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鲁迅是如何写《狂人日记》的,从来如此便对吗?

 时光溯洄者 2020-02-02

本文参加了【个图“好书”用心读】有奖征文活动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所体现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当然,《狂人日记》的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本质,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抗争意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是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再读《狂人日记》,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具体的价值。

    一、《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语言直白简洁,却隽永饱含深意。“从来如此,便对么?”“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简单的几句话却暗喻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话语不多却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二、《狂人日记》的创作手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鲁迅采用写实主义写法,侧重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细腻生动,往往从只言片语中就突出人物的个性。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又如打儿子的女人简单的一句话让狂人浮想联翩。

三、鲁迅凭借其深厚的语言功底,成功将外国小说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小说写实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日记体”这样一种新的文学表现形式。

《狂人日记》很明显受了《百年孤独》、《飞跃疯人院》的影响。他采用第一人称来行文,用一个患有迫害恐惧症的狂人的所见所闻所想,以看似杂乱无章的描述,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展现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

四、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多种创作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这短短的几十个字语言形象生动,有心理描写、有动作描写、也有细节描写。

2.运用了暗示、象征、变态心理描绘等多种现代主义手段。《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病人”的疯言疯语,胡思乱想,来表现文章的主旨。例如:医生给人看病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了,却被“狂人”臆想成了“吃人”。

3.虚实相映手法的运用。鲁迅有意通过“狂人”的感受,通过“狂人”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做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和揭露。

结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无疑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说,他完美的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生动形象,简洁隽永。更何况《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日记体”白话小说,他的跨时代意义不容置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