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解托、补托法辨治虚损特色

 神秘的侠客d83f 2020-02-02

姚 慧1,张 浩2,郭锦晨3,冯 烨1,徐 慧1

(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2.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四川 成都 610075;3.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合肥 230038)

摘要: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论述新安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运用解托、补托法治疗虚损疾病的独到见解及临证经验,强调“托”法在培补人体正气、抵御外邪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所创的解托、补托13方进行了分析,从而丰富了新安医学虚损辨治理论,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家辨治虚损的能力。

关键词:《不居集》;吴澄;虚损;解托;补托

清代新安医家吴澄,字鉴泉,号师朗,安徽歙县岭南人,自幼习儒,屡试不第,后弃仕从医致力于虚损病的研究,“闭户研究者历有年,临证体验者历有年”[1],博览医籍,苦心钻研,总结前人治虚经验,论述内损,并创造性地提出“外损”“解托、补托”“理脾阴”等理论,自成一家之言,著《不居集》一书。“不居”,取“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意。《不居集》是一部内容丰富、医理新颖的虚损病专著,为治疗虚损医书之大成,阐明了虚损之“外感致虚”理论。本文就吴氏“创外损”和“解托、补托”法做如下简述。

融汇发展要素,以党建富民引领乡村振兴新动能。集中居住既是人口、住房的集中,也是产业、资源的集中,培育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新动能是社区良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持续保障。宿城区突出党组织在创业富民中的引导作用,动员各类主体投身乡村振兴热潮。

外损,六淫中之类虚损者,虚损,即虚劳,是以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不足为主要病理本质的一类病证。吴澄认为:“凡人在病,有不因内伤而受病于外者,则无非外感之证;若缠绵日久,渐及内伤,变成外损,其故何哉?盖内伤,外感多相似,有内伤之类外感,即有外感之类内伤;外感为邪有余,内伤为正气不足,然其中虚虚实实,不可不察。有外感之后,而终变虚劳;亦有虚劳而复兼外感;此二者最易混淆,辨别不明,杀人多矣!此其大义,所当先辨。”外邪侵袭虚劳之人,欲疏散外邪,却恐伤及正气;欲滋补内虚,又恐引邪内陷,胶固难出,攻之不可,补之又不可,吴氏根据临床经验,针对虚劳的不同情况,在培护元气的基础上创制“托”法,分为“解托”和 “补托”,并指出:“此治虚劳之兼外感,或外感之兼虚劳,为有外邪而设,非补虚治损之正方也。”同时指明:“若内伤重而外感轻者,宜用补托之法,内伤轻而外感重者,宜用解托之法。”并附自用得效13方。

1 解托法之“托”

疾病前期,邪气初入,本体素虚,内伤轻而外感重,有张仲景正伤寒之法而不能用者,宜解托,不专于解,而重于托矣。吴氏解托六方分别为:柴陈解托汤、柴芩解托汤、和中解托汤、清里解托汤、葛根解托汤、升柴拔陷汤。其中柴陈解托汤主治寒热往来、寒重热轻,有似虚劳寒热者;柴芩解托汤主治寒热往来、热重寒轻,有似虚劳寒热者;和中解托汤主治手足厥冷、恶寒淅沥、肢节酸疼,有似阳微者,以及口渴欲饮、舌上微苔,有似阴弱者;清里解托汤治蒸蒸烦热、躁闷喘渴,有似阳虚内热者;葛根解托汤治正气内虚,客邪外逼,有似虚劳各症;升柴拔陷汤治外感客邪、日轻夜重,有似阴虚者。若阳虚内陷,用补中益气汤或举元煎;若阴虚内陷者,用补阴益气煎、理阴煎;若初起而邪有内陷不出者,照方随症加减。

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高,自控能力差 大学相对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使得大学生有较多的自主时间,与高中高强度的、目标明确的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极易产生放松心态。一些大学生没能形成合理的人生规划,没有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面对相对闲暇的时光,加之自控能力差,难免会迷失方向。而手机功能日趋丰富,诱惑力大,导致他们用手机打发时间,并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解托六方每方必配柴胡、葛根,是解托法的一大特点,对此二味药吴氏有独到见解,其曰:“葛根以治阳明,倘有余邪,无不托出……重用柴胡、葛根之升,取其凉润而解托入内之邪……若体虚之人,过于清凉,邪愈不解,只用柴胡提清,葛根托里,此二味者,一则味甘性寒,一则气清味辛,清辛而不肃杀,甘寒而不壅遏,能使表气浃恰……柴胡、葛根一提一托,使客邪之热迅达肌表……葛根味辛性凉,诸凉药皆滞,能遏表寒,惟葛根之凉,凉而能解;诸辛药皆燥,能发内热,惟葛根之辛,辛而能润。其用与柴胡互有短长,柴胡妙于升,能拔陷……”纵观六方,皆以柴胡、葛根升散解托为主,兼以二陈祛痰、山楂导滞、泽泻渗利、黄芩苦降,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前胡、防风托邪外出,再根据不同症状加味化裁之,则“解托之妙,尽于此矣”。

2 补托法之“补”

病症后期,邪恋难去,内伤重而外感轻者,以补益为主、托邪为辅,“惟是坚我墙垣,固我城郭,戟我人民,攻彼贼寇,或纵或擒,由我操柄”,但扶正之中须“开一面之网”[2],使邪有出路,于是吴氏又制补托法七方:益营内托散、助卫内托散、双补内托散、宁志内托散、补真内托散、宁神内托散、理劳神功散。益营内托散以柴胡、葛根为主,合当归、人参、生地黄等治外损之阴虚不足、不能托邪外出者;助卫内托散以柴胡、葛根为主,合人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等治阳虚不足、不能托邪外出者;双补内托散以柴胡、葛根为主,合人参、黄芪、生地黄、当归、白术、川芎等治阴阳两虚、不能托邪外出者;宁志内托散专治外感客邪、情志内伤、忧思郁结、意兴不扬、恶寒发热、头疼身重者,用柴胡、葛根合茯苓、人参、当归、远志、酸枣仁、益智仁、浙贝母等;补真内托散治外损之房劳过度、耗散真元者,以柴胡、葛根合人参、黄芪、生地黄、当归、茯神、酸枣仁、麦冬等;宁神内托散治食少事烦、劳心过度、兼感外邪、寒热交作者,以柴胡、葛根合人参、当归、茯神、酸枣仁、续断、远志等;理劳神功散治伤筋动骨、劳苦太过、损气耗血而邪不能外出者,以柴胡、葛根合秦艽、续断、杜仲、香附、骨碎补、五加皮等。补托法的用药特点是:内以补益药扶托,外以柴葛解散,培补而不留邪,解托而不伤正。

3 解托、补托特点

吴氏创解托、补托二法,共13方,治未成之外损,而不治已成之外损,其特点鲜明。第一,以柴胡、葛根为主药,托邪外出,葛根之凉而能解、辛而能润,柴胡升以拔陷,二者互补短长。吴氏认为虚人感邪,若不兼以提托之品,凭自身元气透邪外出者难,而柴胡、葛根能升能散,可走肌达表、托邪外出,故13方中方方具备。其中解托一法,针对病邪以“解”为主,多用解表药、消食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理气化痰药,尤以葛根用之为妙,葛根味辛性凉以托里,柴胡拔陷,二药相伍,共奏解托之功。补托一法,虽以培补元气为主,以“托”为辅,但不专事于补,故以柴胡、葛根散邪,人参、黄芪扶正,元气渐旺则外邪自退,邪去正安。第二,重视培补元气,以托邪为主。吴氏曾言:“托者,回护元气也。”托法的关键在于培护虚损患者之元气,“苟吾身之壮旺,即所感虽重,重亦轻也,苟吾身之衰弱,即所感虽轻,轻亦重也”,元气冲和,则外邪不足为患[3]。然而“柴胡、葛根之性能升能散,走肌达表,虽能托邪,然大泄营气,走散真阴”, 解托、补托法对于外损效果虽佳,但对于纯虚劳疾导致的发热则不可用。纵观解托、补托二法,无论以“解”为主还是以“补”为主,均体现出吴氏散邪而不伤正气、补虚而不碍中土,重视正气、重视脾胃的治损原则,处处以正气冲和、中州安宁为治病之宗旨[4]。

4 结语

新安医学是汉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医辈出,医著皇皇,享誉华夏,蜚声杏林,为发展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安医家吴澄之《不居集》在《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等著作地影响下,立足临床,摆脱桎梏,在继承前人治虚理论的基础上创外损学说,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虚劳专著,从理论上丰富了后世医者对于虚劳病的认识,拓展了中医学临床辨证治疗虚损的思路,创立外损致虚理论和解托、补托法,不仅在中医治虚理论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临床辨证施治方面极具特色。吴氏对虚劳证治的发挥,实补前人所未及,即使在今天,“外损致虚”理论在中医诊法、治则、方药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