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辛的自白

 圣贤教育666 2020-02-02

大家好,我是细辛。我要为我自己喊冤。

怎么,你说没听说过我?那很正常,我是一味中药。

在诉冤前,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细辛是我的名,我没有姓。

好多中药装作一副有姓的样子,其实它们和我一样,也没有姓。比如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它们四个家伙,整天冒充姓黄的,其实他们不姓黄,只是他们长了个黄颜色,所以名字里才带了个黄。

中药有姓,首先要有家族。比如人家桑叶、桑枝、桑葚,还有桑白皮这四味药,都是桑树上长出来的,是一家人,人家就姓桑。还有苏叶、苏梗、苏子它们,都是紫苏那一家的人,所以都姓苏。

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我的名字,体现了我的外形和我的味道。

给大家看看我的靓照吧。

我的身材细细长长的。把鼻子靠近我,一股辛辣的味道就会冲进鼻子。如果尝一尝用我煮过的水,舌头会辣的发麻。因为我又细又辣,所以就叫细辛啦。

一般来说,中药有一些规律,通过这些规律,就可以大体看出这味药的功效。

比如根类药,因其有往下扎的势,所以有“通”和“破”的力道。根呢,还要看是细细的根须,还是偏粗的根茎。根须要努力的伸入土中,所以“通”、“破”的力道格外强;根茎呢,主要负责储存营养,所以一般偏于“养”,如当归身、甘草等,“通破”的力量就偏弱。

我的模样呢,大家在上面的照片中已经看到了,是密密的、细细的根须,像伟大导师的胡子一样。这说明,我有“通”、“破”的本领。

另外,决定我功效的还有我的“气”和“味”。

先说说气。气,分寒、凉、温、热四气。我的气,是温。其实,温也是一个区域,从稍有一点温,到有点温,到温,到接近于热。我的这个温,应该是处于接近于热的位置。打个比方,温是春天的话,我的温,就是晚春了,人们已经准备穿短袖了。

味呢,分辛、苦、酸、咸、甘五味。上面咱说了,我名字叫“细辛”,是辣味的,名如其人,当然五味属辛。

温是暖暖的春风。春风吹来,大地复苏,寒冰消融。所以,身体里有寒气凝滞的时候,会用到我。

五味呢,也是各具功效。中医理论里,辛味的功效是“开”。这个”开“,可以理解为把”闭“的东西、”结“的东西、”滞“的东西打开、破开,也可以理解为把里面的东西推到外面去。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我的功效了。我擅长去除身体里凝结的寒。

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医圣张仲景常用的药,只有三四十味。你看他的书里有那么多方子,治那么多病,也就是这几十味药组合来组合去。我呢,就是医圣张仲景手下的一员爱将,在他的经典传世名方里,常常会出现我的身影。如治疗寒饮咳嗽的小青龙汤,治疗少阴伤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手足厥逆,脉细欲绝”的当归四逆汤等。

张仲景是汉末年代的人,和曹操、华佗在同一个时代。在晋代和唐代,我都是一味大夫喜爱的药,在治病救人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到了宋代,我就开始走霉运了。

北宋有位对医学有造诣的人,名字叫陈承。他是体制内吃官饭的,在官方的医药机构,叫做措置药局任职。

宋代有本医书很有名,叫做《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里面收集了当世的药方,为中药的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本书的第一编者,就是陈承。

陈承编写这本书,是做了件好事。可是他还写了一本书,把我坑苦了。他写的这本书,叫做《本草别说》。这本书里说: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用则气闭不通而死。

因为陈承的名气很大,他的这个说法就把后人都吓到了,从宋代以后,在医生的眼里,我就变成了洪水猛兽,变成了吃人的大老虎。医生开方子要用到我的时候,我的上限就成了一钱。

一钱是多少呢?相当于现在的3克。医圣张仲景怎么用我呢?我在医圣的方子里一出马,就是三两。这个三两是汉代的重量,折算成现代的重量,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说法是一两相当于3克,三两相当于9克。另一种说法是一两相当于15.16克,三两就相当于45克多一点。

不管是9克还是45克,都远远高于后世的标准。本来我是机关枪,一突突就是一大片,是步兵的最爱,可是只用3克的话,我就变成了步枪,火力小多了。

唉,我别提多郁闷了。

更可气的时,现在的国家药典,采用了后世的标准,规定了我的用量是1到3克。我靠,你也不问一下我的意见,直接就把我给阉割了!

国家药典就相当于法律,违反了它,出了事可是要负责任的。于是乎,医生开方子,谁也不敢超过3克。药店抓药,如果方子里的细辛超过3克,对不起,不抓给你,还很认真的告诉你,细辛有毒,不能多吃。

从此,我这员仲景手下威风凛凛的大将,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打酱油的,一个凑人数的宋兵甲。

我曾经给阴间的陈承发了个微信,找他兴师问罪,质问他为何说我不能过一钱。结果呢,陈承回了个微信,差点把我噎死。

他老人家说,“实在抱歉,没想到我的一句话给你造成了这么大麻烦。可是我也没说错啊。我明明说的是,“末”不能过钱,就是说,把你磨成“末”,外用或吞服的时候,不能过钱,这个没错啊。我怎么能想到后世这些笨蛋,在煎汤药的时候,也不过钱呢?”

陈承把责任一推,没他啥事了,可我找谁去喊冤啊?

我知道,现在有一些医生也知道《药典》规定的药量太小了,他们开方子的时候也偶尔突破这个用量,可这样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啊。如果这个医生的名气很大,比如颜德馨老中医,有国家颁发的“国医大师”金钟罩护体,把我开到9克10克,一般人还不敢说什么。如果是一般的中医,就要冒风险了。

(下图是国医大师颜德馨照片)

怎么?你问为啥不改《药典》?说起这个话题,我是欲哭无泪啊。

现在的官方中药研究,已经现代化了,都是在实验室里拿小白鼠做实验,搞各种成分分析。他们研究发现,我含有某种有毒成分,既然含有有毒成分,谁还敢提出来放宽我的使用剂量?如果出了事,他们不就要负责任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