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有一个光明灿烂的前景。但当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只剩下学习,这时我们的孩子就可能变得“不正常”。 今天,究竟该如何教孩子、爱孩子,如何做家长?一起听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怎么说↓↓↓ 01 2018年,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北师大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性取样,对全国近20万名四年级、八年级的孩子及其班主任开展调查。数据调查发现,四年级、八年级学生都认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四、八年级学生均感受到家长对成绩有较高的期望,45.9%的四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三名”,42.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十名”。 02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无论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八年级学生,都把“有温暖的家”排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的第一位(分别为39.3%、49.4%)。但孩子渴望有“有温暖的家”并不等于孩子有温暖的家。数据显示,有25.1%的四年级家长和21.8%的八年级家长“从不”花时间与孩子谈心。另外,有二到三成的四、八年级家长“从不”问孩子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从不”和孩子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从不”和孩子讨论电影或电视节目。且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亲子沟通频率明显下降。《报告》暴露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家长警惕与反思。 03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有15.4%的四年级家长和9.9%的八年级家长“从不”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有17.4%的四年级家长和14.4%的八年级家长“从不”允许孩子表达与家长不同的观点。只有正确地看待孩子,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孩子、让孩子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与修正错误中成长。 来源: 微言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