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椎和颈椎病要不要做手术?到底应该听谁的?医生告诉你

 我爱你文摘 2020-02-02

有很多的颈椎病或者是腰椎病的患者常常在咨询治疗方法时避谈手术治疗这一方案,有的患者更是“谈手术色变”。为了揭开“手术治疗”的“恐怖面纱”,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好好讲一讲医生和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想法有何不同?要不要做手术究竟是由谁来做主?

首先,作为一名脊柱外科的专科医生,从业以来接诊过无数的颈椎和腰椎疾病的患者,就我个人而言,确实是有很多患者在对于手术治疗上有着很多的顾虑,被提到较多的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个问题——“医生什么情况会建议病人做手术?做不做手术由谁起主导作用?”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对于我们外科医生而言,在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都无法得到良好效果的情况下才会建议手术。

而主导方面,我一向主张患者需要跟医生良好沟通的后再去决定是否接受手术,毕竟手术是医生和患者两者都要参与进去的。

作为医生的责任是把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患者说明清楚,最后的决定还是掌握在患者手里的。因为身体是患者自身的,主导权自然也在其自身,如果患者能够遇到一个好的主治医生,相信医生的话,那么治疗的结果都会比较好。

腰椎和颈椎病要不要做手术?到底应该听谁的?医生告诉你

第二个问题——手术指征是怎么样的,真正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占比有多少?

说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从前带过我的老教授说的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他说:“保守治疗也就是内科治疗没有效果了才需要做手术”。所以这么多年来面对我的患者们,我都会跟他们讲,先去做康复治疗,实在不行了再考虑手术。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是颈、胸、腰椎的肿瘤的话,作为医生不可能跟患者说去按个摩或者吃些药肿瘤就会消失了,被肿瘤压迫的神经就像被石头压住的脚,不把石头搬走光按摩脚是没有效果的。因此,肿瘤也是属于保守治疗无效只能手术治疗的范围。

而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从我经手的患者来看,其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患者都不需要通过手术治疗,通过积极的保守和康复治疗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个问题——“手术风险是不是很大,做完会不会瘫痪?”

对于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来说,制定手术方案的时候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去把控风险,而在细节上,术前、术中、术后每一个环节都要谨慎对待,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考虑到。

另一方面,患者担心的是否瘫痪问题,其实也就是手术是否会伤到神经,这一点上确实是存在风险的,但作为有经验的医生,我们在手术时会把节奏放慢,在关键部位时需要更加小心。

并且在整个手术团队中也会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同我们一起配合保护好患者的神经。所以,出现神经损伤的情况是非常少的。

腰椎和颈椎病要不要做手术?到底应该听谁的?医生告诉你

第四个问题是——“做完手术之后会不会复发?”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的手术患者来说,通过正规专业的医生做过的话,其复发的机率是非常低的,可能几千个做过手术的患者中会有一两个存在复发再次就诊的情况。因此,患者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已经决定做手术了,那么就要信任你的主治医生,相信医生可以治好你的疾病。

第六个问题——“对于术后的患者日常有需要注意什么?”

像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回答,比如做了微创手术的患者,我们会建议患者短期内带2~4组腰围,注意腰背肌锻炼。

日常上,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食用一些猪肉。有些患者的家属可能觉得术后需要补充营养,尤其热衷于煲补汤,但是,有些煲汤的材料对患者来说是有害无益的,比如三七、田七等活血的中药材,有些患者可能由于体制问题,喝了这些药物炖的汤以后局部伤口出现渗液,导致对神经造成了压迫刺激,影响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第七个问题——“如果是选择保守治疗又是怎样的?患者平时又该注意些什么?”

首先,无论是什么样患者,我们医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他们做出明确的诊断,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还有影像辅助检查,比如颈、胸、腰椎的X光片或者MRI。

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去确定治疗方案,例如一个腰突患者,检查有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了神经,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去评估患者这个神经受压的情况等级,符合保守治疗的程度的话,那么就可以用过消炎止痛以及消肿的药物加上牵引、腰背肌锻炼等方法去综合治疗。

另一方面,我们会根据患者的治病原因,在生活上给予一些建议,比如改善不良坐姿或者是睡姿,颈椎病患者的话需要注意调整枕头的高度。还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喜欢翘二郎腿的,我们也建议不要做这样的动作。

尽量不要让患者去搬运重物,日常搬东西时我们也会建议患者佩戴腰围,避免扭伤腰,加重腰突的症状。

牵引治疗

总结

对患者来说,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很多病程长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而焦虑的情绪对颈腰椎疾病的恢复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患者需要调整心态,无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案,与主治医生做好沟通都是非常必要的,之后就需要积极地去配合治疗。

很多患者在没有详细理解治疗方案以及自身病情的情况,多少会打击治疗的积极性,因此如果有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或者是疾病认知等其他方面有疑惑的话,也非常欢迎大家备齐资料私信询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