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文化名山、书法名山、河南省浚县大伾山。我们都知道大石佛是个大宝贝,赫赫有名。但是,大伾山摩崖题字也是国宝,历代名人文人留下的墨宝,名气也不小。
在大伾山龙洞南崖壁有三处:“鹭涛虎岫”、“仙崿”、“再至青坛” 摩崖石刻题字,是明清著名书法家神笔王铎留下的墨宝。
王铎在大伾山留下的墨宝,不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还成了大伾山旅游景区的一大亮点。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动乱之际,故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王铎来浚县,寄寓于刘尚信的“摄生阁”,此间,他和王铎两次游览大伾山,兴致所至,王铎沉着痛快地在山崖上用隶书题写“ 鹭涛虎岫”四个笔力雄健的大字。并题诗《再至青坛》之后,他和王铎的亲友彭而述、张云斋、张寀、张亮远从数百里外会集在他的“摄生阁”。初春二月,刘尚信送王铎等友赴南京。
“仙崿”为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王铎题书,八分书,笔法道劲,风格独特,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鹭涛虎岫”四字,就用了三种书体,鹭是篆书,涛是隶书,岫是魏碑,涛字的一长横突出了隶书蚕头燕尾的写法,岫的右边“由”字突出了魏碑的内圆外方的特点;鹭指鸟类,涛指黄河,虎指大伾山,岫是指不远处的胜迹龙洞,所以它即有很大的书法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鹭涛虎岫”、仙崿、再至青坛的发现,为研究王铎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再至青坛
清·王铎
窅窅崇青色,中兴谥此坛。
石稠原少树,洞背故多寒。
帝子留神鼎,河渠自汉官。
为怜骐馵歇,暂得憩安磐。
王铎,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天启进士,曾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后官礼部尚书。明清之际著名书法家。此诗刻于龙洞南崖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