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功成身退之谜

 凤凰山居士 2020-02-02

伍子胥的下场比较惨,夫差继任吴王后,伍子胥屡次犯言直谏,逐渐不为夫差所喜,最后被夫差赐死装入马革,丢人江中,随水漂流。那么孙子的结局如何呢?司马迁的《史记》未见记载,可能是功成身退?不过他显然对吴王的行径不很满意,这在《孙子兵法》中可以看出,孙子经常批评统治者和将军战旷的持久。

他在《孙子兵法》第13章用间篇里就有谈到: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孙子并不是以赫赫战功为人所知,而是以他的军事天才,强调用兵之道。重视人道精神,反对纯粹使用暴力等特点为人景仰。孙子的思想不仅可以运用在战争中,也可以应用在外交、商业和其他一切事务中。多算、诡道和其他阴暗的手段必须交互使用,以造成最少的损害和困苦;唯有谋略失败才应该使用武力;而且应该用最巧妙的奇袭、机变和最大的力量,达成迅速的压倒性胜利,绝不追求一半的成功。

两千多年来,《孙子兵法》启迪了无数重臣、将军和间谍。孙子并不以战功著称,而他选择了隐退,这从开始就成为中外战争史的遗憾。他没有选择白起或陈平那样的军事政治生涯,大概与他提倡的军事思想紧密相联。因为,尽管他写出了关于战争的旷世绝学,但他既不是一位战争崇拜才,也不是战争艺术的热爱者,他是反战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写于2000年前的《孙子兵法》,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且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筹。这是一个奇迹,而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国度。

孙子他也不愿走“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路,在各诸侯国持续不断的战争中,谋求个人的名利。这种功名心正是孙子的又一伟大之处。

孙子归隐的直接动因,已没有可靠的资料来考证,但从伍子胥的命运,以及后期范蠡与文种的不同命运,我们似乎可以推测出,这必然与吴王夫差有关。有足够多的资料证明夫差是一名亡国之君,包括动人的美女西施的故事,而事实上他的确是亡国了。以孙子惊人的洞察力。他不会不考虑到这个问题。这里又证明了,他比马革裹尸可怜的伍子胥是高明的。孙子的隐退,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追随者,范蠡、张良、彭宣(王葬时任司空),郭子仪与曾国藩则在想退却时势不许之间徘徊,他们都得到一个全老终身的美名。

文献参考——《天下第一奇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