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都是大反派,为何明朝的太监混得这么惨

 beck_guo 2020-02-02

在几乎所有的古装历史剧中有一群经典的大反派——太监。其实太监这个词不太准确,太监在宫廷宦官体系中是很高的位置,一般只有极少的几个才能成为太监,除此以外会称为少监或者是内监。但是由于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后来人只要是遇到宦官都会尊称其为太监,就像现代人去某个大公司(特别是国企)办事情,都会尊称对方为“XX总”一个道理。

宦官专权这事,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阴影。凡是中国天下大乱的时代总有他们的影子,而且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扮演了大反派。在我国宦官专权有三个最严重的时代,东汉、唐朝和明朝。

影视剧中的唐朝宦官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引发了黄巾大起义,接下来就是三国魏晋时代,中国进入了为期数百年的分裂和动荡。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更是不得了,宦官看哪个皇帝不顺眼就直接干掉。但是东汉和唐朝的宦官专权的知名度似乎都赶不上明朝,明武宗时期的大太监刘瑾被称为“立皇帝”,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他们迫害忠良,扰乱朝政的事更是罄竹难书。

明朝太监的知名度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由于明朝这个时期的影视剧比较多,类似于《新龙门客栈》这样的艺术作品,为太监“扬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太监

其次是明朝的史书是清代的人编纂的,编纂清代史书的人是和太监势不两立的“东林党”成员,所以对太监的坏描写的入木三分,难免添枝加叶;

最后毕竟明朝较另外两个朝代离现在较近,史料文物也更为丰富,更容易被现代人所了解。

但是——

在这个三个宦官乱整的朝代,明朝的太监是混的最差的。明朝那几个有名的太监死的都很惨,撺掇明英宗御驾亲征,造成土木堡之变的太监汪直在乱军之中被自己人剁成肉泥;太监刘瑾被凌迟处死,据说被剐了三千多刀;而魏忠贤直接让皇帝搞成了乞丐,据说在流落街头冻饿而死。

实际上明朝的太监虽然看起来很有势力,但是他们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利,权利还是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汉、唐的宦官能够控制皇帝,他们对皇帝有生杀予夺的权利,皇帝不听话直接干掉换一个听话的;而明朝的宦官是依附于皇帝的存在,他们丝毫没有威胁到皇帝的统治。比如魏忠贤,满朝文武都是阉党,五虎八彪三十二孙之类的,但是崇祯皇帝一上台就把魏忠贤撵走了,没有引起朝局丝毫的动荡。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

造成这样的不同是因为明朝和另外两个朝代的宦官权利的来源不同。汉朝和唐朝的宦官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皇权不稳固。东汉末年的几乎都是小皇帝继位,小皇帝继位后基本上都是太后主政,太后主政就带来了外戚专权,小皇帝长大后为了摆脱这些舅舅外公的控制,身边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宦官。在唐宋时期,君权是相对较弱的,特别是在唐朝中后期,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奸臣当道,皇帝要有自己班底就只能是身边的太监,所以唐朝的宦官是地位最高的。唐朝的太监不仅是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而且将军出征的时候也会有一位“监军”也是有太监出任。这两个时代的宦官的权力是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存在,在皇权、外戚、相权以及地方权利之间闪展腾挪,发展壮大。

东汉宦官画像

而明朝则不一样,明朝经历了权力野兽朱元璋和朱棣之后,几乎所有不利于皇权统治的制度都被消灭,不存在藩镇割据的现象,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也被朱元璋废除了。这个时候的太监只是帮助皇帝做一些执笔、盖章的工作,即便是权利再大也只是依附于皇帝的存在,皇帝对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皇帝利用宦官干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即便是给宦官再大的权利也不怕,因为皇帝知道,只要是他们愿意,随时可以让这些太监分分钟滚蛋。

所以看似风光的明朝大太监,其实是这条路上混的最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