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一生深受庄子影响,在这一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DavidCCH 2020-02-02

苏轼从小就崇尚庄子,受道家思想影响甚深。尤其是经历贬谪漂泊和人生挫折后,他更深谙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和险恶,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也就对庄子哲学更心领神会,更向往庄子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人生境界。

苏轼一生深受庄子影响,在这一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庄子齐万物一死生的齐物论思想,轻视有限时空,超然物外的“无求”境界,顺应自然、抱真守朴、虚静淡泊的人格追求等,都对苏轼有深刻的影响。在其词作中,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个人认为当数《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一词: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苏轼一生深受庄子影响,在这一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于元祐六年四月苏轼离开杭州抵达润州时。张弼,字秉道,杭州人,苏轼屡屡以“髯张”称之。从词境来看,似乎是张弼护送苏轼到达润州,分手之时苏轼作词相赠,表达对杭州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超越情感、功名的人生境界。

苏轼一生深受庄子影响,在这一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直抒情怀,表达对悲欢离合的超越。“忘情”,即忘怀世俗之喜怒哀乐。“尘心”,指世俗之心。“道心”,悟道之心,道家清静无为之心。“平”是指不被外物所扰,内心平静。这上片词的意思是,劝慰张弼不要为离别而伤感,也不要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忧,安心回到杭州就是了。因为,自己已经消除了尘俗之念,忘怀了世俗的情累,内心虚静淡泊而澄明。所以,无论走到“江南”还是“塞北”,无论在杭州做地方官还是回京任职,不管境遇如何,都会安之若素,处之泰然。比较接近庄子破除物累,物弊的“无待”境界,是东坡在《超然台记》中表述的超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苏轼一生深受庄子影响,在这一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借《庄子》语典,表达对名声的超越。“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两句,用了《庄子》中的事典。“俎”,切肉的几案;“豆”,盛肉的器皿,皆指祭祀用的礼器。“庚桑”,复姓庚桑,名楚,是老子的弟子。“南荣”,是庚桑楚的弟子,老子的徒孙。庚桑楚居畏垒三年,弃“知”任“愚”。无为而治,得到居民的拥戴,被尊为“贤人”,并当作神灵一样供奉。他反倒“南面而不释然”,忧心而不称意,弟子南荣不解,他解释说:至人治理天下,如“尸居”一般,顺应自然之道,顺应民性,不应该自以为有功于民,而民也不应该把天下治当成某个人的功劳。表现出庄子“无功”、“无名”、“无已”的思想。

苏轼一生深受庄子影响,在这一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吴越”,指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旧地,杭州、润州都在吴地,其意思就是愿听到杭州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的好消息,表达了对杭州民生的热情关注。“君王”两句出自《汉书·张释之传》:汉景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廷尉张释之恐换代之际官位不保,问计于王生。王生故意让张释之当廷为自己“结袜”,以张扬其贤德,景帝因此重用了张释之。这里用张廷尉为王处士结袜的典故,意思是说如果朝廷要询问我在杭州的政绩,请说全赖百姓的厚爱。

苏轼一生深受庄子影响,在这一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既体现了庄子哲学抱真守朴的思想,又表达出苏轼重情重义、关心民生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展现出诗人在世俗情感及功业名誉面前的冷静与超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