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道—痰是湿的温床,祛湿不祛痰非其治也

 gouqinanren 2020-02-02

  很多患者会问说“我湿气重、油脂大,为什么喝了好长时间的中药了,却一直不见效果呢?


这样的患者通常满脸油腻、头发油腻、脂溢性脱发、脂肪肝、血脂高、吃肉多,经常会出现大便拉不干净等情况,这就是典型的痰湿体质!


网上很火的一个产品,叫红豆薏米粉,号称祛湿的良药,但是很多人同样是喝了好长时间不见效果。

不是说红豆薏米粉没效果,而是说,首先,它效果不长久,喝几天祛湿了,过几天不喝了,湿气就又回来了。所以要喝就长期坚持喝,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药,长时间喝是没有问题的。大多数患者吃中药,喝一天两天,一付两付,一周两周还好说,一旦时间长了,依从性就不那么好了。

第二个是因为它是单纯祛湿的,解决不了痰湿体质的本质问题。

医道认为单纯祛湿力量薄弱,难以速效,化痰除湿二者并用,或者用祛痰药代替祛湿药,才是改善痰湿体质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呢?医道认为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去理解:

第一个原因,内湿来源于脾胃。

前两天咱们说过“脾为生痰之源”。现代痰湿体质的患者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膏粱厚味、大鱼大肉吃的比较多了,阻碍了脾胃的运化,导致脾胃转输能力下降。运化不动,水湿长时间停留不去,凝结成了痰湿。
对于这类患者,只是简单健脾祛湿的话,四君子汤一类很难快速见效,因为患者湿气还没等除去,日常生活中又继续大鱼大肉食用,痰湿又积累起来了。没有涉及到痰这一个更深的层次,这是很难让脾胃运转能力恢复正常的。

第二个原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也就是说,痰的根源在于脾胃。上面咱们说了,这类患者是由于吃大鱼大肉或者吃寒凉的东西长期困阻脾胃而生痰。脾土生肺金啊,“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脾生的痰进入肺以后会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分。

有形之痰由肺咳出,无形之痰阻碍肺气。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一些比较肥胖的患者,走路时间长了就喘,这个喘是因为胖了。比如说你让180斤的人和110斤的正常人一起爬楼梯,肯定110斤的爬的快。为什么180斤的会喘呢?因为这个无形之痰阻碍了肺的呼吸,所以才会喘。

也就是说,长时间的痰湿体质患者,他们的痰不仅仅在脾里面,而且也在肺里面。所以我说红豆薏米粉的对于痰湿体质来说,确实差了一点。

第三个原因,咱们从阴的角度来看。

人体内的津液、水、湿、痰都属于阴的不同状态,人体是一个活体,人体的各项机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四种状态在体内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它都出于一个转换的过程。


还是昨晚说的马路上的这一潭死水,一开始只是一滩水,时间长了就把土给溶解到里面了,水和土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泥,如果长时间不处理,还会有更多的水和土结合,形成更多的泥。如果这时候再下一场雨,水更多了,还会溶解更多的泥土,如此不断循环....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只是单纯的把水抽干净是没用的,必须要把泥土也一块处理掉,如果不处理泥土的话,再有雨水下来,还会形成一潭死水。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把水弄掉,泥土挖走,填进新鲜的土,把这个坑填平,和其他地方一样高,这样就不会再有积水了,这就叫敛阴护正。比如说二陈汤里面加上乌梅,不就是防止祛痰太过,敛阴护正嘛。

由此来看,常规祛湿只是治标,还有一部分是处于由湿向痰转化的一个过程,对于这一部分和已经形成了的痰湿,它并不能除掉。

痰湿,痰湿,有痰又有湿,所以祛湿不祛痰,非其治也。比如说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茯苓丸、滚痰丸都是祛痰不错的方剂。

也有人会问:那你把三仁汤、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当成什么了?这个说起来的话,聊的就更多了,(今晚先摆理论,关于方剂的具体运用,咱们改日再聊)

经过医道的反复临床实践认为,对于祛湿、健脾,治疗痰湿体质患者的一系列症状,用这几个方为基础方的话.......确实差点。

这只是我的一些临床感想,你怎么看痰和湿的关系呢?欢迎留言评论,互相交流学习。

一、医道——藿香正气散治疗五更泻验案分享
      二、医道—祛湿或可为肺炎的中医治疗与保健大法
               三、预防近视?其实你做的眼保健操,一直都是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