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纯阳 千古之谜

 roselihong 2020-02-01



小儿纯阳 千古之谜

自从开设了《小儿艾灸》的课程,经常被问及小孩的命门能不能艾灸,小孩的足三里能不能艾灸等等。时间久了我也有些口干舌燥,心生无奈。今日闲来无事,索性整理数言,将心中的无奈一吐为快,将诸位的疑惑一并开解。

其实无论是中医江湖还是民间坊传,我们经常都能听到关于“小孩为纯阳之体”的传说,所以在日常小儿调理中便有了种种关于疗法的禁忌,以至于很多的父母,甚至儿科的医生在实际临床运用中都被各种禁忌法则束缚牵绊,无所适从。关于小儿的体质属于纯阳之体的论述由来已久,几千年来,我们人云亦云,口口相传,代代相承,早已真假难辨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

追本溯源 众说纷纭

“纯阳之体”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颅囟经》:“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此后历代医家对纯阳之论多有发挥,各有侧重。在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在明代虞抟编著《医学正传卷六·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同在清代的叶天士《幼科要略》从小儿疾病的临床出发,认为:“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由此可见,小儿纯阳之论虽有出处,但并未具体阐述其深义,而后世医家虽传其文,却未承其意,有从生理功能论述者,有从病理特点论述者,也有从年龄发育论述者等等不一而举。诚所谓真理是永恒的,而小儿纯阳之理却为何会百朝嬗变,千人千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拨云见日 昭然若揭

既然是关于小儿是否是纯阳之争,那么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概念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而言之,阴阳是中医学说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的根源。简单说来,从起源上讲,中华文明就是从阴阳这一基本要素出发并逐步建立和发展的,经过长期对阴阳的不断深入认识,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论,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涵盖诸领域的阴阳知识,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精神科学等各种范畴。

正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物物皆有阴阳,不可割裂,阴阳必相互依存,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认为小儿“纯阳之体”是有阳无阴的这种观点显然不太符合中医阴阳互根互用的原则,阴阳是相互依赖的,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不可能离开阴独立存在;其次如果认为“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是因为“天癸”未至,那么小儿也分男女阴阳,如此推论小女孩就应该是纯阴之体。既有二七二八之分,何独一七一八不分男女阴阳而皆为纯阳之体呢?以上种种论述,个中前后矛盾不言自明,不辩自证。

法无定法 理明事简

我认为,“小儿纯阳”之论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所有的语言都不能脱离语境而完整表达语义,所以古人说书无尽言,言无尽意。小儿乃纯阳之体的说法,是因为古人认为,小儿秉承父母的精血,从先天的精气发展而来,以肝气为主,生机盎然,生命力极强,新陈代谢快。“纯阳之体”这个结论,是从体质的阴阳本质状态得出的。阴阳的变化状态,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在父精母血刚结合的阶段,还没有很多实质的细胞或者组织时,这时候的生命阴阳状态在很大的比例上是“纯阳之状”,充满了能量和无穷的可能性。但是阴阳之间,阳生阴长,阳化气阴成形,随着细胞组织的不断增多,人体各器官的发育,阴阳的比例在慢慢发生变化,随着形体器官的慢慢成长稚阴也在日益壮大。君不见,新生儿的生长速度在第一年是最快的,而到了三岁以后就开始缓慢下来,但是仍然比成年人和老年人要快得多。所以儿科用药都是要测量体重精确计算的,而成人不管高矮胖瘦都是统一药量。

通过观察发现,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生长发育分为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1

胎儿期

胎儿没有呼吸到天地之气,还是主要靠父母的精元和母亲的营血发育,因此在很大比例上属于“纯阳之体”,阴体甚少。

2

婴儿期(一岁以内)

婴儿虽然呼吸到天地之气,也通过脾胃开始吸收母乳以及其他水谷精微,有了一定的稚阴,但是总体来说,仍然是阳很多而阴很少,仍然是靠先天的精元提供发育的动能。

3

幼儿期(一至三岁)

阴体比婴儿期多了很多,但是和成年人比较,仍然是阳多阴少。

4

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总体的趋势是阴体在不断增加,阳气虽然没有衰减,但是和阴体在比例上越来越接近,最终达到了成年的阴阳平和。故二七二八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合能有子。

综上所述,小儿的的体质实际是阴阳两虚的阴虚阳亢型,那有人就会问,既然小儿是阴阳失调的状态,为何不用治疗呢?为何古人没有天天给孩子喂药呢?其实这恰恰是古人的智慧之处,古人育儿的金科玉言,“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就是针对小儿特殊体质时期的特殊照顾!实现无为而治,不治而愈,因为无论是吃药还是吃饭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而已。

行文至此,我想关于小孩的命门能不能艾灸,小孩的足三里能不能艾灸等等诸如此类的担忧顾虑,诸君应该是心中了了分明了吧?如果还有疑惑,那只能日后面谈了!

“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代谢迅速,犹如旭日初升,草木之始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是对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这,生理特点的高度概括,并不是指盛阳或有阳无阴,中医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这些认识,对小儿保育和调理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人父母不知医为不慈,绝非危言耸听!放眼芸芸,小儿无智,父母无知,不知冷暖,不节饥饱,心虽疼爱有加,实则贻害无穷……


桑见 老师

中医执业医师,出身世家,自幼熏习。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工作近十年。追随范师多年,从事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传艾书院培训组负责人,传艾书院《扶阳悬灸班》、《扶阳灸家庭养生精品班》主讲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