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张先生,50岁。患者胸闷憋气,稍微活动则症状加重。因劳累后自感胸闷憋气。心前区阵痛。心悸头晕。当地就医病情无好转来院。患者心率70次/分钟,心律不齐呈频发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V1~V6T波低平倒置,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血压128/90mmHg。查血脂谱呈高脂血症,胆固醇7.5mmol/L、三酰甘油1.20mmol/L。舌淡红,紫色瘀点较多。苔薄黄腻,脉代。证属气血不足,瘀血痰浊痹阻心脉,郁久化热。 治则:补气活血,逐瘀祛痰通络。二诊时,患者症状改善。加减服药,三诊时患者恢复正常,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随访5年,患者正常,并能进行正常的重体力劳动。 【按语】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行脉中,血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输送到全身,包括灌注到冠状动脉,营养心脏。中医《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其充在血脉。”总之,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均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血液周流不息,是心气的正常功能所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旺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收缩力、心率和心律。冠心病多在43岁以后发病,人过43岁以后,气血不足,尤其气虚证候渐渐显露,气虚为发病之本,瘀血痰浊瘀阻心脉为标。补益心气为主,心气旺则推动血液的力量充,是治病之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