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要遵守这些原则 |《六韬》管理之道

 blackhappy 2020-02-01

【粤若稽古】

《六韬》是一本讲谋略,讲兵法,讲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奇书。

什么才能够算得上是一个人才,有没有一个标准来检查一个人是否是一个人才?当然是有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在姜太公看来,作为一个人才,首先要有五项长处,接着还要避免十项短处。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也才能够有所作为。

下面进入《六韬·论将》中的原文讲解。

【阐经述典】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姜太公认为,作为一个人才,要有五项长处,分别是勇敢、智惠、仁慈、信义、忠诚。一个人有了勇气,则能够抵御别人的冒犯,不会受到别人的侵犯。一个人有了智慧,指的就是有足够的才能,能够指挥、能够控制。则能够临危不惧,遇到困难能够镇定面对。

一个人有了仁慈,则能够爱国、爱军、爱民。《励军》篇讲到了:'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就是指对士兵能够有足够的仁爱之心,能够与他们同甘共苦。《略地》篇强调说:'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就是指,不能够伤害百姓,要仁爱百姓,要为百姓着想。

一个人有了诚信,则能够不欺诈别人,得到别人的信任。这里的信,同时也指能够做正确的事情。

一个人有了忠诚,则能够得没有二心。不能说一下子对这个领导好,一下子对那个领导好。

这就是人才的五维,即五材。

【原文】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有了五材之后,还需要警惕十过。

勇而轻死,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勇无谋,这样的人,只会单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而不懂得从全盘进行考虑。战国时期,六国联盟,想要吞并秦国。老秦人都认为不要怂,就是干。但是秦孝公冷静下来之后,决定不在军事上强力抵抗,因为当时的秦国,完全打不过六国的联军。秦孝公采用的是,离间、教唆等手段,逐渐瓦解六国联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容易冲动,一旦遇到事情就撸起袖子,红脸打架,这也不是一种恰当的手段。这一类人,就像是一个火药桶,一点火苗就可以引爆。对于他们,可以用使用激怒的手段,让他丧失理智,接着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楚汉之争的时候,项羽的大将曹咎守住成皋城,刘邦攻克不下,便一直让人在外面骂曹咎。曹咎没有忍住,打开城门进攻汉军,被汉军抓住破绽,整个成皋城都被占领。

急而心速,就是指做事情过于着急,做决策也过于着急。当对一件事情的了解还不足够,对后果的预估还不足够的时候,就不应该做出决策。因为这种决策,会伴随极大的风险。

对于这样的人,要想对付他,就得使用持久战术,你不是要急吗?那我就往后拖一拖。你一拖,他就着急了,着急就乱了心神,就会容易出错。

贪而好利,指的是贪得无厌,只看重利益。战国时期,六国的联盟为什么一直很松散,原因就在于六国的大臣,很多都收了秦国的好处,反过为秦国说好话,所做的决策很多都偏向了秦国。

仁而不忍人,指的是没有原则的仁爱,也就是指无原则的包容。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盲目信仰一些宗教,搞得是非不分。有人打了他一巴掌,他会反过来觉得是自己的错误,把另一半脸也给别人打。有些人被别人欺负了,总是觉得是自己上辈子犯的罪孽,不敢吭声,不敢反抗,助纣为虐。你想要把垃圾给丢了,他会反过来指责你怎么可以把垃圾给丢了,这是不够仁慈,不够包容的表现。对于这样的人,要学会分辨,然后远离,这明显就是头脑有问题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也很好对付,那么就给他制造一些事端。你不是要包容吗?我这里捣乱一下,那么捣乱一下,你就什么都要处理,什么都要包容,耐心一下子就给消耗完了。

智而心怯,指的就是虽然有计谋,有智慧,但是在关键时候却支支吾吾,不够果断。有人评价诸葛亮这个人,就是谋多决少。诸葛亮做的计谋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在关键节点却一直犹豫,没有快速做出决策应对。这样的人,就担心临时出现问题。本来他已经很犹豫了,再出现点事情,就会更加乱了。

信而喜信人,也是指没有原则地轻信他人。例如项羽,就是这样的人。他轻信陈平的离间,怀疑范增,直接就把范增从自己的谋臣当中给逼走了,让自己陷入孤军作战的地步。

廉洁而不爱人,指的是一个人只注重自己的廉洁,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过于片面。例如楚汉之争,赵国陈平觉得李左车提出的偷袭汉军粮道的计谋,过于狡诈,不想用,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结果被韩信来一个背水之战,仅用数万的军队,直接攻破赵军二十万的大军。

智而心缓者,这一点,与上文所说的'智而心怯'十分类似。

刚毅而自用者,指的是有能力,却十分地自负,例如项羽。项羽的军事能力,可以说是接近无敌的。刘邦前期每次跟项羽打仗,基本上就没有赢过。对于这样的人,可以用奉承来对付他。例如,项羽想要杀了刘邦的老父亲,刘邦向项羽求饶,说我们是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直接就让项羽心软了。

懦而喜任人者,指的是胆小弱懦,只会依靠别人,对于这样的人,可以设计一些圈套让他往里面跳。例如秦二世胡亥,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所以把治国理政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了赵高。赵高也利用了他这一点,不停地骗他说,作为国君就要高高在上,不能够随便就见大臣,于是胡亥便把自己关在后宫里面,整天吃喝玩乐,玩弄女人。

这就是做人所要避免的'十过'。

【原文】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武王曰:'善哉。'

姜太公说,带兵作战,是国家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人才将领,又是最关键的。将领,相当于国家的辅佐,国家的左膀右臂,也是历代帝王所重视的。

正是因为将领如此重要,所以才要十分谨慎地挑选。

战争这件事情,从来都没有双赢,也没有双输的局面。一旦出兵,势必就会造成胜负。如果十天之内还不能够解决问题,那么不是自己亡国,就是兵败。

周武王说:'说得真好!'

【推古验今】

'十过'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勇而轻死、急而心速、刚毅自用',这些都是作为个人,作为领导所需要避免的大忌。一旦出现了这些毛病,很容易就被他人所利用,很容易就被对手所摧毁。

姜太公说,将领是国家最重要的一个点。不仅是对于国家,对于公司,对于团队,甚至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如此。

美国人为什么总是从中作梗,不肯让钱学森回国,就是因为钱学森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的。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要从外交上,从明面上,以及暗面上一直使劲出力,把钱学森接回来的原因。

这'五材十过',也相当于是一个检验人才的清单,是从根本上说明了如何考察人才,如何挑选人才,如果人才被别人所占领,又该如何对付。

每一个人都可以对照这'五材十过',看看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进而思考如何改进。这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功课。

【经典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