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林爱民林大尹宁德重城记碑

 文化龙乡 2020-02-02
2019-11-27 14:56
林大尹宁德重城记碑,碑原收藏在宁德县文化馆,1979年移至宁德市南际公园“时芳亭”内。林大尹即林时芳,明嘉靖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1563—1566)任宁德知县。碑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冬十月立。碑高2.15米,宽0.9米,厚0.15米。青石质地,弧额,碑题篆刻:“林大尹宁德重城记”。正文楷书,由赐进士第广东按察司佥事前户部郎中林爱民撰文,赐进士第云南监察御史前巡按郭文周丹书正文,直隶凤阳府寿州儒学训导龚邦卿题篆碑记。
内容主要记述宁德县城墙历代兴废始末和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攻陷宁德县城时,百姓被杀无数,教训惨重,及翌年戚家军荡涤宁德一带倭寇后,戚继光即向地方官建议,重建宁德县城墙以保境内民安等有关情况。碑保存完好。1980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大尹即林时芳,明嘉靖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1563—1566)任宁德知县。
林大尹宁德重城记碑
赐进士第广东按察司佥事前户部郎中林爱民撰文
赐进士第云南监察御史前巡按郭文周丹 书正文
直隶凤阳府寿州儒学训导龚邦卿题篆碑记
春秋重民力,凡城必书。城邢、城楚丘、城缘陵独美焉,避寇难也,莒城恶,浃旬而三陷,乃痛讥焉,备之不可以已也。宁德故长溪古田而县地,唐析为场,伪闽升为县,筑土城,至宋圯,环以木栅。
我明正德丙寅()分巡院公宾甃以砖。嘉靖丁亥(),巡按刘公廷簠易以石。承役者苟就,卑狭,大雨辄溃,遇警则树栈为御。丁巳()夏,倭遍闽中矣,予谓李令尧卿,城尚尔陋不足恃,亟图诸。李以公私力诎辞,但累石护之而已。辛酉()不守,邑烬垣夷,民骈首僵尸积于市,李亦不免焉。越壬戌()八月,都督戚公捣横屿窠,始议城筑。九月,州守西融夏公汝砺过而叹曰:吾属邑也,福宁达省必由之道也,可苟乎哉?躬执度围袤延五百九十有二丈,揣高厚之址,授以城南安方畧。东南潮涨啮城址,宜改曲者若干。寻估其费,五千一百金有奇。请于军门新安让溪游公,察院肥城同川李公,佥报可。先发藩帑金二千经营,有直邑人首颂太守功矣。时摄县者无固志,狡匠冒领数百金,工靡就,摄吏相继去。癸亥()春,新倭又充斥漳湾,往来县治如逆邸, 匠寻逸,民相吊,城将终废矣。
潮阳林侯时芳莅任,剪荆莽,立仪门,抚残民曰:予来主兹县,必域尔于奠安,敢玩旤弃民,罪孰予逭?尔辈无恐哉!众稽首曰:吾有主矣。五月末,戚公复歼小石岭之倭,民乃携老幼返城居。侯即召良工,采巨石,经纬错磩,跨石横关。申请藩司足前金,其不敷者,派民丁米,得金八百五十两馀。多方酌处,至捐薪俸以给匠。侯盖欲建千载不拔之基,目前小利不惜也。耆老富族亦效诚乐助足焉。董役者,训导胡德利,灌生员左承芳林师则軰也。高及垛丈八尺五寸,厚丈六尺,改窝铺为游廊六百九十有九间,防雨圯,且便守也。敌楼四十座,门四,门上楼崇丈六尺,扁曰:镇靖、崇顺、永宁、遵化。经始於癸亥 月 ,竣工於甲子六月。规制峻整,屹然鹤邑之金汤矣。尝慨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画已。然城不峻,虽墨子守无术,与无城同。与其竭产入盗手,孰与裒万金以崇墉,完民物壮国威,所得为多乎?然亦顾忠信感激之何如耳。初,恶少乘乱为赝倭以煽虐者,烈於倭。侯时微服岩谷间,廉得之,毙数魁于杖,萑苻屏迹。倭流刼杉洋,亿西乡人诱之也,雠杀道阻。侯移牍古田令曰:刅胁之导,即欲隐,恐不脱虎口,诱岂其情耶?各遣尉往解,二境遂睦,东洋顽民,故逋役,蔑官法,罔惮,侯严绳其惯恶者,宣谕威德,里甲以均其诸,弛盐禁,刑诬赖,绎马鞍山古迹,以免鹤岭之冲射,要皆悯凋疲而与民休息,剔草昧而与民更始。故疮痍甫起,子来忘劳有以哉!虽然,域民赖乎城,守城赖乎民。闽之福清政和十馀邑,即兴化郡亦不免,岂无城哉?守之无术耳。昔蜀自南诏入寇,民失职无聊,李德裕随险筑城,择旧獠与州兵之任战者,请甲人於安定,弓人河中弩,浙西蜀之器械皆犀锐,选民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名曰:雄边子弟。种世衡之筑青涧,且战且城。无论僧道妇人皆令射,以银为的,中者辄予之;徭役射中者,优之;过犯射中者,释之。寨称强而虏不敢窥。故生聚、训练、务农,讲武兼举不废,永守之术也。侯艰险中已克创鸿业,当必次弟及此矣。
教谕张秉衷介陈晏龚纲二生来请记述绩及此,因以告夫世世保障者。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冬十月吉日(据引文并比照原碑照片,校雠勘正而录)
林时芳(生卒年不详),号我峰,广东潮阳举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调任宁德知县。在任期间,林时芳平服'伪倭',重建宁德,政绩卓著。离任时百姓勒石立碑志其事,并塑其生像祀于'报德祠'。
平服'伪倭'抚恤灾民
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闽海,为害甚烈。宁德县城,几经兵燹。时称宁德'倭深难治',官吏视为畏途。嘉靖三十九年(1560)李尧卿(广东番禺人,举人出身)任宁德知县。当时宁德周边的倭寇气焰嚣张,数度犯境,杀官掠民,几番进逼宁德。李尧卿在防守宁德参将冯镇部队的协防下,几次吓阻和打退倭寇的进攻。嘉靖四十年(1561)十月,省城危急,为保福州,省巡抚及军门决定放弃宁德,撤走在宁德城防的正规部队。十月二十二日,数千倭寇驾百余艘船只直逼宁德城下,架起三架云梯攻城。李尧卿与留下来的参将王梦麟一起,发动、组织地方兵勇、民众上城与倭寇舍命相搏。在敌众我寡,外无救援的情况下,守了三天三夜。最后城破,李尧卿、王梦麟以身殉国,史称'辛酉之变'。倭寇破城,纵火三日,烧杀奸淫掳掠无所不用其极,'惨毒从古所未见'。随后瘟疫流行,'百里荒墟,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散者不得复聚','民居无完庐,穴匿山野,结草寮而居',啼饥号寒,惨不忍睹。次年秋,戚继光奉命入闽剿倭,先后在宁德漳湾、霍童小石歼灭进犯闽东的倭寇主力,倭患终于得以解除。但一些地方土匪'趁乱为伪倭,劫掠焚杀尤惨'。
嘉靖四十二年(1563)五月,林时芳奉命莅任宁德知县。他目睹宁德兵灾后的惨景,毫不畏缩,招集流亡,决意率邑民重建家园。当时,县邑屡遭倭害,加之漳湾恶少协从倭兵(时称'伪倭'),为虎作伥,进城烧杀抢掠,百姓大多'匿山谷'或流亡他乡。林时芳率衙役'微服岩谷间',捕获这些恶少,当众杖毙其魁首数人,使之收敛气焰。对于一些占山为匪的'山寨王',林时芳采取劝降的办法以减少兵灾,如莒州'贼首陈佬十负固,林令单骑至其地,开诚招谕,佬十感化。嗣后,有分守道赠其乡一匾额曰'从善里''。在平服'伪倭',降服'山寨王'之后,林时芳召集城内遗民,备加抚慰,含泪对他们说:'予来抚兹县,必域尔于奠,安敢玩祸弃民,罪孰予逭,尔辈无恐哉!'他常常轻车简从下村落,动员老百姓回来生产自救。他同百姓在倒塌的房屋瓦砾堆中捡木料搭棚以栖身,又派人向上司申请调拨种子和耕牛,分配给受灾的百姓。还挨家挨户去探望病人和伤者。众人无不被他的精诚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听从调遣,共建家园。
折叠捐俸督役重筑县城
在生产开始恢复,百姓生活得到安定之后,林时芳着手重筑县城的艰巨工程。偕同僚属商讨新城方位、基址、规模,乃至'召良工,采巨石,经纬错槭'等有关事宜,县署里的灯火常常通宵达旦。筑城费用约需五千一百多金,而上司仅预拨藩帑二千金。他一面向上申请筹足前期资金, 一面带头捐出自己的全部薪俸。不敷之数,始向民间募捐。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筑城费用很快筹足。初秋动工时,林时芳布衣简从,奔波于工地,'日不遑食、夜不安寝',亲自督役,风雨无阻。他与民工席地共餐,淡饭蔬食,从不挑剔。苦干一年多,嘉靖四十三年(1564)冬,'规制峻整,屹然金汤'的新县城墙终于竣工,举邑同庆,欢声雷动。新县城的范围比原先扩大了许多,而且特地将靠海的东南面城墙加高加厚。俯瞰新城,形似芭蕉叶,故宁德城区始有'蕉城'之称。
折叠为政精勤百计安民
林时芳为根除县治疮痍、生民困顿,动员邑人修整被毁民舍,重建公署和庙学,开凿城池。当时盐贵民贫,他弛盐禁并晓谕盐商不得高价累民。当时漳湾和青山、斗帽一带沿海百姓靠煮盐外运换回粮食和生活物资,而一些官商以他们曾经奉令承包商盐为借口,不准盐民贩卖,盐商在海上拦截抢夺。林时芳得知后即贴出告示,宣布取消官商承包食盐购销之令,准许盐民自己煮盐,自由挑运到外地卖盐换粮。宁德沿海各村户户煮盐,非但维持了当年的生计,还为翌年储备了口粮。这样,老百姓就有能力在第二年开垦荒芜土地,恢复生产。林时芳在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同时,还审时度势制定安民的政策和措施,如申诬狱,释无罪,奖勉农耕,兴办书院,抚恤穷丁,惩罚诬赖,严禁徇私舞弊,杜绝时节送礼,取缔一切私派等等,让百姓在遭受倭患和瘟疫之后得到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生产力得到提高,生产迅速发展,地方经济逐渐恢复。时人称颂他'百计安民,民赖以苏'。
林时芳在宁德三、四年间,为政精勤,'百计安民',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艰苦创业,深得宁德人民的爱戴。因政绩卓著,嘉靖四十五(1566)年冬,时芳升任独山(属贵州黔中道)太守。离宁之日,沿途几十里百姓遮道相送,依依惜别。人们留其衣冠,塑其生像,立生祠于县治城隍庙之左。州人林爱民撰写了《林大尹重城宁德记》镌刻石碑,纪念其筑城抚民的功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宁德民众在南漈公园建立'时芳亭',表达对这位勤政爱民先贤的感激和怀念。岁月悠悠,时过境迁,这一方碑石今天仍屹立南漈公园'时芳亭'内,昭示世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在当代,名垂青史。
林爱民字子之,明代福建城坊西街(今霞浦县松城镇)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进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