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看”舌头,判断湿气!尤其是四类人,简单五招,巧祛湿少生病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0-02-01

水是万物之源,自然界中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水分比重占8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分所占比重才有所下降。但是,就算是中老年人,体内水分也高达50%。

所以,人体内本来的水分就多,湿气自然就会重。

在中医眼里,湿气是“万病之源”。

不少的疑难杂症都与湿气有关联,若是一个人体内湿气久除不去,容易促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疾病自然而然就会“入侵”。

而湿气无色无味,悄无声息就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若是平时不注意,小病积成大病,这时候已经晚了。

舌头的三大症状,若有其一,提醒你湿气只重不轻!

一、舌边呈锯齿状

早晨醒来漱口之后,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痕迹,来判断体内湿气是否过盛。

若是舌头周边出现锯齿状,或者是有明显的牙齿痕印,就要留心了。

舌头周边有印痕,也叫“裙边舌”,代表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

二、舌头发黄,厚腻

人体内有湿气,舌苔就会变得又黄又厚。

如果发现舌苔的颜色越来越黄,则代表着你体内的湿气越重。

除了发黄以外,还很厚腻,口腔内还隐隐有股酸臭味,则是身体内湿热过盛,需要进行调养了。

三、舌苔发白,厚重

如果你早起发现自己的舌苔泛白,看上去厚厚的一层,但是摸起来却很平整光滑,并且有湿润感,那就说明你的身体寒气过重。

若是不加以注意,寒气与湿相交,形成湿寒积聚在身体里,健康也就得不到保障。

四类人,是湿气的“目标”,看看你在不在其中?

第一类,思虑过重者

如今的生活节奏变快,为了生活过的好,每个人相应的责任就会变大。

柴米油盐,家庭事业的平衡关系都压在身上,人所忧虑的事自然也就多了。

中医认为,“思过虑,人憔悴,心受累”。

忧思过多的人,往往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脾胃功能失调,化湿遇阻,导致体内湿气越加旺盛。

第二类,“懒癌”晚期者

所谓懒癌晚期,就是能坐着就绝不站着,宁愿睡懒觉也不愿起床,给个手机就能在家一个星期的“懒人”。

但是,这种懒法并不健康。

懒过“头”,一点运动也不想做,会导致脾胃虚弱,从而增加湿气的量,容易使人出现早衰,小毛病不断,浮肿等情况。

第三类,时尚达人

不少MM都是时尚达人,无论是夏日还是冬天,都喜欢穿着薄薄的衣服,显露出苗条的身材。

殊不知,这样做正好给了湿气一个“入侵”的机会。

尤其是现在正值严寒季节,很多MM们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没做好保暖措施就出来“蹦跶”。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肢体关节受寒,导致湿气加剧,增加关节处疼痛的机率。

第四类,肉食爱好者

现在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生活变好了,饮食自然也更好了。

不少人都养成了大鱼大肉,左手烟右手酒的习惯。

但是,这样的饮食结构容易扰乱脾胃的正常运作,若是脾胃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湿气难以排出体外,只会在体内越积越多。

湿邪除,白病无!五个简单方法,逼走多年湿气

方法一,搓揉腘窝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腘窝是哪里,其实它并不难找,甚至还很明显,就是膝盖后方的凹陷处。

由于腘窝处于膀胱经脉处,而正中央有个祛湿排毒的穴位,那就是委中穴。

经常搓揉腘窝,按压委中穴,可以帮助身体进行舒展,活络经脉,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方法二,晒晒太阳

冬季待在屋里,不通风不透气,整个人也会显得精神萎靡,状态不佳。

所以,若是遇上大晴天,最好是带上朋友,家人一起去户外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尤其是对于气虚,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来说,多晒太阳还有驱散寒气,益气血的作用。晒的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就好。

方法三,早睡早起

老人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健康活到老”。

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通常早睡早起的人会更有精力,身体的状态会更好,一些健康无病痛的老人都有早睡的习惯。

所以,我们每日最好是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来休息,尽量做到不熬夜,睡前最好不使用电子产品,以免脑部过于活跃而睡不着。

方法四,畅饮花茶

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茶叶就多种多样,其功效也各有不同。

比如温养肠胃的有红茶、普洱茶、茉莉茶等;清肝明目的有绿茶、菊花茶等。

而能够祛湿排毒,驱寒的茶就不得不提乌草根砂仁茶了,它是一种20味食材搭配制成的中药祛湿茶,包含火麻仁、栀子、砂仁、甘草、陈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紫苏、佛手等20味中药。

坚持每天喝一点,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明显的祛湿效果。

方法五、笑颜常开

老人常说,“笑意盈门福气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生活中经常微笑的人,运气往往不会太差。

有研究指出,笑是减轻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若是一个人经常满脸笑容,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缓解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