持读七、八本好书,几十年下来,数目可观,那么厚积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愁教不好语文课,没有“语文味”?

③ 上好每节课,有自己的“代表课”。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要想上好课,备课是关键,十分钟搞定的课,绝不是好课。几十年如一日一本老教案、老教法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沉闷、呆板。这样的课不上也罢,耽误了半学期谁稀罕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师的每节课应该是层进式的,知识点的贯通应该像一棵树,盘根索节,环环相扣。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每学期都要有自己的“代表课”。关于“代表课”的含义及特点,在《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中,余映潮和程少堂在自己的专著中都有研究,我认为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代表课”。尽管我们达不到“名师们的标准”,但起码每学期我们应该努力打造一两节代表自己风格的最高水平的优质课,不是为了表演,只是为了超越自我,一个教师的代表课越多,他的突破感就越强,代表课是教师成长路上的里程碑。

④ 写好下水文。

朱自清、鲁迅、老舍……他们都是国文教师、一代名师、文学巨匠。他们也许讲不好数学,但是没有人能取代他们教语文,他们一边教课,一边在文坛上耕耘收获,也许我们无法要求自己像这些名人辉煌过人,但我们可以以伟人为榜样,勤动手,多写作。从上师范开始至今将近二十年中,我没有间断过写日记,尤其近几年读书笔记,教育随笔,下水文等等。每年约写四万多字,我从没有奢望成为什么“家”,只是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能够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

如果师生两节课同时写命题作文,这时你从下笔难中会深有感触,就不会对弟子的拙作横挑鼻子竖挑眼了,与学生的习作同时展示,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亲和力。

⑤ 改评文章下功夫。

“好文章不是改出来的”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只批“阅”而批改,由于时间精力所限,学生的作文不可能篇篇精改,字字推敲,但每学期也至少精改精评两三次。

我每次批改孩子们的习作,都能欣赏到乡村“原生态”的美景趣事,捕捉到孩子们那朴实、善良的稚子童心。闻到了沁人心脾的清新的泥土气息,教学相长,不知不觉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如果做到以上五点,那么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可以自豪的说:“我即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会没有“语文味”了”。

学名师讲语文,不断超越自我

我们学习研究《名师讲语文》,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是为了孩子愉快的成长而研究,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幸福指数而研究,是为了增加语文课的魅力而研究,名师所创造的辉煌也许是我们无法企及,但可以让名师身上散发出的魅力与光彩照亮我们的眼睛,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因我们的奉献更加炫丽!

参考文献:《余映潮讲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